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立法史上第一次以法典编纂的形式进行的立法活动。对于这一立法工作的全新领域,立法机关如何破解难题?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完成好民法典编纂这一历史重任,立法机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面总结我国民事立法的经验,针对现行民事制度、民法规范的不同情况,结合法治实践需要,灵活运用法典编纂方法,确保民法典编纂质量。其间,有六个字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社会充分肯定《民法总则》的立法内容和意义,并积极学习《民法总则》之际,民法典分则各篇的立法进程亦深受关注。"两步走"的立法方案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采取"两步走"方案。第一步,编纂《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分则各篇。立法机关目前考虑分则各编为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婚姻家  相似文献   

3.
国内要闻     
<正>中国开启中国开启"民法典时代"3月15日,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民法总则表决通过,标志着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已经完成。第二步将编纂民法典各分编,拟于2018年整体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分阶段审议后,争取于2020年将民法典各分编一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从而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4.
夏莉娜 《公民导刊》2016,(12):60-61
正翻开新中国立法的画卷,新中国的民法典起草工作风风雨雨、几经沉浮……我国著名民法学家、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西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金平曾三次参加新中国民法典起草工作。他亲历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民法典起草经历的坎坷曲折,被中国法律界誉为"当代民法史的活化石"。今年,民法总则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法典编纂工作再次启动。笔者专程拜访了九十多岁的民法专家——金平。看到民法通则通过后30年,民法典编纂终于获得实质性的进展,金平心情十分激动,在全国人大机关参加民法典起草工作时的往事也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5.
黄薇 《中国人大》2021,(7):49-49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回顾这部法典的编纂过程,工作专班以立法"工匠"精神精耕细作,努力当好法典编纂参谋助手。深入思考,潜心谋划,积极献言,充分发挥编纂立法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  相似文献   

6.
提起民法典,人们总会用亲民、有温度、"人民权利宝典"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之所以形成这种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法典是民主立法的实践成果,处处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高空抛物坠物、霸座、强抢方向盘、高利贷……这些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民法典中都有回应。如何把准民生脉搏、切实了解百姓关注焦点?在编纂过程中,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始终坚持民主立法,做到开门立法、问法于民,广泛听取、认真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凝聚立法共识,切实回应人民的法治需求。  相似文献   

7.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2020年5月28日,人民大会堂一声铿锵有力的"通过!"宣告这一美好愿望终于成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2015年3月正式启动到2020年5月最终通过,民法典编纂工作跨越五个年头。这一浩大工程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定政治立场,胸怀法治信仰;他们以人民为中心,凝聚最大立法共识;他们秉持工匠精神,不断创新立法技术;他们在1800多个日日夜夜中挥洒汗水、辛勤耕耘,为民法典编纂贡献了光和热。他们,就是民法典编纂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8.
信息短波     
<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来闽开展民法典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编纂工作调研本刊讯(通讯员高鸿玲)10月18日至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张荣顺一行来闽开展民法典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编纂工作调研。20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民法典合同编、侵权责任编编纂工作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桦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调研组听取了省直、福州市直有关部门及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内司工委的汇报,并  相似文献   

9.
2019年12月23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完整版民法典草案终于亮相。从总则编到各分编,共1260条,社会对草案的关注、讨论达到空前热烈的程度。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历时五年的扎实推进下,民法典草案即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在这一鸿篇巨著出台的前夕,让我们抚卷深思,再理解民法典编纂的深刻意义,感受"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民法典的编纂反映时代的进步、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之治"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导读: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首次合体的民法典草案吸引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四次尝试编纂民法典,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那么,为何这一次民法典的编纂即将取得成功?为何我国坚持不懈地编纂民法典,这部孕育于新时代的民法典草案,将带有怎样的时代烙印?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见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立新,围绕民法典草案的相关编纂情况对他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1.
正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首部民法典。这部法典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附则,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社会大众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事关每个人"从孕育到亡故"的切身利益。对于民法典的编纂,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由此,形成了以全国人大法工委为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  相似文献   

12.
民法典总则的编纂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学界关于民法典应当展现的具体形态还存在诸多分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民法学者对于民法典应当如何编纂进行了深入持久的讨论,但到目前为止,关于人格权法在法典中的位置和内容的编排远没有达成一致。应当确定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的应有地位和具体内容安排,以加速民法典编纂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张玉海 《传承》2010,(24):7-9
纵观近年来,围绕我国民法典编纂模式所产生之争论,其焦点在于民法典本身之定位问题。通过对历史上民法典的两种不同定位的分析,总结出我国语境下民法典的价值中立性选择的具体内容。在当今身处宪政时代之大背景下,我国不应再走法国"法典价值化"之路,但可借鉴德国民法典"价值中立"的做法,制定一部价值中立的开放型民法典。  相似文献   

14.
从1998年3月成立民法起草工作小组负责编纂和起草民法典开始,已有5年之久。经过不断的努力,新中国首部民法典已正式提交九届全国人大审议。究竟什么是民法典?国家为什么要制定民法典?它的出台又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呢?  相似文献   

15.
舒颖 《中国人大》2020,(5):46-47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草案即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近日,围绕民法典的编纂,本刊记者对我国著名民法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6.
龙庆兰 《新东方》2001,10(2):60-63
民法典的编纂今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民法典的体系,应该仿效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或是采用其他体系,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通过对《大清民律草案》,北洋政府的《民律第二草案》,以及《中华民国民法》和1922年《苏俄民法典》编纂历程的回顾和体系的分析,找寻中国民法典应师从德国民法典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20,(11)
正我国具有盛世修典的传统。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事司法实践的经验积累,民法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的普遍增强,为民法典的编纂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对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8.
2021年4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减铁伟在记者会上介绍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时称,本年度要在总结民法典编纂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启动条件成熟的行政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又一次激发了各部门法法典化的热情,引发了理论和实务界的热烈讨论。例如,我国行政程序法典的框架如何进行选择?行政法的体系化选择以实体法为主还是以程序法为主?如何构建行政法总则?本刊选取应松年、江必新、姜明安、叶必丰、周佑勇等五位知名专家学者的论述,对行政程序法典化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20,(17)
正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民法,社会生活的记载与表达。民法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  相似文献   

20.
学者们对于有关民法典编纂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编纂民法典要在抓住潘德克吞体系精髓的同时,更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敢于创新。中国未来民法典的结构应由民法总则、人格权法、物权法、债权法知识产权法(原则性规定)、亲属法和侵权法七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