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建成的砖混建筑结构中,有的房子产生了墙体开裂、屋面漏雨、基础下沉等现象。大量工程中出现的裂缝是温度裂缝和沉降裂缝所引起的,也有少数例子是由于建筑构造布置和做法,以及结构受力的设计和计算的问题,也有使用不当等。砌体墙身主要有以下几个部位,容易引起裂缝:1、平屋顶顶层墙身的“八”字缝和屋顶圈梁下几皮砖中的水平缝,一般是由于气温温差变形所引起的。当屋面有足够的保温层和隔热层时,这种裂缝出现的可能性较小。2、沿整个房屋中间某部位如窗边有贯穿的竖直裂缝,这类是由于房屋长度较大,并且混凝土楼板和砌体伸缩相差过大,造成…  相似文献   

2.
刚性防水屋面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屋面形式。一般做法在屋面板上浇一层混凝土,内夹4双向钢筋网。在结构承重部位设分仓缝,缝内嵌建筑油膏或聚氯乙烯胶泥等柔性封闭材料。但这种处理在设计施工中若有疏忽,即易产生渗漏。以过去的刚性屋面防水层做法为例,一般在施工2—3年内效果良好,但后来就多有渗漏。原因除地基不均匀沉降屋面板灌浆不实引起刚性防水层裂缝外,也还有材料、设计、施工操作等方面的原因,现分述如下:一、设计方面由于混凝土刚性防水层对地基的不均沉降、振动以及温度变化等敏感,极易产生变形、裂缝。为…  相似文献   

3.
温度和收缩裂缝是建筑工程的通病,对砖混结构工程来说,由于砖和砼两种材料的性能差异,而设计和施工上未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房屋裂缝时有发生。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在今后的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避免裂缝的发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引言砌体结构在我国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但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问题也普遍存在。这对墙体结构的保温、抗渗漏性能有很大影响,同时裂缝对室内装修也有较大破坏。为此,应该对设计及施工环节中对裂缝产生原因加以考虑,尽量避免,而且本文还提出了对有裂缝的处理措施。1、裂缝形态及产生原因1.1.温度变形裂缝温度裂缝产生原因主要有:(1)因日照及气温变化,不同材料及气温变化,不同材料及不同结构部位的变形不一致,同时又存在较强约束,这种裂缝通常出现在不同材料和结构交界处;(2)房屋长度太大,不设伸缩缝,造成贯穿全…  相似文献   

5.
施工后浇带的设计施工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工后浇带按作用分为三种:用于解决主楼与裙房间差异沉降者,称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后浇温度带。施工后浇带有时能起到几种变形缝的作用,因其是临时性的变形缝,待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达到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因此,后浇带作为处理结构变形不利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近年来应用渐趋广泛,特别是高层姐妹楼或主楼与裙楼的沉降结构处理,基本上都采用留设后浇带这一处理方法。但后浇带在工程实际的运用中常存在设计和施工上的问题,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有可能造…  相似文献   

6.
多层砖混结构是我国住宅建筑主要的结构形式,由于设计、施工或建筑材料等多方面的原因,使部分砖混结构住宅楼顶层墙体发生多种温度裂缝,虽然温度裂缝不影响住户的安全使用,但给住户的心理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同时,温度裂缝也大大降低了房屋的整体性,减少了房屋的抗震减灾能力。 几年来,笔者通过对砖混结构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形成原因与处理的调查,认为:温度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以处理,因为裂缝随气候而变化,处于活动状态,既使修补加固也很难保证其不再开裂;针对此, 97年我单位在兰天生活区建四栋五层砖混结构宿舍楼,在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设计实践中,设计人员常常遇到房屋加层问题。老城区的一些建筑一般建造于80年代前后,多数为三、四层,地段较好,商业利用价值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建筑原有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但由于受到规划、用地等条件的限制,目前不可能翻新重建,因而加层是一种可行方案。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房屋在建造时一般都没有考虑到日后的加层改造问题,因而需要对房屋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承载力、变形能力以及地基基础的实际承载力进行可靠性、耐久性鉴定和技术分析。在房屋加层过程中,上部结构的处理一般比较容易解决,如用轻质墙体增设G…  相似文献   

8.
刘犇 《当代建设》2003,(5):53-54
我国建筑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三个标准。多层砖房可通过一阶段设计达到下列要求: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房屋可“小震不裂”;满足结构体系、平立面布置和抗震措施等要求,房屋可符合“中震可修”;满足房屋高度和层数及构造柱和圈梁等要求,房屋可做到“大震不倒” 确保多层砖房抗震设计质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抗震概念设计 1、房屋的高度和层数 实心粘土砖的多层砖房,墙厚不小于240mm,总层数不应超过规定,高度允许稍有选择的范围应不大于0.5m。横墙较多是指同  相似文献   

9.
在抗震设计中,当建筑物平、立面复杂或结构相邻部分侧向刚度或高度相差较大时,应用防震缝将建筑物分成若干体形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单元。影响各类建筑防震缝宽度的因素很多,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防震缝的影响因素:一、地基对防震缝宽度的影响地震时,不同地基的地...  相似文献   

10.
多层砖混房屋是我国民用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在我国城镇建设中这类房屋的数量多、分布广。砖混房屋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它的脆性性质,抗震性能较差,较易在地震灾害中倒塌受损。本文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科研成果和设计实践,结合笔者对这类房屋结构易损性分析的情况,就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进行了几点探讨,以供参考。一、建筑平面、立面布置建筑平面、立面应尽可能地简洁、规则,结构质量和刚度较均匀地布置。平面布置复杂,致使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不重合,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扭转反应,这样会大大加剧地震的破坏作用。海城地震和唐山地…  相似文献   

11.
“概念设计”就是按照结构的破坏形式和破坏过程,运用抗震设计原则,全面合理解决抗震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抗震“概念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房屋体形要简单   房屋体形不规则,平面上凹凸变化,立面上高低不平等均不利于抗震。   结构力求对称   非对称结构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会发生扭转,造成严重破坏,所以整个建筑或其独立单元应该力求结构上下对称,质心与重心重合或偏离较少。   强度和刚度匀称   多层建筑应该使其各层之间强度和刚度匀称。如存在薄弱楼层,则该处就会成为地震力作用下的变形集中部位,从而使…  相似文献   

12.
房屋投入使用后,有形、无形的损伤无时不在发生,一般来说,房屋交付使用之时,就是投入维护的开始,如不及时维护或维护不当,房屋的安全可靠性就会严重降低,使用寿命也就会大幅度缩短。据国外一些资料介绍,房屋在使用期中的维修费用大约为其建造费用的一倍左右。按照建筑结构设计基准期50年的规定,建国以来的房屋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已进入“中年”或“老年”期,由于我国一直对新建工程投入较多,对维修却重视不够,因而房屋的失修现象比较普遍,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可靠性不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需要进行维修和加固;…  相似文献   

13.
建筑结构体系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各构件的协同作用与整体性结构的空间化已越来越成为当今结构发展的趋势,复合结构逐渐取代单一结构,而原有的对称机制也逐步被一种不对称的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对称机制所取代。结构型式不仅涉及建筑的坚固安全与经济合理,也在更深程度上影响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造型。通俗的讲,结构是骨,建筑是肉。在建筑发展的初期,原始人建筑房屋时,现在所谓的设计是不存在的,结构居于主导的地位。当时的设计也就是设计结构,即按照怎样的方法,房屋可以被牢固的建造起来。由此原始人类探索(亦可能是通过借鉴)出了住宅的初形———包括锥体立方体等一…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房屋安全鉴定中温度裂缝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新建 《当代建设》2003,(6):128-128
在房屋安全鉴定中,温度裂缝始终是一大难题,它是一种常见的裂缝,且不易处理,而且它的存在,对房屋结构的可靠性都存在一定影响。温度裂缝是指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使几种线膨胀系数不同的建筑材料构成的建筑物产生不一致的伸缩而出现的裂缝。温度变形引起建筑物开裂是鉴定中常见的通病,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而且会造成墙体渗水、透风,降低房屋的整体刚度和耐久性,从而降低房屋的使用年限,且使房屋存在不安全隐患。使用构件出现温度裂缝以前,混凝土纵向纤维的拉应力和钢筋的拉应力是均匀分布的,随着温度的变化,当一条裂缝出现后,在裂缝…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物受力情况复杂,而在结构分析方面,我们的设计计算理论建立在一系列简化前和假定的基础上,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这就造成结果的不准确性,因此,工程抗震不但要进行“计算设计”解决,而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和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往往是构造良好结构性能的决定性因素。 概念设计强调。在建筑物设计一开始,就应该处理好能量输入、房屋体形、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就有可能使设计出的房屋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房屋住宅工程多为砖混结构,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时为了抢进度,没有合理安排工期,忽视房屋质量问题,砖砌体裂缝则常有发生,轻微者影响房屋美观,造成渗漏,使住户在心理上产生不舒适感,严重者会降低房屋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整体性,甚至会导致楼房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防治,楼房裂缝问题还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房改之前,除私房外,所有公有民居一律不准住户随意改变房屋原设计结构。但是,房改和货币购房之后,这一规则化为乌有。房屋归个人所有了,房主按照自己的意愿随便改变房屋原设计结构的现象比比皆是。最为普遍的是,在临街一侧扒窗设门,甚至扒墙设门,改为营业用户。为了扩大使用面积,拆除室内承重墙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就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首先是严重影响房屋的寿命,造成了巨大的危险隐患。特别是预制板地面的混合结构房屋,险情指数极高。房主谋求短期之利,不顾房屋寿命,而地方政府对此也较忽视,可能认为是无关大局的小事罢了。2002年,长春…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近年来,由于部分业主及住房小区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够,结构理论知识不全面,抗震意识淡薄,许多住宅改造项目业主任由住户按自己的使用需要对房屋进行功能上的调整,改变结构,拆除、移动墙体,不顾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不顾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其后果轻者给结构留下隐患,重者造成意外事故。历次灾害教训表明,擅自改造装修、违法增层扩建、增加原建筑的负担等是造成建筑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下对几种改造装修做法从结构受力角度加以分析,研究其带来的危害和安全隐患。二、几种房屋改造做法的危害性分析1拆除…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民用住宅进入商品的行列,人们对住宅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商品房屋不同于其它类商品,它经济价值高,使用期限长,所以购房者不仅考虑其建筑的质量,配套设施的齐全及居住环境的优劣,还需考虑它的功能是否齐全,布局是否合理,这就要求我们在住宅建设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更新住宅设计观念,提高住宅设计质量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的要求,从“以物为中心”的设计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首先,主体设计要考虑到住宅的高耐久性。要注意对城市沿街的建筑造型以及成片小区住宅的建筑格调。另外,由于住宅使用年限较…  相似文献   

20.
王磊 《当代建设》2002,(3):48-48
一、概述房屋的沉降缝通常的构造做法为:在沉降缝一端按正常情况设置基础,另一端做混凝土或毛石砌体垫层,上设钢筋混凝土条基加悬挑梁或垫层上直接设悬挑梁的方式设沉降缝。但对于弱地基,当上部荷载较大时,则经常有可能出现悬挑梁端部基础底面积不够,地基反力大于地基容许承载力,导致出现不均匀地基沉降使悬挑端房屋向沉降缝一侧倾斜,严重时会出现沉降缝两侧墙体互相挤压,造成墙体开裂。从而影响使用甚至危及安全。同时由于悬挑梁端基础梁需和另一侧基础完全脱离,通常的做法是在悬挑梁下设较厚的混凝土或浆砌毛石垫层,从而加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