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展 ,全球范围内的政治、法律、文化等必然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仅就冷战结束后世界法律发展的新趋势 ,谈谈社会主义法律应该如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展而发展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应该如何适应因经济全球化的扩展而带来的法律变化 ;我们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应该如何应对由此而出现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安全观,全球化时代文化安全成为综合安全的重要内容。由于经济国际化,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政治文化方面也相互影响,地球村形成,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到来。而“国家安全观主要是由该国国力条件、本身的传统观念与所处政治经济环境的情势及其可能的变化所决定  相似文献   

3.
论文化安全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安全观,全球化时代文化安全成为综合安全的重要内容。由于经济国际化,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政治文化方面也相互影响,地球村形成.一个真正的全球化时代到来。而“国家安全观主要是由该国国力条件、本身的传统观念与所处政治经济环境的情势及其可能的变化所决定的。”而本身的传统观念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受到巨大冲击。随着国家间交往的增多,异质文化间的冲突与摩擦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世界文化显现出多元的发展格局 ,但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部落主义这两种文化思潮支配下的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 ,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仍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文化应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元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 ,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既积极接受并参与全球化 ,又要继承并保持民族化 ,构建一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通的当代先进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时代形成,在与全球化互动中发展。近40年来,全球化不断改变着中国,中国也日益塑造着全球化。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渐成风潮,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维护者,中国模式提供国际发展案例,"一带一路"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中国方案贡献全球治理思路。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引领作用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影响与贡献,开启了全球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是我们30年来融入全球化潮流的重要指导思想,改革开放是"复关"、"入世"的历史前提和重要保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取得了三条基本经验:融入全球化进程是时代潮流和社会主义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要把坚持独立自主与融入经济全球化两者结合起来;必须选择与本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全球化融入模式。我们今后要推动全球化的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和谐发展,树立新型对外合作理念,实行新的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列宁虽然也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没有明确地提出和使用过"全球化"的概念,但是却不仅有世界历史理论,也有全球化思想,而且还极其丰富。列宁全球化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作为其理论基石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思想即世界历史理论,离不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帝国主义时代第二轮全球化发展的总体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离不开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实践活动的尝试和探索。这些构成了列宁全球化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全球化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8.
陈志敬 《南风窗》2011,(26):100-100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们倾向于利用传统文化的象征、认同、符号、情感对经济全球化已经或即将带来的危险进行修正、预防甚至抵制。作为全球化重要推动者和塑造者的国际NGO,也难免要经受这种异样目光的检视。韩俊魁博士在《境外在华NGO:与开放的中国同行》一书中,探讨了在中国大陆被视为另类的国际NGO的别样生存法则,首次系统研究和回答了这些组织的发展现状、合法性、与本土组织关系、公益供给等重大问题。境外NGO在中国开展活动时,面临的较大问题是如何协调与本土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本书首先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得出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即尽管境外在华NGO与政府有着最密切的合作关系,但对与之合作的  相似文献   

9.
<正>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属性和显著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新的科技革命的快速演进,以及互联网无孔不入的全球性覆盖,各个国家,从政府、企业到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中的民众,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村的时代正在来临,而且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经济、贸易、金融、投资、教育和旅游等领域走向深度全球化,金融危机、恐怖活动、气候变暖、疫病传染和毒品走私等全球性挑战日益凸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的融合是大趋势。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从整体上影响着全球,西方文化产品把所负载的价值密码推向世界。 在全球化时代,中外全面交流还会扩大,这对我们事业发展有利。我们应通过交流与世界(不仅是西方)接轨,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笔者认为要:(一)坚持和发展我们的信念;(二)科学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三)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四)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文化新秩序。笔者还强调要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社会学、法学等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拥有11.5亿人口和数千个政党。问及印度任何一个政党负责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方必然回答:选举。若问:最重要的选举是什么?答案一定是:人民院大选。印度人民院相当于议会下院,是国家主要立法机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调控联邦政府收支、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相似文献   

1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提升父母教育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影响因素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父母教育素质的缺陷。由于父母失职或教育不当,孩子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厌学、逃学、沉迷刚络、离家出走、直至走上犯罪道路的越来越多。造成父母教育素质缺陷的原因主要是:家长自身学习不足、家庭教育指导执行不力、社会舆论引导偏颇。应当把父母教育素质提升作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点,重视家庭教育指导,着力强化依法履行父母职责、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理念;引导家长自我教育,着力促进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教育素质的提升,将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数百万“网瘾少年”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8月2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关于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那就是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构成一部党的建设科学化发展的历史。把科学化要求植入党的建设,事关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中国化、事关党的建设的与时俱进、事关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事关党的建设思想向实践的转化,意义十分重大。党的百年建设实践在科学化轨道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力随着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日益旺盛。坚持科学化的建设逻辑,驱动着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探索过程中收获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百年建设实践科学化发展积淀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在新长征路上砥砺奋进的巨大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5.
结构视野下的新型毒品使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毒品作为娱乐场所药物,它的使用体现年轻化、大众流行与集体狂欢的娱乐特点。吸毒是个体在制度压力下的不恰当选择,与无业空虚、职业需要、社会交往、逃避现实等需求有关;应该通过促进就业、认清危害与树立健康的娱乐交往方式等治理办法减少吸毒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药家鑫案的死刑适用符合我国刑法第48条所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的死刑适用标准。成立激情杀人的关键要件在于被害人的严重过错,不能随意扩大激情杀人的内涵。同时,存在自首情节并不意味着必然获得从轻处罚,少杀慎杀的死刑控制政策并不排除对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7.
试论实现法治目标的三大基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目标的实现,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在观念意识方面,包括公民要具备"善法"与"恶法"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覆盖于全社会的法的统治意识和法律至上的观念以及全社会权利文化的形成;在制度设计方面,包括权力的控制与制衡,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权利义务一致性基础上的平等、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系统的健全与协调;在技术操作方而,包括法治的统一,法律的效力,司法的中立和独立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少年审判中的刑事和解制度,是针对承认基本犯罪事实、愿意补偿损害、修复被破坏社会关系即主观恶性较小的未成年被告人提供的一种恢复性司法制度,适用该制度的两大前提之一是对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的判断。本文在总结审判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的“望、闻、切、问”四诊法,并以此判断机制为核心,构建了未成年被告人主观恶性考量系统,即主观恶性的判断机制、主观恶性判断效度的验证机制、主观恶性判断的监督机制和主观恶性判断的保障机制,以期能够提高主观恶性判断的效度,充分发挥刑事和解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贡任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原则的正当理由和年龄的划分以及制裁提出了新的建议,代表了当今世界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发展趋势的展望。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范与《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检讨了中国现行刑法关于未成年犯罪刑事责任规定与《国内法与国际法下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决议》的不吻合之处,并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立法模式、刑事责任年龄、制裁措施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刑法修正案(七)第八条的解析,尽管组织未成年人实施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中的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是由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完成,但由于本罪侵犯的犯罪客体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管理秩序,盗窃、诈骗、抢夺等行为也被限定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因此,本罪的犯罪主体不可能构成间接正犯。同时本罪的犯罪性质也决定了一旦“组织”行为中的暴力胁迫等行为超过一定限度、造成了未成年人不应有的伤害或死亡结果,应当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理,而不能依照转化犯、包容犯等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