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内外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新提法、新战略。目前国外还没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和提法,但相关的发展理论研究呈现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主流都体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去年以来,国内经济学界的许多经济学家和理论工作者都参与了这一重大问题的讨论,并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内涵和基本思路与实现途径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观点、部署的重要任务.本文侧重于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互关系的角度论述相关问题,认为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内在统一性;科学发展观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指导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科学发展现具有实践应用性.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特大城市、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城市,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甚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十一五”以来,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仍然是今后的重要工作,要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推动武汉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提出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深刻领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全面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依据,准确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初步形成时期,胡锦涛提出了加快转型发展的新理念、新概念、新战略;在2007年10月至2012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时期,目标方向、基本要求、政策导向、工作重点、战略关键等诸项战略思想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提出和发展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十年来,我国推动转型发展在六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拉动,靠第二产业带动,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这种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本文结合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主要探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与内涵.  相似文献   

7.
记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要解决哪些问题?吕政:之所以要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因为我国经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在近期多次重要讲话①中,又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刻不容缓"的迫切程度,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到"我国社会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的战略高度.这对我们全面准确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含、地位、作用,以及未来方向予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随着资源约束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转变和提升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民英 《湖湘论坛》2010,23(3):40-44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从湖南省自身发展现状出发,研究和分析湖南省改革开放以来,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压力,要加快转变湖南经济发展方式,应更新发展理念;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点;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曾宪奎 《长白学刊》2021,(2):101-108
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核心在于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国内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是我国强化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两个主要原因。鉴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强化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任务主要包括:加快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高端生产要素的培育;强化工匠精神,稳步提升产品质量,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做好风险控制;加速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健全相关机制体制。强化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否定国际大循环,相反国际大循环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依然十分重要。在推动国内大循环发展中,必须注意防止极端思想、以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作为首要目标、处理好经济安全和经济效率关系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重新认识发展的意蕴,必须将发展置于经济伦理学的检视之下,回答"发展是什么"、"发展为了什么"以及"如何对待发展的代价"等问题。传统的发展观缺乏经济伦理意蕴,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其结果是发展的代价被普遍低估,而作为发展主体的人却被不同程度异化,社会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要正确理解发展的意蕴,必须赋予发展以新的经济伦理蕴含,把握发展中所内含的反发展倾向,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代价。  相似文献   

13.
尽管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西部地区人均经济总量与全国的平均水平仍然在拉大。在分析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后,从理论上阐述了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从实践上总结了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区划体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以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为目的,在分析广西现行行政区划体制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其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原则与措施,使广西的行政区划体制更好的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加快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约条件,发展旅游业是黔东南经济发展的钥匙.通过旅游这个平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工业,也就是说"旅游搭台,产业唱戏",就会提高黔东南的特色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和加速工业化进程,就会加快黔东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6.
论通货膨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国际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通货膨胀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使通货膨胀率控制在可控范围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就显得越发重要。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可以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加强法制管理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从而走出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并逐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杨英 《中国发展》2014,(1):31-34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利用靠近港澳的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其经济一直由珠三角地区“单极驱动”的发展模式和相应的空间格局,凸显广东经济仅由珠三角独领风骚的发展不平衡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粤东西北地区的后发优势及潜力的发挥,更限制了广东不同区域的互补及互促发展。该文认为,推动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启动“复合驱动”发展模式,即促使经济发展按多种经济发展理论复合构造,通过构建多个(两个以上)相互协调的区域“动力源”,以共同推动广东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能脱离当今世界文明形态演进这个大背景,仅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目标是不够的。中国的基本国情、国际环境、国内外的发展态势,都说明在工业文明框架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法应对挑战,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应当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目标。为此,要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初级阶段,并在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发展低碳经济、尽早开始“消费转型”等方面形成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目标相配套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伟平 《桂海论丛》2006,22(3):42-44
西欧与东亚经济发展的大相径庭证明,由资源短缺所导致的要素制约更容易激励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要素制约并不必然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前提是必须具有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要素制约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经济发展的现实启迪是:必须适时主动地提升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好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环渤海区域各省、市应下力气抓好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创造凝聚力、形成吸引力、提高生产力,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