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冲击和影响不容忽视高鑫乡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村委会等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我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保证。然而,近年来,农村的宗族主义日渐抬头,宗族势力已形成一定气候,对基层政权构成强烈的冲击和影响。笔者...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宗族势力在农村死灰复燃,并呈蔓延与扩张之势,已成为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大隐患。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宗族势力蔓延与扩张的特点、原因和危害,并进而提出了遏制农村宗族势力蔓延与扩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宗族势力是宗法制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农村里没有农民自己的阶级组织,宗族有时能在同族人中起一点互助作用。但宗族的领导权通常掌握在有钱、有权势的人手里,所以农村宗族势力主要是地主阶级借以维护其统治的社会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组织农民协会,进行土地改革,民主选举村政权,宗.族势力逐步销声匿迹。但是,近年来农村的宗族势力再度抬头,并有继续扩大之势,成为农村基层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性力量。自然村是宗族势力形成的环境基础宗族是由同姓同一祖先的人构成…  相似文献   

4.
宗族势力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刘治金,艾方毅目前,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社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宗族势力。这种宗族势力大致从三个方面严重影响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其一,宗族观念是农村党支部领导权牢固确立的思想障碍。“光宗耀祖”、“千百年家门”、“同...  相似文献   

5.
宗族势力在一些地方抬头,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构成了一定的潜在影响,已成为当前农村比较突出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妨害公安机关执法案件出现增长势头,其原因主要有:村民法制观念淡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功能软弱无力,宗族势力活动揭秘;有些土政策与国家法律相悖;警民关系紧张;村民对某些社会现状不满;此类案件难处理或处理时偏宽。据此分析,作者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村封建宗族势力死灰复燃,大兴族谱之风,充当农村部分利益集团代表,把持、对抗当地基层政权组织。农村封建宗族势力的存在有其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却不是我国刑法要求的打击对象,而主要是由人民政府采取教育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予以解决。农村封建宗族势力与农村黑恶势力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但涉及犯罪特别是黑恶势力犯罪的,则应坚决依法予以打击。有效防治农村封建宗族势力,一要强化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二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三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农村地区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涣散的影响,地方黑恶势力不断向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渗透,并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其存在和滋长造成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弱化,阻碍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严重危害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并极易诱发出现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从黑恶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渗透...  相似文献   

9.
江燕  Jiang Yan 《长白学刊》2009,(5):128-133
考察建国60年来农村基层政权的发展路径和基本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到:建国以来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石是中国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农村基层政权变迁的根源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核心是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农村基层政权发展的关键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面临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政权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进一步巩固这个基础,必需正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加以解决。目前,农村基层政权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自身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上;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领导体系上;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手段、方法上;在农村基层政权民主建设的发展上;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自身素质上存在着多种不适应。针对这种不适应要采取理顺组织领导机制;改革运行管理机制;建立有效激励保障机制;强化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等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层政权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要进一步巩固这个基础,必需正视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加以解决。目前,农村基层政权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自身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上;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领导体系上;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手段、方法上;在农村基层政权民主建设的发展上;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自身素质上存在着多种不适应。针对这种不适应要采取理顺组织领导机制;改革运行管理机制;建立有效激励保障机制;强化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等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对农村基层政治关系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农村基层政治关系中两个问题的探讨唐鸣一、党政关系的理顺乡镇党委与乡镇人大、政府的关系,是农村基层政治关系的中心环节。其状况如何,既关系到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职能的有效履行,对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有重大影响。政社分开以后,...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政权控制力弱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政权控制力弱化问题分析吴思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及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从人民公社到向“乡政村治”体制转变,在这一体制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力弱化,已经引发了许多矛盾和问...  相似文献   

14.
乡村负债面大,债务沉重,已成为我省困扰农村基层干部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不仅会削弱集体经济组织功能,成为加重农民负担的重要源头,而且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中央有关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立即着手化解乡村不良债务。经省委、省政府研究,现就切实化解乡村不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6,(7)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认识到了农村政权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国民党选择了传统的保甲制,选择依靠原有的农村基层政权体系,依靠地主、豪绅等势力来控制农村。共产党选择依靠广大中农、贫雇农等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最低的农民来支持其农村政权,效果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公民身份是政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历史悠久的概念,它具有普遍的吸引力,我们可以使用公民身份来为自己的政策主张提供辩护。农村基层政权作为国家权力体系延伸至乡村的终端,它是联系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纽带。当前,我国基层政权出现了弱化现象,对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构成威胁,产生了合法性危机。产生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公民身份意识的缺失,本文主要是从农村公民身份的角度浅谈农村基层政权合法性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转型、社会变革、政治文明的演进,作为我国政权基础重要支撑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同样必须通过组织再造,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只有这样,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在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多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15,(10):22-23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多年来,浙江全省上下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全力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使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农村基层政权进一步得到稳固。  相似文献   

19.
村干部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具体组织者、推动者、贯彻者,是稳固农村基层政权的主力军。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一些地方出现了部分村干部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频频“跳槽”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为了推进农村基层政权民主建设,今年年初,江苏省常州市在普遍实行村务公开的基础上,在一些乡镇进行了乡镇政务公开试点。从这一试点的情况,可以看到一些规律的东西。一、推行的背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决定,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已成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随着农村市场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知识的普及以及村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