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游戏逐渐成为人们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调查显示,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主体。他们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正处于关键阶段,因而客观看待网络游戏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就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阐述了网络游戏与现实游戏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扩张,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成为当今媒介化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从涵化理论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与个人的心理因素成为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心理根源,从社会娱乐到精神麻醉,网络暴力游戏又发挥着重要的心理效能,而媒介竞争心理则是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今天你偷了吗”——青年上网“偷菜”心理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下,"花园"、"农场"、"牧场"……以偷莱闻名的网络游戏,正在青年中广泛流传.从纯粹的游戏本身来讲无可厚非,但在"偷菜"游戏背后,潜藏着违背社会价值和道德准则的心理取向,则需要我们进行反思.本文试从心理分析角度,结合个案访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徐琼 《求索》2010,(8):220-221,61
自2008年底至今,农场游戏由盛而衰,甚至影响到一些SNS网站的存亡。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农场游戏用户的群体特征及群体心理,指出群体压力下的"优势反应强化"是影响农场游戏兴衰的群体心理机制,并提出社交网站不能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不断制造新的娱乐流行上,而应该以保持用户联系、拓展真实社交为宗旨,根据自身用户群的特征及特定需求准确定位,通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特色社交服务树立品牌,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锁明 《群众》2012,(12):52-53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和娱乐的同时,如使用不当也会给他们造成伤害,其中首推“网瘾”问题。所谓“网瘾”,是指上网者对互联网产生的强烈依赖心理,他们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中,欲罢不能,即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难以自拔。上网成瘾有游戏成瘾、聊天与交际成瘾、色情成瘾...  相似文献   

6.
"网络同居"模拟现实婚姻生活的场景,在互动时由于匿名而具有神秘性,带来新鲜感,以心理体验为主,迎合了多方心理需求.对于"网络同居"热不能封堵,只能疏导.要规范"网络同居"网站的经营和管理,对于青少年应劝其退出游戏,加强业余时间的教育,某些特定身份者参与游戏要慎重.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与"城里人"群际心理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城的农民工不可避免地与"城里人"发生群际心理关系.农民工与"城里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位差,这种心理位差阻碍着他们之间的心理互动.促进农民工与"城里人"群际心理良性互动,必须缩小心理位差、加强群际接触、提高相互信任度.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对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一系列设置合理规范、操作科学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营造了融洽、团结、安全的团队气氛,能够在成员的心路历程中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能够促进他们转变认知,树立起自信心,产生对他人、对团体和对社会的信任感,对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心理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在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胡建英 《前沿》2012,(19):155-156
加强大中小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需要更高心理学理论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师,这对肩负着“教书育人”使命的师范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和心理学理论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也成为摆在每位师范类高校心理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提高师范类大学心理学教学实效性角度,对心理游戏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思考,希望这些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既能提高师范类大学生心理学应用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又能成为他们未来工作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工具,从而使师范类大学心理学教学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0.
低保对象由于各自的年龄、文化、经历、家庭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社会地位的不同.因而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及心理活动也不尽相同。从现实情况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感恩心理.依赖心理.攀比心理,“白吃”心理.强要心理,求富心理。低保对象的心理活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应在号准他们的心理脉搏后.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因势利导促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独生子女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中国社会中的一代特殊人口,他们当中出现的心理偏差及越轨行为,关键在于其社会化进程中出现了障碍,而家庭环境的差异是导致青少年社会化进程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美国参众两院相继就排华问题向美国华侨华人社会道歉,引发关于排华对华侨华人的心理影响的讨论。有些人认为排华对华侨华人已经没有心理影响了,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纠结于道歉本身就说明排华心理阴影依旧,甚至连带影响他们同当地及中国的关系。本研究据此进行了田野调查,结论是:到目前为止,由排华所带给美国华侨华人的心理影响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了,或者说影响非常有限,仅存在于少数群体之中,对他们与当地社会及中国的关系也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穆林 《青年探索》2005,(5):54-56,59
由于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存在灰色区域,灰色区域有三种表象.对有心理灰色区域的毕业生要加以正确引导,及时调整,预防他们由灰色区域走向黑色地带.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灰色区域及其调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心理存在灰色区域,灰色区域有三种表象。对有心理灰色区域的毕业生要加以正确引导,及时调整,预防他们由灰色区域走向黑色地带。  相似文献   

15.
职务犯罪嫌疑人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由于心理失衡、侥幸和畏罪等心理存在,使得他们在侦查审讯中难以如实供述。侦查人员要想顺利收集到职务犯罪证据材料,应注重对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分析,创造适宜审讯的气氛,并采取多种措施,促使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事实"向"心理证据"转换。同时,侦查人员还应注意职务犯罪嫌疑人超我人格的形成,增强其如实供述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抑郁心理已极为严重和广泛,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本文着重对大学生抑郁状态、原因及矫正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谷慧玲 《前沿》2011,(4):100-102
经济上的困难一定程度上对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消极影响,使他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高校生活。因此,需要深刻分析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弱势"的成因,剖析农村贫困大学生"心理弱势"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调控措施,以期引导农村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高校适应性,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期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一案,突出暴露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到来及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扰尤其明显,心理矛盾突出,认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安》2013,(10):70-71
各种突发性灾害事故不仅会对人们造成身体上的损伤,还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剧烈的冲击,诱发一系列心理创伤。灾难造成的强烈惊吓和悲恸刺激会使人处于一种非正常的心理状态。心理救助就是对发生情绪心理障碍者进行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以正确地判断事态的严重性,积极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青少年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孤独无助、焦虑不安、人际敏感、自卑自闭、逆反敌对和早恋倾向等。造成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对他们的心理忽视。农村留守青少年最亟需的援助是心理援助:重塑留守青少年家庭心理环境,强化学校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关爱,整合社会对留守青少年心理援助的力量,使家庭、学校、社会对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