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打比方     
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惠施,曾任魏国的宰相。有人对国君梁惠王说:“惠施这个人讲话喜欢打比方,你要他不打比方,他就说不出什么来了。”第二天,梁惠王对惠施说:“我听说你说话爱打比方,往后,你讲什么就直截了当的,不要打比方。”惠施笑了笑,回答说:“要是现在这里有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他来问我,我就回答他说:‘弹弓就是弹弓那个样子嘛!’那么,您想想这个人会明白吗?”梁惠王听了说:“这  相似文献   

2.
在为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工作的70个年头里,张光斗的言行展示了一个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爱国、奉献、正直、敬业95岁的张光斗对自己头顶上的光环总感不适。"我不仅不是什么‘泰斗’、‘大师’,也不是科学家,我就是一个工程师,一个给老百姓干活的工程师。"他对《瞭望》新闻周刊说,"有人以为我这是谦虚,说:‘你还不是科学家啊?’我真搞不懂他们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庄子·外物篇》载:家里很困难的庄子一次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呵,我很快就要收租税了,到时候可以借给你三百黄金,怎么样?”庄子一听怒容顿生,当即给监河侯讲道:“我昨天来的时候,半路上突然听到有呼救的声音。我回头一看,发现车辙里有一条鲫鱼。我问它:‘鲫鱼,过来!你喊什么呀?’鲫鱼答道:‘我是东海里的水族,您可有斗升之水,来救救我的性命吗?’我说:‘行呵,我正要到南方去游说吴越的国王,让  相似文献   

4.
古代有这样一则故事:唐太宗一次求教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太宗颇以为然.这个从善如流的君主,胸怀博大,虚心纳谏,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遂有贞观之治.故事向我们阐明了怎样才能明达远见的道理.当今也有一则故事:一位领导干部下乡搞调查,向一位熟悉的农民问起农业生产的情况,那农民问他:“你想听‘公话’还是想听‘私话’?”噫!话还有公私之分.这位领导忙问:“什么叫‘公话’,什么叫‘私话’?”农民悄悄告诉他:“‘公活’就是面面上的话,‘私话’就是心里头的话.”这位领导从农民倾心的“私话”里,了解到不少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到一则幽默,颇有启迪意义。儿子问当局长的父亲什么是“已知数”,什么是“未知数”。父亲正为眼下反腐风声紧心里烦着,就没有理睬儿子。可儿子仍穷问不舍。父亲没好气地答道:“我收下的红包是‘已知数’,检察院什么时候来查我就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6.
泛论求真     
据心理学家说,求真是人的本性。其说大抵可信。也许有好辩的朋友会问,你说人有‘求真欲’,为什么假冒伪劣还如此盛行?从假烟、假酒、假学历,到假面孔(两面派),都有人大感兴趣?答案很简单:卖假货乃为求真钱,你付假币他可不干;至于假学历、假面孔,也不过是某些人追求真实惠、真权势的一种手段。‘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与假往往如同一张纸的两面,剖分不开。如此说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求真,而在于究竞什么是‘真’。 说到对‘真’的理解,确实颇为复杂。大而言之,这是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现问题。对同一件事物,比如  相似文献   

7.
“苦”议     
‘人生来就是受苦的’,这是宗教语言,我不信。但谁要是在见阎王老爷子前敢说:‘嘿嘿,我这辈子没尝过苦是啥滋味儿。’我更不信,或者我还要说:你老兄活得亏了点。 人虽不是为受苦而生,但这辈子谁也免不了以苦为伴。从你哭着降临这个星球,你就逃不脱生病、摔跤、打冷嗝、撒夜症……‘喝凉水塞牙缝,放屁都砸脚后跟’的经历大约谁都有过,就连皇帝老儿也有觉得做皇上是苦差事的。话虽如是说,因为怕吃苦而抹脖上吊的终是少数。 古人给‘苦’下的定义只有两个字:‘大咸’。恕我不恭,窃以为老祖宗们用字太抠门。‘苦’给予人们的体验倘如此简约,怎么会古今中外总有人在它面前显得那么没风度?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次领导干部会议上,大家热烈讨论如何做好"一把手"。有一个干部发言说:"一把手要‘高大’,‘高’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大’就是胸怀大局、着眼大势……""你说的一点都不错,但我想补充一点意见。"听那位干部说完后,邓小平接过话头笑着说,"我个子很矮,所以总得从下面看问题。我觉得,领导干部不仅要‘高大’,还得要‘矮小’一点,‘矮’就是放下身段,从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小’就是小心谨慎点,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要多研究,要实  相似文献   

9.
一天上午,我们来到安徽省宿县黄山公社圩西生产队,访问农民杨传海、赵永英夫妇。刚进门,杨传海便端着玻璃杯,笑呵呵地迎上来说:“请喝杯甜叶菊泡茶。我家靠种甜叶菊致富,也是‘甜密的事业’啊!”一片笑声中我问他:“你怎么学会种甜叶菊的?”他手指着一摞摞报纸说:“喏,就是这些‘哑巴师傅’的功劳!”  相似文献   

10.
人生隽语     
《民主》2019,(9)
<正>冯骥才:有一次在两会时,欧阳夏丹问我,你的中国梦是什么,我说我的中国梦是文明,如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到了一定高度,恐怕就是理想的社会,还有什么比享受文明更好呢?人人都讲秩序,有自律,有崇高的追求,有很好的品质,人和人之间有道德底线,这样的社会是多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万旭贤 《党政论坛》2014,(24):55-55
小布什的女儿詹娜曾问小布什:"爸爸,您能说说什么是政治吗?"小布什笑着打了个比方:"‘政治’好比我们的家,挣钱养家糊口的爸爸是‘国民’,拿挣来的钱维持家庭生活的妈妈是‘政府’,而你就是‘总统’,找借口、设立各种名目去花‘国民’和‘政府’的钱。"詹娜听后似懂非懂,又问:"那我的现任男友是什么呢?"小布什答:"是暂时性的‘国际盟友’。"  相似文献   

12.
石岩 《侨园》2001,(1):21
问:前不久市侨办、侨联评出了“沈阳市侨界‘十佳’人物”,请问是基于什么考虑要评选“十佳”人物? 答:沈阳市侨务工作对象“一高两多”,即归侨侨眷文化素质高,脑力劳动者多,高中级技术人才多。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宣传他们爱岗敬业积极奉献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归侨侨眷为沈阳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多做贡献,我们评选了“沈阳市侨界‘十佳’人物”。问:“沈阳市侨界‘十佳’人物”已评选几次?多少人获此荣誉? 答:“沈阳市侨界‘十佳’人物”已评选四次,其中第三次(1997年)评选的是双“十佳”,即老、中青优秀归侨侨眷“十佳”人物。共有50人次获此荣誉。问:这次评选的“十佳”人物有什么特点?与往届有何不同?有什么代表性? 答:前几次评选的“十佳”人物,大多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代表的面较窄。而这次评选的“十佳”人物,代表的面较宽,有专家学者,有在国外留学后回国创业人士,有利用海外亲友为沈阳  相似文献   

13.
优势之所在     
公元前六八四年,齐鲁两国间爆发长勺之战。鲁国士人曹刿谒见鲁庄公。曹刿问:‘在这场战争中,请问,您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庄公率尔作答:‘衣食钱物,我  相似文献   

14.
谈“比”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人生的快乐和痛苦是比出来的。细想想,这话颇有道理。有位盲人,性格开朗,生活愉快。有人问他:“作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吗?”他笑着回答:“我痛苦什么呢?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  相似文献   

15.
嫣嫣闹学     
四岁半的嫣嫣上了幼儿园中班,性格开始变咧,晚上回家,背着小手在大人面前巡来巡去,板着面孔向正在说笑的大人发号施令: “坐好!不许交叉着腿!”“安静!不听话就得‘煮粪’!”“嫣嫣,什么叫‘煮粪’呀?”我问。“‘煮粪’(处分)就是罚呗,不听话就得‘煮粪’!”小嫣嫣严肃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个大学生这样问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我自认为是一个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的人,可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有人越来越不把我当一回事呢?请问王董,我以后该怎么做?"王健林微笑地望着他,送给他五个"学会"的建议:1.学会拒绝。你不会拒绝,太好说话,别人就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什么事情,别人一找就答应;什么东西,别人一给就要。做人要懂得该拒绝的事要坚决拒绝,人的价值很多时候是靠拒绝得来的。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  相似文献   

17.
老师道歉     
《侨园》2017,(Z2)
正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正在家中看书,忽然有人敲门,原来是一位银须髯髯的老人,我礼貌地问:"老先生,你找谁?"老先生问:"你是汤礼春吗?"我点点头。"我就找你。""找我?有啥事?"我颇感意外。"向你赔礼道歉!"老先生脱口而出。"道歉,道什么歉?"我越来越糊涂了,问:"你是谁?他含笑地说:"我叫金晶欣,是你小学老师。""哦!"我蓦地想起来了,上前亲热地握着他的手:"金老师,原来是您!几十年了,我都认不出您来了!您  相似文献   

18.
走必由之路     
前不久,某厂长在职工大会上发表施政演说:“在改革之年,我们一定要砸碎‘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然后……”他的演说未完,下面已一片哗然:“哎,怎么把砸‘铁交椅’排在后面啦?”更有性急的小伙子站起来打断厂长的演说:“厂长,你们领导的铁交椅谁来砸?”厂长听而不闻,急急忙忙出了讨论题目,接着宣布散会。会后有人发出恨声:“我看谁敢砸我的‘碗’! 且不说厂长与工人互砸会出现何种局面,只这山雨欲来风满  相似文献   

19.
<正>红军初创时期,一个刚刚加入工农红军的青年战士问胡耀邦:"参加共产党有什么好处?"胡耀邦想了想,郑重地回答:"让我看,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都是‘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会坐牢;危险的工作要抢着去干;如果军装不够,要让给别人穿;饭少人多,要让群众先吃,自已饿肚子……要说好处,我看只有一  相似文献   

20.
长期做政治工作,我有一些体会,也总结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但集中到一点,就是做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这也是政治工作的精髓。我常想,过去参加革命,要求进步,我们的思想觉悟就那么高?不一定。人的思想是逐步发展的。当年我入团的时候,介绍人(支部书记)跟我谈话,讲了什么是青年团,青年团是干什么的;并问我,组织上交给你一项任务你敢不敢完成?完成这项任务要跑100里的路,你敢不敢去?破除迷信,打土豪,你敢不敢带头?当时,我心里也不是那么有把握,一个只有十三四岁的孩子有多大胆量。我连声说敢,敢!当时并不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