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11月17日,侦查机关在被告人沈某某家及其所有的奥迪轿车内查获麻古、冰毒等毒品。经鉴定,其中甲基苯丙胺类毒品111.1克、乙基苯丙胺类毒品54.4克、氯胺酮类毒品1克。沈某某对其持有上述毒品的事实均予承认,但对毒品的来源则始终供称:毒贩吴某某被抓后,吴某某的母亲王某某对沈某某讲吴某某还有部分毒品未被发现,想将这部分毒品暂时交给沈某某保管,沈某某遂开车到王某某约定的地点拿取上述毒品。因王某某未能到案,沈某某所述毒品来源无法核实。  相似文献   

2.
于苹  许磊 《中国审判》2010,(4):91-91
1.为吸食而购买毒品,与卖方约定交易地点后尚未见面,在路途中即被抓获的,因其尚未与卖方进行实际交易,应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未遂。 2.接收藏匿有毒品的邮包,到手后被抓获是既遂,邮局工作人员核实收件人身份后,放到柜台上,接收人未及接触邮包时便被公安人员抓获的,应认定为非法持有毒品未遂。  相似文献   

3.
吴晓娜 《法制与社会》2011,(30):124-124,128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待有且数量较大的行为。被告人非法持有两种以上种类的毒品,可以折算成同一成分然后进行定罪量刑。在没有明确司法解释之前,当非去持有的毒品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如果还存在毒品再犯、累犯、在娱乐场所非法持有毒品等情形,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多次少量非法持有毒品能否累计毒品数量,应当区分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有关毒品犯罪的审判实践和理论研讨中出现了几个新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一、运输毒品罪是否可有可无有一种新的观点认为:为了走私、贩卖而运输毒品的,目的行为可吸收手段行为,以走私毒品罪或贩卖毒品罪定罪,在量刑上从重即可;其他如转移运输毒品或吸食者购买后运输毒品的行为,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量刑即可,故运输毒品罪可有可无,存在的价值不大。我们认为,运输毒品罪有其独立的存在价值,在现阶段不宜废除。运输毒品的犯罪活动使毒品从生产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它极大地促进了毒品的非法交易和非法消费,在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5.
云南新型毒品滥用群体相关指标及分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中国禁毒白皮书》指出:“在我国,滥用冰毒,氯胺酮,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人数不断增多,已形成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交叉滥用的局面”。在云南,新型毒品滥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女性新型毒品滥用者所占比例总体上呈逐年增长趋势。2、滥用新型毒品的“25岁现象”突出。3、新型毒品滥用者多为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4、新型毒品已渗入白领精英阶层并逐步蔓延开来。5、新型毒品滥用群体分为三类;“high”妹群体,公司职员、个体、运输工人、商人、教师类群体,无业者群体。  相似文献   

6.
吴喆 《当代审判》2003,(6):10-11
我国刑法规定的关于毒品死刑案件的罪名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该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故意实施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47条的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依照数额和情节的不同,规定了不同的处罚档次,直至可以判处死刑。由于毒品案件日趋增多,一旦误判死刑,执行后,具有不可逆转性,所以应当慎之又慎。现就审理毒品死刑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1 案例 1.1简要案情 某日下午,丁某醉酒后,被人用一次性注射器将毒品注射进了上肢静脉内,次日5:00许发现丁某死亡。 1.2尸体检验  相似文献   

8.
张召国 《中国审判》2009,(10):34-34
为加大对毒品犯罪源头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制造毒品犯罪,最高人民法院继今年“6·26”国际禁毒日公布五起毒品犯罪典型案件后,于9月15日再次公布四起制造毒品犯罪典型案件,其中两起案件中的罪犯张建勋、何其斌已被执行死刑,另两起案件中的罪犯刘招华、梁瑞南于9月15日上午被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9.
犯罪嫌疑人粟某知道其丈夫扈某把大量毒品放在家中抽屉的三个香烟盒中并在家中吸毒.但对毒品的来源并不清楚且对扈某在家中吸毒也不干涉。在扈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公安机关又去搜查其住处。粟某为使其丈夫逃避处罚.将扈某放在香烟盒中的毒品海洛因藏匿在身上,并在民警带其上警车的过程中趁机把毒品扔掉.被民警当场发现。经依法鉴定,从粟某身上查获的毒品海洛因重82.3克。经审理,扈某涉嫌非法持有毒品罪。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0月22日上午,被告人汪某接到住同一住宅区的张某的电话寻呼,回电后得知张某需要毒品,即携带毒品租乘摩托车前往张某住处,在张家门外楼梯处被在此守候的公安人员抓获,从其身上查获毒品海洛因2.73克。汪某供称,他送毒品给张某是为共同吸食之用。对...  相似文献   

11.
毒品犯罪案件管辖问题 2005年4月A市禁毒支队通过秘密力量获取情报,嫌疑人张某(w市人)有一批毒品欲出售,经核查后立案侦查,获知张某欲与李某在B市交易,立即通过省厅禁毒总队协调到B市开展侦查,7月5日将正在交易毒品的张和李抓获,缴获毒品海洛因300余克,毒资8万余元,用于贩毒的汽车2辆。经查,犯罪嫌疑人李某是z市人。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毒品已成为人类的公敌。国际毒品泛滥给全人类的健康和世界各国的政府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控制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日益蔓延的势头,消除毒品危害,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制定严厉的法律制裁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其中,不少国家把吸食、注射毒品行为规定为犯罪,用刑法的手段打击吸食、注射毒品行为,遏制毒品违法犯罪蔓延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我国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毒品蔓延较快,关于设立吸食、注射毒品罪的呼声越来越大。因此,对设立吸食、注射毒品罪进行研究和探讨很有必要,这对于推动完善我国毒品犯罪的立法和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的司法实践以及参与国际礼会的禁毒斗争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贩卖毒品罪过的特别推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安机关破获的贩毒案件中,有相当部分除了现场缴获的交易毒品外,还常常在贩毒人员的住宅等场所搜出另外藏匿的毒品,而且往往是现场缴获的毒品只是少量,搜出的毒品才是大宗。在这种情况下,被告人会极力否认搜出的毒品将被用于贩卖,辩护人也据此强调这些毒品只能认定为非法持有,但司法机关仍会将现场以外搜获的毒品也认定为被告人贩卖毒品的数量。例如行为人贩卖 10克海洛因被现场抓获后,公安人员又从其住所搜出 300克海洛因。对这 300克海洛因是认定为非法持有还是贩卖行为,就关系到被告人的生死。从证明犯罪主观要件的证据角度…  相似文献   

14.
张某,天津某单位工人,有两年吸毒史,两次被强制戒毒。1999年3月,张某去广州办事,因毒瘾发作,购买了64克海洛因,当月18日,张某携所购毒品持广州至北京西的火车票进入广州站乘车,在剪完票后被人赃俱获,张某对携带毒品的行为供认不讳,并说明其携带毒品是为了回天津家中继续吸食,经查证属实。这种只是为自己吸食而运输毒品的行为应如何定罪呢?有以下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15.
近来年,毒品犯罪在我国呈迅速蔓延扩大的态势,毒品受灾区波及全国70%的县市,全社会都在疾呼禁毒,打击毒品犯罪任重而道远。在与毒品犯罪作斗争中,毒品检验无论在查禁吸毒、贩毒、制毒以及毒品中毒案性质的认定中都充分发挥着技术破案的重要作用,并为突破犯罪嫌疑人口供、为案件起诉、定罪量刑提供科学可靠的证据。对毒品来源进行同一认定,是侦查毒品案件的客观要求,是进一步发挥毒品检验技术工作为禁毒斗争服务的重要举措。为加快发展毒品同一认定工作,笔者就毒品同一认定中的若干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供同行参考。1毒品同一…  相似文献   

16.
可卡因这种毒品在中国大陆较为罕见,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南美洲贩毒集团开始转向中国。广州海关在2006年查获可卡因案件5宗,净重6000g;其中1宗把毒品做得特别精巧,把可卡冈粉末压成大衣纽扣形状,用薄膜包裹后再置于大衣纽扣中,以“纽扣”为名申报进口。现对这5宗案件的可卡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实验得出该批可卡因的纯度及其中所含杂质。  相似文献   

17.
为自吸而购买毒品的行为应如何定性邱利军,廖慧兰被告人王某系甲地一吸毒者,听说乙地毒品便宜,便邀被告人童某帮忙牵线购买毒品。童某答应后,王某便携带5oo0元现金与童某来到乙地。童某用王某的5000元从一贩毒者手中购得海洛因14.5克,纯度为45.2%,...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毒品犯罪有蔓延之势,司法机关打击毒品犯罪任务艰巨,但随着我国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打击毒品犯罪对证据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在打击毒品犯罪中涉及证据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2003年东胜地区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5件34人,2004年33件42人,从统计数字上看,东胜地区的毒品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本文拟对东胜地区的零星毒品犯罪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阿片(Opium)是从罂粟果实中得到的天然产品。阿片中含20种以上生物碱,约占其总重量的25%,包括吗啡类与罂粟碱类。前者主要有吗啡(Mornhine,7~15%),可待因(Codeine,0.5%),蒂巴因(Thebaine,0.2%)l后者有罂粟碱(Papaverine,1%),那可汀(Narco-tine,6%);那碎因(Narceine,0.3%)等。吗啡是阿片中最主要含量也最多的有效成分。故阿片中毒一切均与吗啡中毒相同,仅过程发展较缓,致死量较大。阿片毒品主要以吗啡和可待因的量来衡量毒品的真伪。国家禁毒委员会认为吗啡含量在1%以上,就以阿片毒品论处。市…  相似文献   

20.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1,(7):F0003-F0003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今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青少年与合成毒品”。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严惩严重毒品犯罪,是震慑毒品犯罪分子、有效遏制毒品犯罪及帮助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远离毒品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民法院禁毒工作的重心。2010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59234件,同比增长14.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