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昊亮 《河北法学》2005,23(7):144-147
基因专利保护的问题由来已久,而争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基因是发明还是发现的问题上。实际上,基因是发明还是发现并不是基因是否应该受专利法保护的关键。任何制度的设计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如果用专利制度保护基因利大于弊,能够更好地促进基因技术的发展,就应该授予基因专利权,否则就不应该授权。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基因应该属于发现,但是以专利制度保护基因利大于弊,所以我国应该授予基因专利。  相似文献   

2.
基因的专利法律保护日渐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国际趋势。我国应当建立基因专利保护法律制度来保护基因资源。明确授予基因专利权利的范围;授予基因专利权既要遵循专利法的一般原则,而且在"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方面有专门的新要求,尤其要提高实用性的审查标准。建立一整套完善基因保护的法律体系,是我国基因法律保护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生物科技尤其是与基因有关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对知识产权制度,特别是专利制度提出了诸多挑战。本文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押对基因应该给予有条件的专利保护,即严格审核其新颖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使其更为有效地推动生物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因专利保护范围边界的确定是当前生物科技专利领域中争论的焦点之一。专利保护范围决定着专利垄断权的实际价值,基因专利保护范围直接影响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梳理美国、德国、瑞士和日本在基因专利保护范围上的发展变迁趋势,同时初步探讨对我国基因专利保护范围界定方面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对知识产权制度尤其是专利制度提出了诸多挑战,通过基因可专利性问题的探讨,可以看出在我国实施基因专利保护有着很深的基础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基因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其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基因保护的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6.
Myriad案(Association for Molecular Pathology v.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是近几年美国生物及医药领域最受关注的案件。这不仅因为Myriad公司所持有的BRCA1/2基因专利与乳腺癌诊断密切相关,从而关系到无数女性的健康。更重要的,该案是对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基因专利权这一做法的全面挑战。详细分析地方法院与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要旨、法官观点的差异及BRCA1/2基因的可专利性,进而对基因专利的未来做出判断。由于Myriad案所体现的问题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授予基因专利权的国家都具有普遍性,最后分析了该案对我国专利法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从美国授予基因专利的实例及引发的争论着手,分析了专利法在捍卫人类伦理与推动基因研发两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并针对当今世界的立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孙国平  孙磊 《证据科学》2003,10(3):139-142
文章通过从美国授予基因专利的实例及引发的争论着手,分析了专利法在捍卫人类伦理与推动基因研发两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并针对当今世界的立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试论基因的专利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实施,特别是2001年6月26日宣布人类基因测序基本完成的消息以来,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基因技术革命再次向人们展示知识经济的无穷魅力,在这一新经济的舞台上,受挑战的不仅是传统经济的思维与模式,现行法律法规,特别是《专利法》,也无法回避地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基因序列是发明或是发现?若是发现可否授予专利权?应按怎样的标准进行审查?本文将在对基因有粗浅认识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斗胆对我国的基因专利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因专利利益冲突及平衡的法理学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类进入基因时代,基因成为创造财富的特殊资源,成为专利客体,然而国际形势和现行的国际专利制度对保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十分不利。本文从分析专利法的作用和基因专利与传统专利的不同入手,简述了基因专利利益平衡的法理基础,并提出了赋予基因原材料所有者以基因标志权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利用绿藻ChlB基因和蓝藻NIES基因,建立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CR-CE)检测方法,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并探讨其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GenBank中绿藻ChlB基因和蓝藻NIES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hlB和引物NIES,以此构建PCR-CE检测方法。扩增50种标准样本DNA。阳性标准样本梯度浓度检测,确定灵敏度。检测25例尸体肺组织样本(溺死20例,自然死亡5例),同时比较微波消解-真空抽滤-自动扫描电镜法(microwave digestion-vacuum filtration-automat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MD-VF-Auto SEM)的同步检测结果。结果引物ChlB和引物NIES最低检测DNA含量分别为0.161、0.109ng,可分别特异性扩增水体广泛存在的绿藻(蛋白核小球藻)和蓝藻[铜绿微囊藻(产毒及不产毒)],产物片段分别为156、182bp,非溺死器官组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构建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能很好地应用于溺死相关浮游生物检测,与MD-VF-Auto SEM法联用,可以增大溺死相关浮游生物的检测范围,提高溺死诊断的证据力。  相似文献   

15.
对基因原材料提供者的利益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昊亮 《法学杂志》2005,5(4):124-126
基因原材料是基因研究的基础,但是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基因原材料提供者的利益几乎得不到任何保护。这在一个基因专利动辄获利上亿美元的情况下,显得极不合理。虽然知识产权制度是以保护智力创造者的利益为目的的,但是它也从来没有忽视物质提供者的利益,这在我国及其他国家的法律中都有很多相关的规定。我们应该将基因原材料提供者确定为物质提供者,享有一定的权利。这有利于基因原材料提供者与基因开发者的利益平衡,也有利于基因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因技术与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因技术的发展所揭示的人自身的秘密在现代社会已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 ,而是一个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当代民法隐私权制度应将个人基因信息纳入保护范围 ,明确个人对自己基因信息隐私的知晓同意权、保密权以及对他人非法搜集、利用个人基因信息的禁止权等基本权利 ,同时规定侵犯他人基因隐私权的民事责任 ,以回应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民商法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18.
基因及基因研究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因是必须严防流失的国家资源 ,又是必须严加保护的个人数据。基因研究为人类认识自身和自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基因与基因研究必须采取严密、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自然人基因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丽荣 《河北法学》2008,26(7):23-27
生命科技的飞速发展挑战着法律,基因的法律问题显现在人们面前,明确基因的法律地位是研究基因相关法律问题的基本前提。在法律地位上,自然人的基因是自然人的一种物质表现形式所体现的人格利益,同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客体——生命、健康和身体一样,应当作为人格权的客体之一,受人格权保护,称之为"基因人格权"。当基因一旦与人体分离后,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存在,具有了财产权的特性,将与身体分离的基因界定为财产权的客体,此时对基因的人格利益转化为财产利益,以财产利益进行保护。自然人的基因兼具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