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政论坛》2008,(2):33
"新福田主义"呼之欲出 1977年8月,福田康夫的父亲福田赳夫首相出访东南亚,在最后一站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表了题为<我国的东南亚政策>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首次阐述了"福田主义"的几大原则:日本不当军事大国;与东南亚各国建立"心心相印"的友好信赖关系;以对等、合作者的身份支援东南亚.这一讲话使日本以"和平国家"的形象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谅解和好感.福田康夫的亚洲外交毫无疑问将受到"福田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德执政党想把新亚洲战略推向整个欧洲德国执政党正在改变"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政策"。该党10月23日通过的一项新的亚洲战略决议中称,"德国和欧洲在能源、非洲和外贸等领域正面临中国的竞争",还说中国"给大西洋两岸的民主体制带来挑战",建议"德国增强与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民主国家的关系"。三天之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柏林亲自参加一个政策研讨会,尽管说话谨慎,但还是推动了新的亚洲战略公开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平发展战略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念基础之上,是其在对外政策上的延伸和具体体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全方位战略。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核心理念,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而和平发展道路则是中国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和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内在特质,是中国履行崛起大国的责任和使命、中国社会制度内在本质的和平属性及对外战略的选择,从而决定中国对外政策的性质及走向。国际社会正处于发展、变革、调整的历史转折时期,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是国家制定对外关系的重要考量与基本依据。中国正处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崛起大国从未遇到的复杂国际局面,为此中国经济上的优势如何转化为战略和政治上的优势,怎样有效地维护和增进自身的国家利益和海洋权益,如何保持与外部世界总体积极和谐的关系,思考未来中国对外关系的战略调整和转型就成为一种基本逻辑与理论期待。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8,(11)
正壹丝绸之路是走向远方的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丝绸之路精神的丰富内涵,全面描绘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的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科学地回答了在新时期推进对外经济合作的原则、方向和路径等重大问题,从思想上和实践上开创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新格局。这是"中国智慧"为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贡献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中国道路的成长,是党和国家领导全国人民在接续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实现的。探索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生态绿化和环境保护理念、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生态"协调"理念、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战略的提出与实践;"绿色"发展理念、战略的提出与实践。这一历程蕴含着思维逻辑、价值逻辑和认识逻辑等多重逻辑变革,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为奋进新时代提供了珍贵的历史之镜:生态文明只能走自己的路;生态文明应从社会形态上把握,从战略全局上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路径;要注重生态文化的培育和深化。  相似文献   

8.
《民主》2020,(2)
正中国的茶人,应该看看冈仓先生所著的《茶之书》。正如林语堂先生致力于向西方展示《吾国与吾民》,《茶之书》是冈仓先生用英文写就,1906年面市于美国纽约,致力于向西方展示东方的文化魅力。其中不可磨灭的意义在于,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一个东方知识分子重新发现与探索东方的价值:亚洲文明的"爱与和平"。  相似文献   

9.
当今全球生态治理仍处于"西强东弱"的话语体系格局之下,党的十八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自觉和政治追求。当前人类文明形态正处于变革之际,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中国加强生态文明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基于相关研究,必须旗帜鲜明地指出,生态文明是中国语境下产生的原创性词汇,生态文明命题源于社会主义中国;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是内在统一的,资本主义没有真正的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后发国家可以跨越工业文明的"卡夫丁峡谷",实现文明形态的跨越发展,直接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环境问题的国际政治意义凸显。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环境大国,环境问题也上升为我国对外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在国际社会树立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是21世纪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当前,环境问题即是影响同时也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领域。因此,制定正确的环境战略、积极开展环境外交成为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对"一带一路",首先要认识到它是一个相关国家合作共赢的战略。虽然官方正式表述是"‘一带一路'倡议",有学者也建议不要用"战略",以免引起别国的疑虑:"你的战略为什么要我来配合";但是,从"一带一路"的预期目标和实施效果来看,它就是一个战略。当然,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这就意味着它不只是中国的战略,而且还是所有沿线国、相关国的战略,因为它们加入"一带一路"有利于  相似文献   

12.
正十九大报告对过去几年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行了高度评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相关实践的推行,也使得"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早在2013年6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就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的演讲中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2014年11月,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外交政策文本既有"不变"的因素,又有"变"的因素。其"不变"体现了中国外交的稳定性:继续保持和平发展,这是基于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展的战略机遇及发展步骤与目标未发生重大变化;其"变"体现了中国外交发展的新趋势:向着更加积极作为的方向发展,这既是由于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此提供了条件,也是日益增长的国家海外利益及国际政治形势发展的要求。不论是"不变"还是"变",都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组成部分,都是马克思主义"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统一"传统在外交领域的体现与应用,都服从、服务于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邓小平根基于和平、立足于大局、着眼于互利,提出了处理中国周边争端问题战略性思维的战略构想,其中"主权属我"是根本前提,"和平协商,合理解决"是第一原则,"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第二原则。力争以和平方式解决当时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所面临的领土领海争端,在多年来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成效,也积累了众多的经验。中国在解决与周边国家间领土领海争端中,和平协商是重要方式,合作共赢是重要理念,"不惹事,不怕事"是重要原则。伴随中国实力的增长,周边有些国家以"国强必霸"的传统思维将中国视为发展威胁,使我国的周边关系中出现了个别国家阻挠"和平协商"、排斥中国"共同开发"、扩大和强化非法占有有争议领土控制权等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仍然要坚持以邓小平处理周边争端的战略构想为指导,坚持"主权属我",强化主权行为;推进和平协商,治理合理解决;尽量以"共同开发"推动"搁置争议"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1)
和平发展是责任是担当,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集中体现在:和平发展内含于中国梦之中;和平发展之意蕴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深化"两体共识"(命运共同体共识和利益共同体共识)的结果;和平发展推进了中国乃至世界和平发展事业稳步前进,为实现中国梦激活和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正"一带一路"建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发展。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未来维度向世界各国展现了新时期中国发展的思路,希望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共享互利合作的成果。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郑必坚指出,“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样的道路,总是以失败告终。”那么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抉择只能是:奋力崛起,而且是和平地崛起。就是说,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安秀伟 《学理论》2010,(15):10-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有利于中国实施和平发展的对外战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定了我国的发展和崛起不可能、也不允许走侵略、扩张的道路,只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从"富强、民主、文明",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在基本路线与奋斗目标的提法上,增加了"和谐"二字。这两个字,每字千金。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与崛起,西方国家近期以来增大了对我国的戒心与疑虑,并利用其控制的"道德平台",对我国进行大肆污损和遏制,贬低中国和平崛起的正义性。西方的这一举动是其冷战思维以及与我深刻的意识形态差异的结果,也是西方霸权走下坡路的本质反映。我们应提高国家软实力,综合应对西方的"政治围剿",在内容、思路和方法创新中提升我国对外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