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读     
《人民公安》2008,(2):6-6
“教授怒斥逃课生”引发的争论 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怒斥学生”一事看来,以前大学生对学校或者老师儒家式的“逆来顺受”,在“80后”身上是很难再现了,当大学生神秘光环被市场经济无情揭开后.老师也被工具化——给学分的工具。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挣学分、捞毕业证和用高校毕业证作为“敲门砖”给自己找一份好的工作,面对大学生的需求,老师要给他们知识,一些学生只要学分:老师要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只求一张文凭。  相似文献   

2.
“5.12”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行动,透视了当代“80后”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在大灾面前,“80后”潜在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和培育出来,他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他们甘于奉献、勇于奉献,他们心系祖国、情系人民,用当代青年所特有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概支援着灾区,展现了“80后”大学生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体现了当代青年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蚁族,打工妹,罪犯的未成年子女……他们是“80后”“90后”“00后”的青年、少年和儿童,也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关注他们,就是在关注中国最低的幸福指数,也是在关注中国的希望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发生后,“80后”大学生积极赶赴前线参与抗震救灾,在后方捐款献血,而作为救灾主力的军人80%都是“80后”,这些卓越表现恰好彻底颠覆了公众的传统观念。社会的大环境确实造就了他们不肯吃苦、内心脆弱、盲目自信的性格特点。他们不是不上进的一代,而是缺少一个展现自我的契机。每代人之间本来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沟通和理解才能消除差异带来的不信任。“80后”仍然年青,他们的未来还有无数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继“新生代”和“70后”而起的“80后”写作带给文坛的新质素不是传统文本意义上的,他们在消费主义的道路上比前辈们走得更远。“80后”写作的意义在于为当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中的当代大众消费文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消费性写作。  相似文献   

6.
倘若你稍稍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生活中那些穿制服的“警察”们,悄然已是一张张年轻俊俏的脸庞。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在午后宁静的社区弄堂,或是拥挤的地铁站台上,他们各自的岗位不同,却有着同一个身份:“80后”公安民警。如今,申城公安队伍中三成以上都是“80后”,他们日渐成为公安队伍的中坚力量。除却这一张张青涩的面孔,我们依旧能从他们专注的眼神中看到敬业与专业。  相似文献   

7.
从青年亚文化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与“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都属于文化反叛的类型,他们都不属于从属阶级的亚文化;都存在着放纵自我的因素;都有逃离的倾向。但相比较而言,“80后”写作与青春倾诉相关,更具有自娱自乐的性质。他们在反叛要求上只局限于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应试教育、文化成规等,不反对其它现行政治制度,没有鲜明的组织,也没有什么过激的反政府行动。其亚文化程度明显低于“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因而对“80后”写作的过度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韩强 《青年论坛》2009,(3):44-45
“80后大学生”不是责任意识淡化、传统美德缺失的“垮掉的一代”,他们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富有责任感的。要正确看待“8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新问题,坚决克服妖魔化“80后大学生”的缺点和固化“80后大学生”垮掉的形象两种错误倾向,在理解和赞赏我们的大学生过程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面对社会中的机遇与挑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80后”对未来感到迷茫。因为对于“80后”来说,目前正是解决自我同一性危机,确立自我同一性的阶段,其中决定一种职业上的同一性是最困扰他们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80后”的同一性状态以及遇到的同一性危机有所了解,并提出一些可以帮助他们顺利解决这一危机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萌芽》杂志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引发“80后”文学现象后,经由媒体的不断报道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讨论,“80后”现象进入人们的视野,“80后”这一群体被贴上了诸多负面的标签,而最近的汶川大地震后媒体上出现了很多对“80后”的表扬和赞美,“80后”的媒介形象经历了由大批判到盛赞的逆转,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认为加之于“80后”群体上的标签是一种刻板成见,是媒体和社会的倭化使然,不应以一个统一的框架去定义和概括他们。  相似文献   

11.
就在一批所谓“80后”尚未退出历史舞台时,“90后”一词便已频频跃入人们的视线。“90后”是指一批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或许称他们为孩子更为恰当。“90后”说:上课、写作业、吃饭是人生三大痛苦。快乐,一个简单的字眼,却是许多“90后”孩子最感奢侈的东西。他们的童年没了许多父辈曾拥有的那些“掏鸟窝、穿新衣、吃雪糕”等简单的快乐,而他们的父母又为了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绞尽脑汁地规划着他们的未来,实施着深信不疑的教育方式,心甘情愿地和孩子“捆绑”在一起。有家长也感叹:这代孩子的童年被提前消费了,小小年纪感受到的是成人世界的精神压力,他们的快乐显得是那么沉重。  相似文献   

12.
《广东民政》2010,(9):6-7
“421家庭”问题多多 “自身难保”的“80后”到底有多难? “80后”一直被视为幸福的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疼爱有加;大学扩招,很多成绩平平的人也能拿到本科学历。然而“80后”们慢慢发现,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让他们承载起家庭的全部希望,成为压力最大的群体,甚至成为充满争议的一群人,社会对他们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3.
继“新生代”和“70后”而起的“80后”写作带给文坛的新质素不是传统文本意义上的,他们在消费主义的道路上比前辈们走得更远。“80后”写作的意义在于为当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中的当代大众消费文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消费性写作。  相似文献   

14.
也不知是从何时起,身边的一些喜欢上豆瓣、总去看话剧的“文艺青年”们迷上了去品欢相声会馆听相声、周末守着电视机看东方卫视王自健的《今晚,80后脱口秀》。和这些“新晋相声迷们”相约吃饭聊天,也成了一件乐事,他们总会在茶余饭后突然就说起各种段子,有些还真模仿得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5.
曾妮 《青年探索》2012,(5):5-10
主持人语:80后与90后之间有着历史、时代和社会的延续性,这是他们之间代际特征延续可能性的前提。而在延续期间,却依然有着代际差异凸显的可能性。我对80后90后一代有两个定义,如果说80后是“从平面印刷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过渡”的一代和“价值断裂”的一代,那么90后就是“完全数字化”的一代和“重建价值的一代”,同时又是更加自我的一代.  相似文献   

16.
《上海支部生活》2007,(10):51-51
在论坛上看到一位“80后”网友发的贴子,也写到“我们是有为的一代,我们有知识,有技能,但是我们却面临着信仰缺失的问题。”他说:“我们的父辈是在中国动荡中成长的一代,事实的见证使他们有坚定的信仰。可如今,无处不在的诱惑,让我们的心迷茫了,我们不知道所措,别人说什么咱们就信什么,一切都让我们无所适从,甚至连尊严都被放在功利这后。”  相似文献   

17.
当前,“80后”干部已逐渐成为基层干部队伍的主体。通过调查分析感到,“80后”干部总体上充满朝气、富有活力、可塑性强,但也存在理论武装不够、心理素质脆弱、带兵经验缺乏等明显不足。有效引导“80后”干部发挥优长,克服不足,激发他们扎根军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提高建连育人的能力素质,对于推进基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出生于1987年,按照现在通常的说法,是一个标准的“80后”。不过,我却一直对“80后”这样的称谓不太认同。每当见到媒体上谈论“80后”如何如何,无论是褒是贬,我总是本能地持有几分警惕。  相似文献   

19.
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一边成长一边见证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些人在“穿名牌、听ipod、吃麦当劳”中长大;他们经历了高考的“独木桥”,也面临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不再拥有“天之骄子”的自豪;他们熟知互联网,习惯在论坛“灌水”,用QQ和MSN聊天,用博客表达自我;他们思想解放、个性独立、崇尚“我的地盘我做主”、“不走寻常路”……他们,就是“80后”的大学生。面对他们,思想政治课该讲什么?该怎么讲?  相似文献   

20.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高离婚率不仅会使“80后”群体对婚姻产生恐惧,同时“80后”离婚率趋高也严重地影响着家庭婚姻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80后”婚姻观的变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下婚姻挤压状况严重、自我意识增强和家业分离、婚姻替代资源增多、父母对婚姻的干预以及离婚成本降低和程序简易化等多个因素影响着“80后”青年的婚姻生活和婚姻质量,是“80后”群体出现“闪婚”、“闪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