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国时期福建海洋航运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建立以后,福建的海外远洋航运虽仍然处于外国势力的控制之下,但是由于强加于民间航运业的封建束缚有所削弱,同时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在欧洲争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为福建近代海洋航运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前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民族资本和海外华侨创办远洋轮船航运业顿呈活跃,海外航线不断增多。然而,在帝国主义压迫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下,民族海洋航运业是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航运业碳减排立法发展的主要成果是在2011年通过修订《国际防治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件六(MARPOL Annex VI),对国际航运业碳减排规定了技术和营运的措施,并于2014年和2016年再次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扩大了技术措施的适用范围并规定了强制性的排放数据收集要求。在立法过程中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应对发展中国家(包括方便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是否适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CBDR原则)方面的利益对立。中国的基本立场是在航运业碳减排立法中适用CBDR原则,但中国面临发展中国家地位受质疑、国际话语权缺失、支持力量薄弱、观点缺乏法理支撑、不得不适用MARPOL Annex VI的矛盾态度等障碍;主要拉美国家与中国的基本立场相似,但也存在国力薄弱、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缺乏国际话语权等问题。中拉双方在航运业碳减排立法领域的合作基础深厚,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发掘,应当在国际组织、区域及个别国家范围内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陆的航运事业在改革开放的既定国策指导下,正在迅速走向市场化。大连作为中国北方沿海的港口城市与航运中心,也正在积极地着手组建航运市场。这一进程,意味着大连的航运业将日益密切地同国内外航运市场接轨,也意味着大连的外向型经济将以更大的步伐登上一个新台阶。本文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结合大连航运业的特点及航运市场的发展规律,对大连组建航运市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组建后的大连航运市场的性质、应具有的功能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福建历来是海外了解中国的窗口和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西班牙人占领菲律宾后 ,与福建发生了日益频繁的接触和交流 ,他们用西方文化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对福建的认识和了解也从模糊到逐渐清晰 ,并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他们对福建的看法是受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自身文化观念的影响 ,除了少数狂热的殖民扩张主义者外 ,大多数人是对福建人民抱有好感的 ,对福建文化表现出景仰 ,对福建的介绍基本上是客观、公正和较为全面的 ,其中不乏尖锐的批评。他们将福建及其文化介绍到欧洲 ,开拓了西方人的视野 ,不仅使西方认识福建 ,而且也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今天我们了解早期西方人对福建的看法和评论 ,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 ,认识世界 ,也认识自己 ,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5.
福建人移民海峡殖民地的历史颇早。海峡殖民地是清代尤其晚清福建人移民马来亚的集中地。在海峡殖民地各华人方言群中,除了1911年马六甲海南人比福建人略多之外,福建人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按人数看,19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福建人在马来亚各邦和各殖民地的福建人中占绝对多数。19世纪末20世纪初,福建人的儿童移民数远超过其他方言群及国籍的儿童移民,从厦门港出发移民槟榔屿和新加坡的福建人绝大多数是男性移民。1893年清朝廷正式废除海禁政策对福建人经厦门港移民海峡殖民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外移民社会的形成,为福建歌仔戏向东南亚传播创造了条件,东南亚地区因此成为福建歌仔戏海外传播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后,受国家政策的鼓励,厦门歌仔戏剧团、漳州芗剧团等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交流,向东南亚观众展示福建戏曲的艺术魅力。福建歌仔戏的海外出访在联络乡情、传播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央批准福建、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英明决策。为加快福建经济建设,发挥华侨和港澳同胞为振兴福建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拟就近代华侨投资福建的历史特点,提出利用华侨资金振兴福建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和经济学界老前辈和同仁。  相似文献   

8.
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郑和下西洋为明代对外关系史和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里程碑,而且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建华侨前往南洋贸易或谋生,早在唐末五代就已开始,历经宋、元、明初,已有不少华侨旅居南洋各地。由于郑和七下西洋,有三次经过福建,当时福建沿海有很多人随同前往,其中不少人留下定居,因而使得福建华侨旅居东南亚人数进一步增加,福建华侨与东南亚的关系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9.
福建新移民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移民”一般是指“改革开放以后移居国外的中国大陆公民”。本文剖析了福建新移民的规模、类型以及他们对福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新移民工作,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以漳州月港为起点,马尼拉为中点,阿卡普尔科为终点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路的开辟,福建在中国与拉丁美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桥梁作用。首先,大量的中国丝绸和瓷器通过福建输入拉美,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而且促进了拉美经济的发展;同时,拉丁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次,天主教传教士沿着大帆船贸易航路来到福建,扩大了双方的宗教文化交流。第三,福建移民移居拉丁美洲,将中国文化传入拉丁美洲。  相似文献   

11.
海洋运输业是俄罗斯远东传统的运输方式。各海港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远东海洋运输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转轨以来海港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俄远东主要的海运公司承担着绝大部分的海洋运输任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运量持续下降,海运公司的发展壮大尚待时日。俄远东的海洋运输业积极参与国际运输合作及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2.
In early modern times, the Netherlands imported grain from the Baltic, especially Poland, and re-exported it elsewhere in Europe. The Dutch shipping industry was extremely profitable, for transport costs were very high, and the number of Dutch ships was by far the largest among the European countries. Dutch prosperity was based on shipping of grain from the Baltic. Amsterdam was also a center of information because it was a port at which many ships stayed, and which attracted various merchants owing to its policy of religious tolerance. Much commercial information and know-how were accumulated in and spread from Amsterdam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growth of the regional European economy from the Baltic because many merchants migrated to Northern Europe via the city, bringing with them the latest commercial techniques. Amsterdam therefore served as a core of Baltic integration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for it was a center of shipping and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邓珊 《东南亚纵横》2012,(11):10-15
航运中心法律服务体系是以港口、航运立法为基础,涵盖贸易、金融、保险、旅游、环境等法律体系,拥有行政执法、海事仲裁、司法诉讼、海事法律人才培养、海事法律咨询服务等法律软环境与之配套的一个规模庞大、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国际航运中心法律服务体系成功经验的介绍,以期为建立和发展广西泛北部湾(泛北)区域国际航运中心法律服务体系提供法律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与越南接壤,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中越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广西与越南贸易合作持续较快增长,双向投资互动交流加快,经贸关系蓬勃发展。未来,面向越南及东盟,广西与台湾的合作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广西与台湾在加强产业对接,建立面向东盟的桂台产业合作体系、加强港航物流业合作、共同开发各类经济园区、沿边开发开放合作等领域存在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历史,从中发现它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本质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青岛、天津、大连在认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对手问题上就需要调整思路,从长期考虑,在竞争中如何处理这三个大港,以及各自临近较小港口的发展关系问题。根据国际经验,港口联盟是一个很好的合作途径。为应对船舶大型化及航运公司的全球联盟,并避免港口之间对同一腹地的过度竞争而导致设施过剩,世界上许多港口都实行了战略联盟、兼并等多种合作。  相似文献   

16.
北冰洋通航与中国图们江出海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窦博 《东北亚论坛》2012,21(3):113-120
1938年日苏张谷峰战役后封锁了图们江,图们江辉煌的航运消失了。吉林省境内水系发达,但却因丢失了港口,阻碍了吉林经济的发展。航空运输成本太高,东北的铁路运输因受山海关地理位置的限制,致使吉林省的物资运送能力受到限制。海河运输是最廉价、最方便的形式,倘若吉林省恢复到以前沿海省份,便利的交通即可带动吉林经济飞速发展。因此,建议在东北地区开凿运河,迎接北冰洋航运时代的到来。北冰洋变暖为全面通航带来了可能性。如果北极航道全部开通,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线将缩短,而东北亚地区恰好是关键的轴心位置。北冰洋如全部通航,我国图们江流域的珲春将取得与新加坡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将我国珲春打造成国际航运中心迫在眉睫。建议在东北地区,开凿运河,形成"东北借助运河间接出海战略"。届时可再现图们江航运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由于血缘和地缘的亲近,闽文化和台湾文化从总体上来说属于同一区域文化体系,都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由生活在闽、台两地的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类型,极富区域文化特色。本文以明清之际闽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发展情况为切入点,探讨闽文化和台湾文化的同根同源性。  相似文献   

18.
18~19世纪俄国的交通联系严重受制于地理环境,土路铺设困难,春秋季节土路不易行车。铁路大规模兴修前,水路因成本低,无需大量投入,载货量大而长期唱主角,欧俄各地尽享众多河流泛舟之利,地区劳动分工更明确,生产与市场的联系更密切,粮食、木材和金属等大宗商品流通更顺畅。河运与农业生产的需要大体吻合,农业生产是季节性的,农产品的运输也是季节性的。工业生产需要连续进行,无论是原料的供应,产品的销售都需要及时畅通,产销脱节无疑会制约工业生产的发展,乌拉尔的冶金业即是明证。由此,工业革命的发端和迅速兴修铁路则预示着河运的黄金时代已过。  相似文献   

19.
大连建设东北亚航运中心需要一批高质量的航运专门人才与航运直接相关的专业人才以及非专业性的其他几类人才。目前,建设航运中心所需人才的量和质都远不能满足需要。建设航运中心,应大力抓好培养人才的基础工作,包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预测;抓好三个基本环节;建立符合航运中心建设需要的人才开发体系;通过抓好人才管理工作,发挥人才作用;发挥现有航运教育资源优势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