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对官吏的考核叫作考课。唐代的考课在内容、标准、奖惩、程序、主管机构以及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制度,具有自己的特点。在考课内容上,唐代规定,九品以上的流内官依“四善”“二十七最”来评定行能功过。“四善”为: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为:献可替否,拾遗补阙,为近侍之最;诠衡人物,  相似文献   

2.
岳海鹰  杨瑞梅 《长江论坛》2006,(1):59-62,95
官吏考核,是对官吏职位升降、奖优罚劣的基础,是我国历代官吏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纵向比较自原始社会末期到清代前期各朝代的官吏考核制度,力图从中发现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发展规律,以期对我国当今公务员制度改革以及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重视考核官员的官 德、政绩和功过等情况,逐渐形成了 一套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和办法。 我国古代统治者主要用惩罚和奖励的 手段来管理和约束官员。汉代通过考核区 别官员的优劣,成绩显著的被称为“最”,给 予重奖。其余再按优劣排列名次。对成绩优 良者按口头褒奖、行文褒奖、增加俸禄、升 官赐爵等顺序由低到高进行奖励。考核成 绩较差的被称为“殿”,要追究其责任,给予 处分或刑罚。唐代将考核成绩分为上中下 三等九级,根据等级分别给予赏罚。清代根 据考核成绩将官员分为称职、勤职、供职三 等。对一等称职官吏加官晋级;对三等怠惰 渎职官员进行责罚。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人事考核制度的内容极其丰富,各代虽在考核标准、程序、等级评定和升降赏罚等方面各具特色,但从其运演轨迹看,是不断走向成熟化、制度化。如今看来,仍不无裨益。一、人事考核制度的萌生期(先秦)原始社会末期,选举部落联盟首长时所采取的一种通常的手段或程序,是对其进行实践的考验而后确定取舍,如尧的晚年选舜,舜的晚年选鲧及禹时,都是这样。当时国家尚未形成,还没有官僚机构,自然不可称之为“官吏”考核制度。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到春秋时代为止,因受宗法政治的支配,国家实行亲贵合一的组织原则。夏、商、周“…  相似文献   

5.
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和依据性环节。湖南省在公务员年度考核中实行量化考核,以其考核内容具体、标准一致、方法明确,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主观随意性,从而为多数单位普遍采用。怎样提高机关量化考核的质量以及这一考核方法的发展趋势如何?结合湖南省的实践,本文拟作粗浅探讨。 一、考核要素设置和分值设定  相似文献   

6.
宋朝官员绩效考核对唐朝考核制度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在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结果运用和考核监督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网络。虽然宋代官员绩效考核制度具有明显的阶级属性和时代局限性,但还是具有一些闪光点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7.
一、公务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偏差 1.考核的标准模糊,考核方法上偏重于定性考核。目前我国公务职位分类制度不发达,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划分还有不完善之处,对于众多工作性质相关极大的非领导职位没有完全划分,在这种情况下,某一特定职位所要求的职责和权利没有完全厘清,这使得公务员考核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衡量,无法判定公务员是否完成本职工作,抑或完成到什么程度,工作的质量如何。同时,公务员考核的基本标准是“德、能、勤、绩”,注重考绩,但是,由于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差异大,部门之间被考核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考核者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公务员考核重视定性的考核,轻视定量的考核;《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中有关的考核等次、基本的标准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过于笼统,而一些单位和部门也不愿花费太多的精力对考核要素进行量化,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而是靠拍脑袋,停留在定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考核制度也源远流长。我国的职官考核,最早见于《书·爵典》:“三载考核,三考黜陟幽明”。意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考核官吏的政事成绩,论功按绩给予其奖罚和宫职的升降。据《尚书》记载,舜每年要到各部落巡视一次,考察各部落首领的功绩,对有功称职者赏,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为官者,既要有能,更要有德。第一,“官德”在于忠孝报国。我国对官吏的德行要求始于奴隶制时代,当时称官吏为“大人”或“君  相似文献   

10.
对官员进行考查审核,那历史已是源远流长,由来已久。我国古代考核官吏,有考绩、考察、考课、考成等说法。《尚书》上有句话,叫“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用现在的话,就是用”考绩的办法来鉴别官员的优劣,优者升进,劣者降免。战国时“上计”(考核办法)是一年一考,官吏“当则可,不当则废。”也有三年、六年一考的。有史以来的事实证明,在一定的期限内,按一定的标;隹来考核官员的工作成绩。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李宪堂 《人民论坛》2023,(11):110-112
以儒、法、道三家互补为特征的传统政治就如何治理腐败和“微腐败”留下了大量切实而有效的经验和鉴戒。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把“散朋党”作为治国治吏的要务,为了惩贪防腐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富有成效的监察制度。在官吏的选拔上,诸子百家都主张举贤任能,把任用贤才看作国家治理的前提条件。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渊源深远,历代沿袭形成了一个极为严密细致的体系,把节欲俭身看作仕者廉政的充分必要条件,并设有考察民意、征集舆情的制度和设施。  相似文献   

12.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及早恢复社会经济,巩固政权,整顿吏治,反贪倡廉,建立了严格的考核监督制度。规定:对京官考核每6年一次,地方官的考核每3年一次,考核等次分为五等。考核等次由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使等监察机关负责核定。为了保证考核结果能真实反映官吏的政绩,达到奖善惩恶的目的,朱元璋还颁布了《考察通则》、《监纪九款》等法规,对监察官员的执法进行监督、约束。规定:如果监察官“知善不举,见恶不拿”,就要“杖一百”;贪脏者还要从重论罪,较其他官吏罪加二等。如此严正的监督考核机制,使开国之初的明朝很快走…  相似文献   

13.
明主治吏不治民:汉唐盛世吏治的实践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吏是王朝的统治基础,大凡盛世,无不把整饬吏治,采取各种措施规范各级官吏的言行,加强对官吏的管理与控制,以法治吏,作为政府经常性的重要任务。纵观汉唐盛世的吏治得失,有不少值得后人借鉴的东西,如通过“治吏”达到“治民”,重视吏治制度建设,通过建立选官任官制度,建立有效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倡廉惩贪,这些对整饬吏治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激励机关工作人员锐意进取、争创一流,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日前,江都市政协出台了《机关工作人员工作实绩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分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奖励办法四个方面。考核内容分  相似文献   

15.
改革和完善人事考核制度张宝铨,顾子建人事考核是人事管理的基础。随着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加强考核工作将显得更加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人事考核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某些弊端。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为此,改革和芜善人事考核...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指出 :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干部 ,“都要有对工作的评比和考核 ,……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 ,有赏有罚 ,有升有降”。做到“严格管理 ,赏罚分明”。要使我们的干部队伍适应当前改革深化新形势的需要 ,必须实行正确的考核制度。然而 ,对干部如何考核 ?通过正确的考核才能堵塞投机钻营、巧舌如簧的歪门邪道 ;才能有助于克服我们有些领导的凭印象、以亲疏选干部的弊病 ;才能选出真正能打开局面、德才兼备的好干部。这是值得每个领导者和干部探索与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我们当前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究竟是什么 ?是群众意见少 ,…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如皋市人事局自1992年起进行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试点以来,通过8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解决了考核工作中存在的“只注重年终考核,忽视平时考核”、“以评代考,重评轻考”、“习惯定性考核,畏难定量考核”、“科学考评要求脱离具体职位”等问题,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细化考核内容,提高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在考核中,我们对每个人都需要做出政治思想品德的评价,但具体到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对一般公务员来说,“德”内容是拥护党的领导,爱岗敬业;而对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来说,还要看其是否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8.
《时事报告》2010,(9):4-4
《人民日报》发表“仲祖文”的署名文章称,最近,有的地方将“孝敬父母”、“忠于配偶”等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赞同和支持,这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有益探索,是评价使用干部的一种道德导向。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说:“一门科学如不能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它就不能称为一门科学。”我们认为年度考核也一样,只有引进数学原则,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才更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根据前几年的考核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定量考核,可以采用分数加减法。考核内容为德、能、勤、绩,总分为100分,其中德25分,能  相似文献   

20.
《条例》百问(四)26、什么叫公务员考核?公务员考核都有哪些内容?所谓公务员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管理权限,根据国家公务员管理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所确定的考核内容、原则、方法、形式和程序对所属公务员进行考察和评价的制度。作为一项制度,它与公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