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浅析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反映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中安全理念的变化.目前"先发制人"在国际和国内不同层面上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离实际操作层面的安全防务政策还有一定的距离."先发制人"战略将主要针对打击恐怖主义,就其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而言,是一种以进攻性现实主义安全观为基础的新的意义上的"威慑性"战略.  相似文献   

2.
石斌 《国际安全研究》2013,(1):19-40,154,155
国际安全的实质是共同安全,有赖于国际社会在安全观念和安全战略上的基本共识。由于20世纪以来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及其文化多样性,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巨大变革,尤其是民族主义与大众政治的兴盛、超级强权的出现及其意识形态对立,此种共识或价值基础已相当"稀薄"。在战略文化上,存在着对抗型与合作型的差别;在安全观念上,存在着对国家安全、国际安全或全球安全的不同价值偏重;在安全策略上,存在着霸权、均势与制度等模式的竞争。而避免重大战争、维护国际体系稳定与各国独立生存仍然是国际安全的首要目标;促进经济正义以避免国际经济秩序失衡所衍生的国际国内冲突、应对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正成为新的难题。在安全相互依赖的时代,国际社会必须重建共识,奉行以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为价值导向的、真正的"国际安全战略",否则将难以摆脱纯粹自助与竞争型"国家安全战略"所造成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3.
美国"先发制人"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不断深入的反恐战争的需要,布什政府正在加紧炮制以"恐怖分子"和"邪恶政权"为主要打击对象的"先发制人"战略.该战略的出台标志着美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将更富进攻性、侵略性和冒险性,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欧洲正在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安全博弈的焦点。随着新兴国家的群体崛起,国际格局力量对比正在经历持续且深刻的调整,中欧大国的安全博弈也随之呈现出新的常态。相应地,如何准确把握中欧大国关系中安全博弈的新常态以及中欧博弈对国际安全格局走向的影响,并加以前瞻性应对,是中国外交在保障国际安全以及维持未来大国协调进程中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和欧洲在大国安全关系持续协调中的"软博弈"(即国际安全的规范与价值的持续碰撞)与角色互换进程中的"硬摩擦"(即中国与欧洲在世界主导权结构中地位与角色的升降变化),共同构成了国际战略格局转型期中欧安全博弈的新常态。理解中欧大国博弈新常态之于国际安全研究则需要透过"‘相互依存式主导权’视阈下的国际社会化"这个两者结合的理论棱镜。在安全领域,中国对欧洲的外交也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应当引导中欧关系进入国际安全规范重塑和机制建设进程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国际体系观在后冷战时期不断调整,但其维护美国霸权地位的目标始终不变.美国的国际体系观包含四个主要方面的关切,即影响其霸权地位的权势演变、重大安全威胁和挑战、国际机制和规范以及重要区域的战略态势.进入新世纪,美国加紧完善有助于实现美国安全战略利益的国际安全机制,倡导"主权条件论"和"民主国家同盟",推行联合国"体制内变革加体制外创新"的改革立场,这对联合国和国际安全机制的改革进程以及中美在联合国安全机制领域的互动关系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影响中亚五国制定国际战略、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各种因素,简介各国国际战略、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异同点及其原因,以及中亚五国外交和国家安全观的特点,指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是各国制定国际战略、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和核心.在当前国际形势相当复杂和"三股恶势力"肆虐中亚的情况下,中亚各国国家安全战略正面临巨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在"印太战略"和"全球英国"战略交汇下,日英安全合作不断深化并呈现浓厚的印太指向。安全合作上,两国高层安全互动紧密、安全磋商级别高、安全合作机制多,部队间防卫合作与防卫交流密切,并在朝核问题上合作应对。特别是,日英将印太安全作为合作的战略重点,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日英强化安全合作具有多重动因,其对印太安全合作的深化则更多源于战略因素,包括应对美国战略调整及日英各自主动的战略诉求、印太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谋求对印太地区进行秩序塑造等。日英安全合作虽面临挑战,但在两国战略持续深化和大国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有持续强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空间承载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与安全的重荷。网络空间存在的黑客攻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事件层出不穷,因此网络空间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美国政府于2011年5月16日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引起世界各国瞩目。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以"共同创造繁荣、安全、开放的网络世界"为基本宗旨,以"基本自由、隐私和信息流动自由"为核心原则,从经济、网络安全、司法、军事、网络管理、国际发展、网络自由等诸方面为美国未来网络安全战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出台表明美国政府已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际战略的新高度,它隐含着美国谋求网络空间霸权的战略目标,具有引领国际战略新变革和引发网络空间价值观冲突的现实战略效能,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之策也是值得认真分析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9.
美防核扩散政策与反核扩散战略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兴衰和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在阻止横向核扩散方面发挥一些积极影响。但美国采取强硬方法推行其反核扩散战略,特别是实施"先发制人"动用武力,则往往对国际和地区安全产生负面作用。防核扩散近年来成为中美合作的一个热门领域和新的增长点,但中美在反核扩散领域存在一些政策分歧。  相似文献   

10.
全球快速常规打击计划是近年来美国重点发展的武器系统。美国发展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的战略意图主要是,全力保持和强化美国在战略威慑和打击上的绝对优势,拥有极短时间内用常规武器在全球打击恐怖分子和美国其他对手的能力,企图具备在军事干预时破解对手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能力。美国全球快速常规打击武器计划在新的条件下实践和发展了"高边疆"理论,将打破现有国际战略平衡,对全球战略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助长美国采取对别国主权侵犯的行动和进行军事干预的能力;引起国际军备竞争升级;对中国国家安全与核战略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