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人大月刊》2003,(10):32-32
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3起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进行了二审宣判,依法作出维持一审法院判处故意杀人犯施某、故意杀人、抢劫、盗窃犯戚某、抢劫犯罗某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终审裁判,并依法核准了死刑判决。8月13日,上海市第一、二中级人民法院遵照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将上述罪犯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相似文献   

2.
阿军 《人民公安》2012,(20):40-42
苏仕林不仅是同龄人羡慕的一名大学生,而且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却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残忍杀害4条无辜的生命。2012年5月16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杀人恶魔苏仕林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苏仕林走上图财害命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3.
在控制死刑的实际执行上,死缓制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也被视作我国刑事立法中的创举。但着眼于进一步推进死刑限制适用,死缓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具体设置都还有改良的空间,应当将死缓定位为"死刑适用的主要方式"而非"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在此定位下,死缓将成为死刑执行的常态,而死刑立即执行则是特殊情形下的例外。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死缓与死刑立即执行的"地位调换"来促成死缓定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学界对保留死刑的批评声音一直不停,但这似乎对死刑有失公允,因为死刑只是调控社会秩序的一个必要手段,并不关涉文明和人权的评价。对死刑残暴和血腥的诟病其实应归因于死刑执行方式,因而不应将死刑和死刑执行方式混为一谈。当然,保留死刑并非意味适用的扩大和恣意,而是为了满足民众对安全和正义的渴望和信心,因而遵循一定原则走限制和慎用死刑之路是中国的现实之需。  相似文献   

5.
金琳 《前沿》2005,19(11):119-120
本文就我国的死刑限制问题从死刑政策的角度予以探讨研究,力求与国际社会接轨,真正贯彻执行“严格限制死刑”的刑事政策,以符合设置死刑的理性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废除死刑的前提下,中国的死刑制度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然而保留或废除死刑都面临重重压力。抛开死刑的存废之争,对现有死刑执行方式进行改良,显然是更务实的做法。普及注射死刑,对于推动法律文化的进步,使法律文化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夏朝始有死刑。死刑是历代王朝盛衰的晴雨表。我国目前刑法对危害国家安全罪适用死刑占较大比重。死刑在一定历史时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死刑终究要消亡。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16日.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赞成2票反对的结果.最终批准将注射死刑作为执行死刑最常用的方法。这个貌似寻常的司法.将使11个州陷入停顿的死刑执行工作重新解冻。闻讯之后.弗吉尼亚州立刻取消了暂停死刑令.俄克拉荷马州和密西西比州也宣称,将确定被定罪谋杀犯的死刑执行日期。  相似文献   

9.
大河  野村 《人大建设》2001,(3):33-35
一个无职无权的农民,仅因借贷出去的几百元钱久讨未还,便起杀心,竞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判处欠钱者及其两个儿子死刑,并“立即执行”,从而酿出了一桩荒诞离奇、杀人害己的血案。  相似文献   

10.
枪决依然是我国死刑执行的最主要方式,而注射似乎正在成为执行死刑上的一个“优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