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文瀚  潘兆初 《中国法律》2007,(3):38-43,126-132
前言 1.一个健全、公正、有效的民事司法制度,是香港的基石;它体现了《基本法》第三十五条所赋予香港居民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宪法权,让他们有效地行使权利和维护自由。  相似文献   

2.
梁爱诗 《中国法律》2009,(3):8-10,64-66
民事司法制度改革大约在两周前的2009年4月2日开始生效,这场改革被称之为“(香港)几乎每一个开业者从业生涯期间民事诉讼业务的最重要的变革”。民事司法制度改革最根本的目的之一是有助于解决纠纷,为达此目的,法官被授予可自行运用的案件处理手段,其中包括鉴定并缩小纠纷、鼓励纠纷双双采用替代的解决纠纷的程序,并为采用这种程序提供帮助。司法部已颁布关于调解的第31号从业指导文件,  相似文献   

3.
齐树洁  周一颜 《现代法学》2013,35(3):183-193
香港的民事司法改革历时十年,彰显了民事司法理念的深度变迁,对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新规则自2009年4月2日正式施行以来进展大致顺利,在克服诉讼拖延、促进和解、发展调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终究不是一蹴而就的纸面化改造。在新制度与旧观念相互碰撞又各自发挥作用的时期,如欲推翻法律职业者乃至普通民众的思维定势,变革深埋于制度底层的文化样态,其中的困难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4.
<正> 香港法院的中心是高等法院,在香港仅有一所。它在香港的司法系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香港司法制度的中坚支柱。高等法院既是初审法院,也是上诉法院;既可以直接审理社会上的各类案件,也可以受理裁判司署初审的上诉案件。高等法院无论在民事方面,还是在刑事方面的权限都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5.
张莉 《政治与法律》2002,(1):99-101
诉讼程序复杂、诉讼周期过长和诉讼费用昂贵是进行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寻求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追求程序公正与程序效益的统一成为司法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鉴于此,英国对其民事司法制度进行了全局性的改革,而1999年4月26日生效实施的新民事诉讼规则构成了英国民事诉讼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尽管民事抗诉制度已经作为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获得法律认可,并在这一语境下被论证与实践,但是作为国家权力嵌入民事主体权利运行的民事抗诉制度,  相似文献   

7.
張衛平 《中国法律》2012,(5):5-8,61,64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制定於1982年,1991年颁布正式的《民事诉讼法》,2007年第一次进行修正,主要涉及审判监督制度和执行制度。本次民事诉讼法有59处修改,涉及70多个条文的调整,略占整部法律四分之一,虽然还不是一次大修,但其中许多新制度的建立和对原有制度的修正反映了我国民事司法制度的新发展,此次民事诉讼法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事审判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中国法律制度与之相适应。在法律制度的变革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无疑是与社会实践、百姓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的司法制度的改革。在以追求效益与质量为目标的司法审判制度改革的浪潮中,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一朵最为引人注目的浪花。换言之,中国民事审判的改革已成为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中国民事审判改革是否成功,对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能否成功,甚至是否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宪法中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其宪法地位决定了它对民事审理活动实现法律监督的职权.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和司法制度之一,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有权进行监督,其表现形式就是民事抗诉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是司法制度的终结性环节,民事强制执行的原则是构成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基本理念的重要因素。探讨民事强制执行中之比例原则,有利于要深化对民事强制执行本质规律的认识,从而树立科学的民事执行理念,并为改革和完善民事强制执行法律制度提供良好的指导原则,进而为民事强制执行实践奠定坚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长期以来坚持自愿调解机制,其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和立法均有了一些新的发展。香港的民事司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调解机制的发展,改革后的香港正式立法虽然仍没有采纳强制性调解机制,但是通过处罚诉讼费用这种变通的方式同样达到了强制性调解的效果。建筑业是调解在香港运用得最为充分的领域。强制性调解,尤其是建筑业中强制性调解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为香港商事争议的解决起了引领作用,也进一步加速了香港ADR机制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李慧 《法学杂志》2012,(7):120-125
回归前的香港在港英宪政秩序下建立了英式司法体系,经过长期英国普通法传统的培养、训练以及结合香港本土情况的司法实践积累,形成了英属司法区的判例制度。回归初期香港处于新旧宪政秩序转型和过渡的阶段,中央与特区之间、大陆法制与香港普通法传统之间的摩擦和冲突在所难免,香港的判例制度因此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然而正是在这种相互冲突和相互摩擦的过程中,中央与特区、大陆法制与香港普通法传统寻找到了相互磨合和相互适用的方式和路径,香港判例制度的发展也因此从中获得了新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olitical and legal barriers to introducing restorative justice (RJ) in Hong Kong. It argues that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RJ may be in conflict with the rule of law, which is regarded by the citizens of Hong Kong as sacrosanct in their resistance to the "mainlandization" of criminal justice practices after China resumed sovereignty of Hong Kong. It is argued that, because it could admit such potentially harmful Chinese criminal justice concepts as "rule by the people," "absence of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leniency for self-confession and severity for resistance," and "toeing the party line," RJ would be devoid of any restorative substance and could breach the principles of due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张憲初 《中国法律》2011,(2):13-13,70,71
委讬公證人是應運内地改革開放和促進舆香港交往迫切需求而誕生的一項有創造性的制度。自1981年司法部首批委讬八位香港律师爲委讬公證人以來,這一制度不僅兄證了内地社會主義市埸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内地舆香港民商事關係日益密切,而且已成爲「一國兩制」下連接内地和香港兩個不同法域和推動兩地融合的重要紐带。  相似文献   

15.
胡雲腾 《中国法律》2011,(2):5-5,62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内地舆香港的經濟往來日益频繁,涉及兩地的民商事爭議也越來越多。如何公正地處理這些爭議,切實維護内地舆香港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责。由於内地舆香港實行不同的法律制度,訴訟過程中的诸多問题都缺乏统一的程序和標凖,给爭議解決带來了许多困難。1981年,司法部經中央有關主管部門同意,  相似文献   

16.
王立憲 《中国法律》2011,(2):15-15,73
30年前,爲了彌補内地舆香港有關公證證明制度之間的差異,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得以建立。30年後的今天,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了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的功能和價值。一方面,中國委讬公證人制度的建立爲香港居民回内地處理有關民商事法律事務提供了一條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務途徑,切實保障了内地舆香港人员經贸往來的依法、有序進行,切實提高了兩地間民商事交往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潘英光 《中国法律》2011,(2):11-11,68
随著國家改革開放,内地舆香港在經濟及民商事的往來日益频繁,兩地居民對跨境法律服務的需求同時遞增。香港沿用的普通法制度舆内地的大陸法制度对法律程序及文書的要求並不相同,有需要透過一個良好的機制爲在另一方從事民商事活动的人士提供便利,更简易處理法律文書事宜。委讬公證制度的廑生正好满足了這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Since Hong Kong's return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rise in the number of Chinese visitors to Hong Kong, including women crossing the border to engage in sex work. Sex work itself is not a crime in Hong Kong, but related activities, like soliciting, are prohibited. Sex work is treated as work for immigration purposes, and visitors who engage in work without an employment visa are breaching their conditions of stay. More than 10,000 mainland Chinese women have been arrested, prosecuted, and sentenced in recent years, causing the correctional population to expand beyond capacity.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experiences of 58 incarcerated women in their encounters with the Hong Kong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and find that women are processed in a highly routinized bureaucratic manner. They consider the purpose served by the largely bureaucratic form of justice that has emerged in response to migrant sex workers in Hong Kong.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民法学民事主体理论为视角,对《香港医院管理局条例》中关于医院管理局的设立、法律属性及其职能、治理结构、运行机制等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办医主体设置、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