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国朝 《理论月刊》2003,(10):71-73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表对中国、日本教育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特性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国教育对GDP的贡献份额低于日本,说明中国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日本的高;中日两国各产业对教育的依赖程度都非常低,这是两国教育为企业提供市场型教育服务较少的缘故;中日教育都属于中间投入小、附加值高的产业,且中国教育对各产业的依赖程度高于日本,反映了中国教育对其上游产业的总体带动能力远远高于日本;中日教育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这与两国教育为企业提供教育服务较少有关。中国教育的影响力明显高于感应度,因此,中国有必要实行主动发展教育的模式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隋唐两代是古代中日交往的新时期,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隋唐时期中日两国的交往一般是以外交访问和宗教活动为主。侨日高僧是隋唐两代旅日华侨的一大主流,也是古代旅日华侨的一种独特形态,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影响。这一时期,侨日华侨在促进唐日文化交流和日本社会发展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日本社会和政治的发展趋向、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状况及作用、日本国内的日中友好团体和友好人士的现状、日本国内的国际战略思维和美国因素等五个方面的原因致使了两国政治关系发展明显滞后,并日益趋冷,影响了中日两国的外交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亚洲及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教育家成濑仁藏完成并出版《女子教育论》,掀起了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革新运动。不久,该书被中国学人译成中文,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的起步。该书的著译、流传,凸显了美国-日本-中国的女子教育传播格局。但是,该书曾形成的中日女学交流起点的作用,竟然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被两国学界同时淡忘。文章尝试将历史考证方法和跨国视角相结合,在重新唤醒这段历史记忆的基础上,重建面向未来的两国女学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东京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宇野宗佑阁下: 欣闻阁下荣任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名义,向阁下表示衷心的祝贺。在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中日两国长期稳定的睦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7)
中日两国虽一衣带水,现代化却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文化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日本一直被认为处于"汉字文化圈"内,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但中日文化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两国不同的儒学文化在推进两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加之日本独特的文化教育培养的国民无形中为日本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闻闪回     
<正> 外交部:日本指责中国进行反日教育毫无道理3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日方指责中国在历史问题上进行反日教育是毫无道理的,倒是日方应当正确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为增进两国友谊,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作出积极努力。刘建超指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中日两国人民世代  相似文献   

8.
卢小花 《前沿》2013,(2):152-154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被贩卖海外充当娼妓的女子,在中国被称为猪花,在日本被称为南洋姐(がらゆきさん).中日两国历来有男尊女卑的传统,在不同程度上都承认公娼制度以及侍妾传统,在此背景下被贩卖南洋的两国女子有很多的异同之处.然而在两国完全不同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晚清政府与日本的幕府和明治政府在各自的妇女贩卖的贸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相似文献   

9.
杨磊 《求索》2010,(7):239-242
中国与日本作为海上邻国,共处东亚文化圈。日本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本民族自身的特色,又在制度、文化方面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广泛影响。但中华民族与大和族在背景、底蕴方面各有不同。关于"养子与继承"的观念差异,正是两个民族血缘观、家庭观存在区别的一个例证。本文以此为主干展开,对中日古代历史上的"养子制度"和"家"观念进行比较,为更好地分析、区别两国的价值观及其形成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的文化都属于"耻感"文化,日本曾借鉴了许多中国的文明.然而,今天中日两国却各有各的文化特色,各有各的民族特征,中国的"耻感"文化集成了儒家思想的精华,将"耻感"与个人的内在相结合,日本则因为强调"礼忠"而限制了"耻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