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方 《法制与社会》2014,(7):242-243
为调和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土地所有权理论经历了由"绝对主义"向"相对主义"的演变过程。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普遍确立了土地征收法律制度,我国亦不例外,基于社会公共利益之考量,国家可以强制性取得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产权失去其绝对完整性。我国土地征收实践中存在诸多法律问题,社会矛盾的激化亟需对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予以完善,以促进土地征收活动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中农民利益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征收土地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征收为国家所有的行为。土地征收制度具有强制性、补偿性、权属变更性、公益性等特点。我国法律在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公益性、土地征收补偿等实体规定,以及审批权限和程序、法律责任设计、争议救济等程序制度上存在缺陷,应当在这些方面作出改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实行公有制,将土地权属划分为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征收是指因国家建设的需要,强制将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收归为国家所有并给予补偿的行为。由于我国法律尚未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而且由于征收补偿范围偏窄,补偿费用低等原因,导致实践中有些征地行为不符合公共利益,且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合理的土地征收立法以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4.
土地征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而设置的一种法律制度,我国现行制度在实体及程序方面均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应从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范围、完善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等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5.
徐素萍 《法制与社会》2010,(30):151-152
土地征收制度是各国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对私人的土地所有权予以公法上限制的一种基本土地法律制度。我国法律没有对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实践中经常出现土地征收权滥用的情况,并且由此导致对土地征收权是否合法的争论。对我国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进行科学的法律界定,能规范政府的土地征收行为,更好地实现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用地需要通过征收转变为建设用地。由于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现行中的土地征收制度又显现出种种不足导致实践中问题较多。本文通过与国外的相关制度比较,试图从公共利益、公平补偿、土地征收程序等三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我国确立了土地征收制度。但在实践中,我国现行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暴露出许多弊端。本文通过分析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这一制度的相关建议,力求使其更好地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用地保护法律制度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用地作为公益性用地在土地经济供给中时常被随意侵占。在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中,生态用地至关重要。为此,需要构建和完善生态用地法律制度。生态用地中蕴含的强的公共利益要求构建生态用地公产所有权;生态用地在法律上应成为独立类型的土地,要求建立生态用地利用规划制度;建立生态用地用途管制制度,以改变目前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适用对象仅为耕地的局限;为防止生态用地通过征收改为建设用地,法律必须肯定生态用地是公益性用地,确需征收,其目的须为高于生态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参照耕地完善生态用地征收的审批手续。  相似文献   

9.
征收征用是现代行政的重要手段 ,但我国现行与之相关的理论体系和制度建构尚存在诸多欠缺。公益收用作为公益征收、公益征用以及公益限制的上位概念 ,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 ,基于公共利益之目的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处有偿或无偿取得财产权的行为。建构我国的公益收用制度 ,应当正确处理私有财产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确立公益收用的正当程序 ,并完善相应的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厘定与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的需要是土地征收制度建立的合法性基础,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公共利益有不确定性特点,在公共利益的判断标准上,应当实行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相结合。我国土地征收实践中公共利益认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们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土地征收相关立法,总结我国土地征收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采取如下措施:扩大信息公开范围,建立听证、复议和复审程序、公开程序和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