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误区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阶段。简析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 ,不是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 ,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 ,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 ,我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高 ,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 ,将来这些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就不会经历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因…  相似文献   

2.
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出现许多新现象,诸如:某些国家在一个时期里生产力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有了一些变革;无产阶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资本主义有些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资本主义世界处在相对稳定状态。但是,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发展并未改变帝国主义的本性,也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并未改变帝国主义的寄生腐朽性战后在技  相似文献   

3.
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近年来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帝国主义的条件下,不是说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腐朽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那末,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技术还能迅速发展呢?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状况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于辩证地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现在,让我们来简要地考察一番: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发展到它的后期——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便由基本上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变为基本上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并且决定了它必然要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代替的地位。这本来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由于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力整个说来比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更迅速了,特别是战后出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所谓“黄金时代”,因而有些同志感到帝国主义的腐朽性不好理解。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尽管从正面讲了大量的道理,但总是有的同学口服心不服。在今年的教学中,我从揭示每一社会的后期生产力发展比前期快是一普遍规律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们使用笨重的石器和木棒进行生产活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过程。认识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原因。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无产阶级专政是崭新的国家政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懂得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而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只有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了生产力的桎梏的时候,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革命的时代才来到了。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就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考察与分析,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现有发展阶段,做了一个在列宁看来是科学的判断,也即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到了它的最高发展阶段——帝国主义阶段。从列宁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考察来看,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一个腐朽的、垂死的阶段,是一个朝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因此,当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候,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或说社会主义革命时刻的到来,也意味着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不仅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还具有现实的合理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不仅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政治宣言,还是俄国工人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7.
从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完整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到现在,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三次飞跃。当前,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时刻,研究怎样坚持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模式更具特殊意义。理论社会主义与实践社会主义产生了差距,这是一个事实,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预想,“社会主义的胜利一定要在资本主义所造就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充分发展、无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已经深化,资本主义链条已开始在许多环节上断裂,资本主义必然要被新社会所代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懂得: 1.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垄断; 2.帝国主义阶段的生产发展比过去更为迅速,但同时又表现出腐朽性,生产关系有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过去经济十分落后,却先于经济发达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是否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呢?”这是一些学生提出的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必然性,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写出来与同志们交流。  相似文献   

10.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这是社会生活中一条最根本的规律。人们无数次地谈到它,然而常常未能具体地认识和掌握它,以致对许多社会现象,如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生产力根据、现行生产关系调整和经济改革的根据、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关系共存的情况等等,不能作出精确和彻底的说明。而在实际工作中则发生了以往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状况的问题;现在,则又出现了对调整、改革不甚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不断将科技运用于生产实践,使其生产力社会化程度日益加深。与生产力社会化相适应,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呈现出资本组织社会化、经营管理社会化和收入分配社会化等三大特征。当社会化生产力继续发展,社会化生产关系不能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再作调整时,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化正是在为社会主义作准备。  相似文献   

12.
自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发展上取得先发优势以来,其联合输出的意识形态霸权在国际舆论场域中经久不衰,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则相对弱势。跨国资本联结经济、政治、文化等国际组织的出现,为其意识形态国际机器的理论建构提供了现实依托。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际机器以精神产品输出为主要手段,通过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跨越国别持续进行阶级剥削和压迫,目的在于扩张文化帝国主义,渗透信息资本主义,谋求世界政治霸权。而社会主义国家寻求的破局之法就在于通过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瓦解其霸权地位,并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机制的创新和国际意识形态舆论场域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3.
张治龙  潘宗保 《新东方》2008,(11):13-15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个必然”及“两个决不会”规律,社会主义应该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必然归宿。但吊诡的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设想的那样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反而在落后的中国等东方国家成为现实。现实与理想判断的反差,迫使我们去开辟一条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其一、只有生产力标准才符合现实社会主义的实际情况。 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不同,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十分落后、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俄国、中国等国家首先取得了胜利。这些国家在实践中曾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以生产关系为标准来评判一切,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却致力于建立“高水平”的生产关系,这样,二者便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结果,如同“滞后的生产关系一样”,“超前”的生产关系同样束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辩证法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社会变化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便有什么样的社会。但是,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在生产力较低水平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再依靠自己的优越性,去解决社会生产力的落后问题,再最终赶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生产力标准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之路何以可能,这是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着歧见的重大理论问题。俄国村社社会主义的"跳跃论"由于片面强调落后优势,而具有明显的空想性质。在第二国际内部,考茨基等人的"早产论"表明了他们对十月革命道路的反对态度,卢森堡则对十月革命道路表示了肯定和支持。从理论上回溯,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历史发展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出发,论证了俄国在占有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基础上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可能。列宁以"颠倒过来的革命思想"阐述了俄国在革命基本条件成熟时,先夺取政权,再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思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思想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没有违背历史规律,而是具有其选择依据。但是,这些国家在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后,必须正确处理落后的生产力与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社会跨越与文化滞后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共存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本课地位本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一课,通篇都在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本课是下册的重点课,是对学生进行信念理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一课涉及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较多,社会热点也较多,因而,它又是下册的难点课。教学目标 1.在认知方面。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以下知识: 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后垄断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和实质。战后帝国主义无法摆脱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困扰;战后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剖析●董艾辉当今时代是一个世界、两种制度、政经多极、竞争共处的时代。在这“一球两制”的宏观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应如何与资本主义共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否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已经改变?这无疑是一...  相似文献   

19.
国家资本主义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时期的特殊产物。我们所以在目前还要发展这种社会关系和经济形式,目的是要展开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利用资本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股力量;要利用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冲破我国多年来形成的锁国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管理过程的各种具体措施、环节和关系;同时,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按平等互利的原则,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国面临着许多重大的实际问题。首先,世界上两种主要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竞争,由谁代表历史发展方向,并在历史的选择中取胜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其次,以高技术群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作为这一革命的发源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受其利,使我国社会主义既存在机遇,又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再次,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不发达,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建立起来的,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物质技术基础薄弱,巩固、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遇到十分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