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际观察》2021,(2):127-156
自主性武器是美国确保其世界领导地位和维持其军事威慑力的安全支撑和重要抓手,但是,军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引发了针对自主性武器安全问题的国际军控议题。作为其战略支撑的基础之一和军事伦理论证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在此议题上明显存在重大利益关切。近年来,美国积极参与相关的国际讨论,并在此问题上逐步明确了一系列独特的观念和立场。为实现在此议题上的全球领导力并维护其全球霸权利益,美国不仅向国际社会积极表达和重申其鲜明的立场,而且还极力通过推广美国经验向国际社会论证和佐证其立场的"美式理论"。显然,美国在自主性武器国际军控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将对该议题的未来走向产生深刻影响。本文认为,作为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不仅在当今的国际安全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而且也在该议题上存在重大利益关联。但是,中国目前对该议题的参与度明显不足:一是在该问题的立场上存在模糊甚至矛盾之处;二是深受"立场模糊,方案缺失"困局的制约。据此,中国可以通过澄清立场、拓展多元思路和不断积累经验尽快形成"中国方案",为国际安全治理和自主性武器国际军控规则的形成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国"的崛起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同时也威胁着美国及俄罗斯等国的利益。2014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联盟开始对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展开军事打击,同年9月底又把军事打击范围扩展到叙利亚境内。一年后,俄罗斯也派军队进入叙利亚打击"伊斯兰国"。美国为其入叙打击"伊斯兰国"所给出的法律依据是:保卫伊拉克的集体自卫行动的延伸;叙利亚政府无意愿或无能力有效打击"伊斯兰国"。俄罗斯为其入叙打击"伊斯兰国"所给出的法律依据是:受到叙利亚政府的邀请;打击目标仅限于恐怖组织。同为入叙打击"伊斯兰国",美俄却选择了不同法律依据,其重要原因是两国围绕"叙利亚巴沙尔·阿萨德政府是否是合法政府"而进行着国际话语权之争。这种话语权之争从根本上讲是"何谓合法政府"这一国际规范层面问题之争的外在表现,其事关中国战略利益,值得中国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美国战区导弹防御计划与冷战后国际安全张业亮美国导弹防御计划是冷战结束后,针对核、生、化武器和弹道导弹扩散的新情况,从军事安全角度提出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是“反扩散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导弹防御计划的提出,反映了美在如何应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方面已逐...  相似文献   

4.
近来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战略对峙加剧,美国眼中的伊朗问题已经超越伊拉克.伊朗亦以与美国抗衡的战略对手自居。双方之间的战略误判将导致布什政府任期内对伊朗的多种战略选择,其中不排除美国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目前这种危险性在上升。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军控政策,冷战时期,是以苏联为对手,谋求通过军控协议,制约对方,发展自己,取得对美有利的战略态势;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从对付苏联的全球威胁转向对付重要地区冲突,在军控领域则把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美国战略界认为,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军事现代化极大地侵蚀了美国在全球军事上的绝对主导地位,并导致美国对华常规威慑的可信度受到挑战。随着中国常规威慑能力上升,美国战略界鼓吹调整对华常规威慑的理念和战略,提出了“一体化威慑”概念,重视对中国施加拒止性威慑,使中国相信不会在军事行动中实现目标,以达到威慑中国的意图。在大国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美国试图从加强国防科技建设、提升拒止性威慑能力和巩固亚太盟友关系三个方面着手,强化对中国的威慑效用。中美常规威慑能力的此消彼长和常规威慑战略的攻守态势转换,深刻影响着两国战略竞争的形态,也对世界和地区的安全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中美常规威慑能力的变化,不仅推动美国统筹考虑核力量和常规力量,也推动着中国重新思考核力量和常规力量的关系,并迫使美国调整军控政策,对全球军控体系产生了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失败国家论"和"新帝国主义论"--新世纪的霸权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国际观察》2002,(5):46-50
"失败国家论"认为"失败国家"没有在国际社会生存的权利,"新帝国主义论"主张对"失败国家"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两论"是新世纪特别是9·11事件之后美英等国提出的新干预理论,"两论"的实质是要美国借当前国际反恐之机依靠武力建立新世纪霸权.在国际社会求和平、求发展的时代,"两论"势必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和反对,"两论"也不会有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政府对小布什政府太空战略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其主要特点包括:从单边主义转向多边主义,但仍致力于维持美国在太空的领导地位和在太空科技发展中的优势;接受为和平目的使用太空的提法,但继续发展太空军事能力;积极促进商业化太空利用的发展;计划登上火星并在月球上建立以机器人为主的基地.“高边疆”思想仍是奥巴马政府太空战略的理论基础,其他影响美国太空战略的重要因素包括: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战略、航天科技的发展、其他国家太空军事能力的发展、国会的态度及游说团体和媒体的影响.奥巴马政府太空战略降低了太空军备竞赛的风险,但要签订太空非武器化国际条约依然任重道远;增加了在太空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可能性,但美国主要是与其盟国进行合作;使太空竞争进入新阶段,不排除美国与新兴大国陷入安全困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与美日同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8月16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调整全球军事部署计划。这标志着美国安全战略的重大变化,目的是加强对世界的控制,必将对国际安全形势和与盟国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驻日美军调整是美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日同盟正在经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日安保条约重新定义以来的又一次转变。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反恐战争与美国对华战略关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并在战略、军事、外交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美国国内有人据此认为反恐战争使美国无法全力应对中国的崛起.但实际上,反恐战争并未严重分散美国的对华战略关注,也未削弱美国对华行动能力,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也并非美国战略忽视所致.中美关系是一种非零和的、复杂的关系,目前的整体框架可望在美国大选后继续维持.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后,美国重启文化外交这一"思想武器",以遏制国际恐怖主义和"反美主义"的蔓延.从机制、战略与项目三个视角观察,美国文化外交呈现出的新变化,表明其已走出后冷战时期的低谷而全面复兴.美国文化外交复兴的动因有二:减轻国内压力与应对国际危机.作为美国文化外交复兴战略推出的"全球文化计划",不仅攸关美国家利益,更可能导致一场世界文化力量的博弈,同时,国际社会还须警惕其中暗含的新冷战思维.  相似文献   

12.
全球私营军事服务业的兴起是冷战后重要但又最不为人知的新趋势之一,其中尤以美国私营军事服务业的急剧发展最引入关注.美国私营军事服务业的膨胀除了得益于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以外,还离不开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革命和公共管理浪潮推波助澜.私营军事服务承包商在美外交和防务战略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国内国际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3.
美国防部2016年《中国军事和安全发展报告》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与邻国领土领海争端、中国国际战略以及影响中国领导层安全观念的主要关系变量、中国对外军事交往与海外军事投射能力、中国大陆对台战略以及中美军事交流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美国在主权争端、台湾问题、两军交流等事务上的政策立场.“报告”显示出美国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包括军事关系,但对中国崛起持警惕态度,尤其是担心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对美国全球和地区领导地位的影响,突出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因而,中美两国在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上需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以色列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摆出了要攻击伊朗核设施的姿态。以色列早有摧毁伊朗核设施的计划,且一直在军事、外交、舆论等方面积极准备。以色列急于对伊朗动武,主要基于对伊"现实威胁"认识的深化和紧迫感的增强,有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深层次考虑。从远程攻击力、空袭经验和防护能力等方面综合来看,以军已完全具备远程打击伊核设施的军事能力。然而,以色列要想实施打伊计划,既要考虑攻击效果及其引发的严重后果,也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军事问题专家理查德·费舍尔和《航空周刊》编辑比尔·斯卫特曼联合撰写的《评估中国军事能力》文章出炉,在美国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该文无视近年来中国军队的军事能力在过去基础上有所提高后在参与各国军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打击海盗、展开国际救援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极度夸大中国军力,竭力渲染中国军事能力对地区乃至对美国形成威胁,宣称美国需针对中国军事能力在军事战略和军事投资项目上做出调整。文章引起的反响反映了美国人那种强烈危机感、民族优越感和以权力为中心的思维特点,或许也是美国政治斗争和军队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调整国家安全战略根本目标是在国际格局中确立其单极战略坐标,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自由市场经济”和其价值观。美把反恐和维护国家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推出“先发制人”战略,以打击恐怖主义和所谓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无赖国家”。与此同时,美相应调整对大国政策,促进合作。在此背景下,美对华政策定位积极因素增多,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渐成主流。但美对华政策中消极因素仍然存在,中美关系仍存在挑战。本世纪头20年,国际形势有严峻的一面,但从总体看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美国学者近来提出的“绝对核优势论”入手,对“9·11事件”以来美国核战略的变化及其影响做了分析。从指导思想、战略手段以及国际核不扩散机制角度看,美国追求核武独霸战略有新的表现,这将对国际军事和军控格局产生多重影响。中国逐渐成为美国核战略针对的主要对手,面临的战略压力将会增大。对此中国应客观分析,应多管齐下应对美国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18.
略论美国的"快速全球打击"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美国国会同意拨款1亿美元支持三叉戟潜射弹道核导弹的常规化改装,这标志着布什政府的"快速全球打击"计划将进入实施阶段.该计划是以单边主义、进攻性和强调先发制人"预防性"打击为特点的布什政府军事战略的产物.无论从指导思想、针对的目标还是打击方式来看,"快速全球打击"计划都具有极高的实战性,其主要功能不在于威慑,而在于先发制人的"击败".这一计划已经并将继续产生一系列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9.
美国"重返东南亚"及其对亚太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特别是“9·11事件”后和反恐战争开始以来 ,美国逐渐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军事活动 ,这被称为“重返东南亚”。其主要特点有 :扩大美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军事合作及加大反恐力度等。其战略企图是为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深化反恐战争以及接触、防范和制约中国。美国“重返东南亚”虽然有助于打击恐怖主义 ,但将使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增加了美国军事干预其他亚太事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对外经济制裁与军事打击的成本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为了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经常使用对外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但是,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两种手段都会使美国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些代价就是对外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的成本。军事打击需要实施国承受巨大的风险和代价,而经济制裁是介于军事打击和完全不干预之间的手段。前者的代价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