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国行使其外交保护权对国外侨民进行保护,既是国际法领域内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国际关系领域内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保侨”事件不时发生,以致在这一领域内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国际法规则。所谓一国对国外侨民的保护,就是指一国对本国侨居在某一外国的国民遭受到来自外国的不法侵害时,在一定条件下依国际法来实施的对其国外侨民的保护行为,即通常所谓的“外交保护”。根据国际法,每一个国家都享有对其国外侨民进行外交保护的权利,这是普遍公认的。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一国保护其国外侨民的行为通常是在下列条件下发生的:第一,外国发生了对该国侨民的侵害  相似文献   

2.
外交保护作为现代国际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在经济全球化与和谐世界的大背景下,显现出了其特性与发展趋势。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通过的《外交保护务款草案》是该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它扩大了外交保护的范围,明确了外交保护条件中的国籍原则和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界定了外交保护的性质,体现了外交保护的人本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戴德生 《法律科学》2004,22(6):109-113
外交保护是指允许一国按照一般国际法对另一国违反国际法使其国民遭受损害的行为要求赔偿的权利。外交保护的行使应符合一定的条件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在对日民间索偿问题上适用外交保护是符合国际法规范的,中国政府应考虑适时启动外交保护程序以取得对日民间索偿的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4.
外交保护行为属于国家特权和政治问题不足以成为其豁免司法审查的充分理由,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的宪法法院已经开始受理外交保护行为司法审查案件,并对其实质问题进行审理。然而,外交保护行为毕竟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外交性,司法机关应当保持一定程度的司法节制,尊重行政机关的判断和自由裁量权,因而,是否将外交保护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以及司法审查的范围和强度应当在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和实现行政效能之间寻求适当平衡,在突破外交保护行为非具可司法审查性的先验假定禁区的同时,在受案范围、条件以及审查决定类型等方面予以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5.
董箫  吴向荣 《河北法学》2007,25(10):190-196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受我国"走出去"政策的推动,近年来我国的海外投资无论在金额上还是地域分布上均呈现方兴未艾的趋势,如何对海外投资进行有效保护随之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大量存在并继续增加、多边投资保护协定不断出现并试图对国际投资保护有关事项进行全面规范的情况下,传统的外交保护方法是否仍能在国际投资保护中发挥作用?国际投资保护中外交保护的行使应具备哪些条件?其对我国的海外投资保护具有怎样的作用?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二读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就公司和股东的外交保护问题进行了编纂和"逐步发展"。草案在公司国籍的确定,对股东提供外交保护的条件,以及用尽当地救济等方面的规定,既建立在已有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又在不同程度上予以了发展。随着我国海外投资的增多,我们必须重视利用草案的有关规定来保护海外本国公司和投资者。  相似文献   

7.
王若源 《政法论丛》2011,(1):103-110
外交保护的实施过程可以区分为国内决策阶段和利用国际法向侵害本国人权利的相对国采取措施的阶段。因此,在国内决策阶段中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实践,那就是认为从国内法角度来看国家负有以一切可能方式保护本国公民的义务。但是,实际上外交是国家行为,它代表国民的整体利益。因而在具体个案中可能需要从大局出发采取和缓的方式对权益受侵害的国民进行保护或放弃保护。但,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以沟通被害者和实行外交保护的公权力机构。在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进行取舍时,可能需要考虑相应的补偿问题。以此为出发点,对将以外交保护方式保护国民作为国家宪法义务的国家实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海外投资的外交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外利益是指境外的国家利益,属于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WTO规则,特别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协定更是国际法规则的一部分。外交保护是指一国针对其国民因另一国国际不法行为而受的损害,以国家的名义为该国国民采取外交行动或其他和平解决手段。对海外投资的外交保护是海外投资保护的最后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可以进一步维护和拓展中国的海外利益。  相似文献   

9.
王慧 《中外法学》1997,(6):70-75
<正> 跨国公司的外交保护问题涉及到对公司的外交保护、对股东的外交保护、遇有争议时管辖权的冲突以及卡尔沃条款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当前在跨国公司的国际法问题上分歧较大的领域之一。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外交保护作为现代国际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传统上被认为是一国固有的权利,本质上是一国对其国民的属人管辖权。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其自身也处在不断的发展中。2006年联合国大会第五十八届会议二读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案文》,综合了众多国家和国际法学者多年磋商与研究的成果。该案文及其评注中反映出众多令人欣喜的变革,同时,也在一定层面揭示了它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对于外交保护是国家权利此"国家特征"的质疑,草案案文和评注为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探讨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