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在给定的文章里,词与词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可以构成一个互相对立、互相联系、互相约束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即词汇场。譬如,“愤怒”、“高兴”、“悲伤”、“忧郁”、“兴奋”等互有联系或互为对立的词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关于心情的词汇场。而且,几个词汇场之间又是以一种或多种聚合方式紧密相联的,它们的聚合方式在整篇文章中常常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因此,只有通过分析词汇场及多个词汇场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词汇在文本中的多重任务。在诗歌里,它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奥…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因为 ,语言既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语言的社会本质说明了语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据此 ,母语与外语之间既有共同的属性 ,又存在极大的差异 ;本民族文化与其它民族文化的关系亦然。因而 ,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的。词汇是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要素 ,透过词汇意义的发展变化 ,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发展。可见 ,词义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了解不同语言中由于文化不同而形成的词汇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的异同 ,是有效地进行跨文化…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是语言汇聚的国家,在各大族群语言中,以马来族群和华裔族群的语言接触最为明显.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华语和马来语的借用研究,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华语借用马来语词汇以及马来语借用华语词汇的双向探讨.调查发现,华语和马来语之间的词汇互借有许多共同点,不但比较集中在闽南语和马来语,而且词汇类型也以生活化的事物名词为主,这是两种文化在复合型社会中自然交流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4.
外来语是不同语言文化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不同民族间交流来往的见证.日汉两民族在与外族交往的过程中,或直接借词或通过译词的方式接收外来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词汇体系.文章对日汉外来语的历史发展和吸收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异同,为日汉外来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来炯 《德国研究》2009,24(1):52-57
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断言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角度出发,借鉴关世杰对两种语言中词汇关系的区分模式,结合维尔纳·科勒的篇章翻译等值要求模式,提出了适用于五种关系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翻译归根结底是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其要旨在于使读者能在出发语文化本身的关联中解读篇章。  相似文献   

6.
(一)起步艰难的法语词汇学词汇学是语言学的最新分支之一,指对词汇的系统研究。词汇是语言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对它的系统研究起步这么晚是有深刻的客观原因和认识论原因的。人们一直认为词汇浩如烟海,没有组织,没有规律,而且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要对之进行“科学的研究”似乎是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为解释语言发展规律提供了新视角。从模因论点的角度探究汉语中日语借词的产生途径以及发展现状,可以发现:日语借词中传播能力强的模因在汉语中得以保留,不符合汉民族文化心理和汉语发展规律的日语借词模因,则由于复制和传播较少而在模因竞争中被淘汰。文章从模因论入手,分析了汉语中日语借词的模因形式及成因,并从强弱模因论的角度对日语借词的流行和消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翻译的重要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交流情感。但是,翻译,特别是被视为再创作的文学翻译,并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一项综合的表达艺术。进行翻译,尤其是完成高水平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既要注意两种语言在词汇、语法和习惯表达法上的不同,也要重视两种语言在表达特定信息时表达功能上的差异。换而言之,译者在进行语言转换即翻译时,  相似文献   

9.
“法汉词典”的编纂和其它双语词典一样,其困难之一来自于法汉这两种语言之间的词场和语义场存在着巨大差异,而词汇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其文化内涵差异的反映。这一双重差异给“法汉词典”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都打上了烙印,首先对应词的难寻迫使词汇翻译以定义化、阐释化以及再度背景化来寻找话语对应,弥补词汇对应缺陷。其次,释例也经过筛选,裁剪,甚至创造,意义造成重释或扭曲。最后,语体标识和语言层次表面照本搬抄,与词汇翻译之间出现龃龉,这一切反映出源出语所载文化内涵、意识形态和思维习惯要融入接受语的模式,不可避免要遇到后者的抵抗、自卫甚至反攻。本文认为,法汉词典的技术处理和教学功能应跟文化认同以及理解并行考虑,而对于他者文化的态度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到词典技术处理的质量及其交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法国在拉美的三个海外省(居民80万)都使用两种语言:克里奥尔语和法语,所谓克里奥尔语,便是其词汇大部为法语,但句法与语法却不同于法语的混成语,当年黑奴从非洲各地被贩来,在殖民者的统治下,缺少共同的交流工具,便创出一种洋泾浜的法语来庆付日常的需要,他们没有受过教育,无法对语言结构进行抽象,只好将法语词汇胡堆乱砌,或干脆将其套进自家土语的句型。随着一代代黑奴的需要,洋泾浜法语词汇大增,各类句型趋向定型,逐步演变成今天的具有自身句法的语法规则的克里奥尔语。语言学家的研究表明,克里奥尔语完全是一门独立于法语的语言,可是直到今天为止,它在法国外省的教育体系和大众传播中仍无地位可言。  相似文献   

11.
一、所谓文化词汇“文化词汇”是有些学者为强调一部分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所下的定义。大家知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借助语言得以传播,语言在反映文化的同时又对文化施加影响。“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胡文仲:P.57)事实上,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说  相似文献   

12.
如同每种语言一样,法语中的外来词也是极其丰富的①。众所周知的是法语的诞生离不开拉丁语,但人们常常忽略其他语言对现代法语的形成所起到的作用,这些语言主要是:希腊语,日尔曼语和克尔特语,当然波斯语、阿拉伯语、荷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英语等世界各地区的语言也对法语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法语词汇的丰富上)。在众多的法语外来词里,除拉丁语以外,从古希腊语中吸收的词汇可算是最丰富、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了。我们将在研究与梳理一些科学领域中带有古希腊语成分的法语词汇的同时,探讨一下法语同古希腊语的历史和文…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考察德语和汉语的词汇系统,可以断言的是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对等关系.本文从篇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这两个角度出发,借鉴关世杰对两种语言中词汇关系的区分模式,结合维尔纳·科勒的篇章翻译等值要求模式,提出了适用于五种关系类型词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指出翻译归根结底是以原文、也以译文读者为导向的一个再生产过程,其要旨在于使读者能在出发语文化本身的关联中解读篇章.  相似文献   

14.
陈元 《法国研究》2009,(3):86-88
法语语言的等级问题是困扰我们法语教学和学习的主要问题之一。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掌握了足够的法语词汇,也学习了全部的法语语法,同时了学习了法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知识。但是在看法国电影或者听两个真正的法国人一起讲话、或者在看文学作品时,学生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没有学好,而是我们在学校里教授的只是通用的法语,而很少专门讲解口头法语或者较高雅的书翰用语所造成的。本文正是想从这一问题出发,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对法语的语级特征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德语中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外来词大约有五、六十个,这中间包括外来词和借词。这个数目和德语中来源于拉丁语、法语以及其它欧洲语种的外来词数量相比较而言,实在是微乎其微,这表明中国和德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分隔在历史上相互之间还是相当陌生的。最好的例子莫过于“chinesisch”一词,这个形容词除了表示“中国的”之外,在口语里还表示“无法理解的”。下文即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简要地分析一下德语中来自中国文化的词汇。二、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和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交往过程中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中国的地理方位…  相似文献   

16.
程抱一在其法语诗歌中,对法语词汇的“汉语式”组合以及意象的并置和剪接,体现了他对语言、艺术形式的创新意识和中法文化融合的自觉追求。他努力寻找两个文化传统的契合点,尝试着两种艺术的联姻。在同一首诗里,我们往往可以读出不同的文化信息和文学意境。这是他作为跨语言、跨文化写作者的重要特征和其诗歌创作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7.
R6sume:Une6tudeconccrnantiesliensentreieslangues,ieshommesetlaTerse.L'auteurexamineiesdimensionssocialesetspatialesdupanerenmettantl'accentsursoncaractereethniquefondamentaldesindividuscommecimentdesgroupessociaux.11donneparallelementunaperCugeneraldelarepartitiondcslangucssurlaTcrrc.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门研究地表语言现象的新学科,被称之为“语言地理学”。语言研究历来被看作是语言学家的事。语言学家确实在语言现象的研究如发音、词汇、语法及其形成的过程和规律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语言存在于人类…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东欧地区民族矛盾频频激化,民族冲突狼烟四起,民族主义象野草一样迅速蔓延,民族世仇犹如不可遏止的隐患动摇着这些国家的稳定。东欧蛰伏着成为世界上民族纷争最为尖锐地区之一的危险。东欧是一个有着各种民族,种族、语言,宗教,文化的万花筒,是世界上最为色彩斑斓的地区之一。在那里居住着风俗多彩习惯各异的各族居民。东欧各国的语言,除了他们自  相似文献   

19.
韩国与中国虽然是近邻,但其语言和文字却有很大差异。韩国语一般被分类为阿尔泰语系的粘着语,汉语被分类为汉藏语系的孤立语。可是,由于韩字发明之前韩国人长期以来一直借用汉字,语言系统和形态截然不同的两国语言之间存在着共同点和不同点。本文对韩国和中国的语言与文字进行了比较,先把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进行考察,又把文字分为汉字的传来与多种借用方法,以及辅音与字型、简化字几部分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胡佳 《法国研究》2007,(3):18-24
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手机短信的广泛运用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一种新的语言形态应运而生。密切关注并研究国外新的语言现象并揭示其形态构成、句法及语用特征是外语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尝试对法语手机短信语言的现状、语言学特征作一辨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