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以极简的方式了解《孟子》,可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地位看,《孟子》是儒学高地上的高原、儒学高原上的高峰;二是从历史看,《孟子》曾从普通的先秦诸子跃升为中国古代的圣经,今天则是人们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三是从思想看,《孟子》涉及人生所有的基本关系,充满思辨的张力与哲学的魅力;四是从文体看,《孟子》的史学性最弱、文学性居中、哲学性最强,主要是一部“形散而神聚”的哲学作品;五是从读法看,先读《孟子译注》,再读《孟子集注》,有助于人们循序渐进地迈入孟子的思想世界。质言之,读《孟子》就是与时俱进地深度敞开孟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及其薪火相传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2.
李翱的心性论思想是儒学思想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复性书》的研读,梳理李翱提出的心性论思想体系,并结合《中庸》以及中国佛教哲学中的相关思想,揭示李翱心性论思想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语》和《孟子》最真实地记载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这两部著作表明,孔子和孟子的认识论是朴素的反映论。他们认为,人们的知识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是学习获得的,是人们的认知器官对外界事物和自身心理的反映。一、学而知之孔子和孟子是主张“生而知之”,还是主张“学而知之”,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大难题,而多数老学者认为孔孟是主张“生而知之”的先验论者,笔者以往也持这种观点,现在却不敢再苟同了。1.学而知之。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末的联合国“千年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号召21世纪的人们:到2500多年前的中国“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是中国儒学文化的开宗鼻祖,儒学的精华和核心在于“中和”,强调“和谐”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谐”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政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只有达到“和谐”的境界,天地才能各安其位。万物才能生长发育,社会才能安定祥和。儒家的“和谐”观。既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包含着社会道德、人类道德、宇宙道德的原则。孔子最为推崇的上古圣帝和人格偶像是舜帝,孔子和孟子的“和谐”思想是从舜帝那里推演而来的,舜帝是上古和谐社会的首倡者和践行者。舜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一般言,孟子在讨论人的超越问题时的哲学思维是内在超越的。笔者以为,内在超越思维是孟子哲学思维的主要方面,却并非是孟子哲学的整体思维。孟子是“合内外之道”以言人的超越问题的,这也是先秦儒学的整体思维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是从2007年9月份《东方今报》发表的一篇报道中知道闫合作的,他对《论语》的独到见解深深吸引了我。闫合作认为,现在流行的对《论语》的解释,大都不符合孔子和《论语》编著者的本意。他认为,儒学包含孔子的思想,但儒学并不等于孔学;孔学实际上是圣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学问;《论语》并不像后人所说的只是记述孔子言论的一本语录,也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是孔子学生们课堂笔记的选集,它有自己的理论框架和严密的逻辑体系,这就是“文、行、忠、信”。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主干在儒学,儒学的形而上学在《周易》,《周易》的主体观念在阴阳和谐。阴阳和谐贯通天、地、人三才,并使之达到天地通泰、人和政通、家和国兴、协和万邦、“与时俱化”、“保合太和”之境界。由此,《周易》和谐思想对民族精神建设、伦理道德建设、发展方式变革、思维方式优化、化解文明冲突等,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建儒家哲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哲学是一个包括儒家自然哲学、历史哲学、道德哲学、人类哲学、文化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法律哲学、管理哲学、宗教哲学、教育哲学等的有机体系,它具有社会性、人文性、伦理性和直观性等主要特征。重建儒家哲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助于丰富与完善中国哲学体系,为整个中国哲学重建提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有助于挖掘儒家哲学的丰富资源;三是为当代人提供人生智慧、道德规范、行为指导和精神动力。儒学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大量的哲学知识,儒家哲学具有丰富多样性,近代以来许多哲学家、哲学史家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为我们重建儒学哲学提供了可能。为了更好地重建儒家哲学体系,就应深入挖掘儒家文献与儒家思想中的哲学内涵,不断丰富儒家哲学研究者的理论素养,从不同的理论层面、采用不同的理论范式加强儒家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对西方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比较熟悉,而对于中国的二元论思想研究较少。二元论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思想,无论中外都有,研究他们的思想及其异同,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想轨迹。同时,也使东西文化比较的视野更广阔。本文仅就中国哲学史上的二元论代表人物何瑭的思想与笛卡尔二元论思想进行初步的比较,抛砖引玉,与学人共同探讨。 何瑭(1447~1543年)是中国明代的思想家。何瑭博学多才,对天文、算术、医学和音律都颇有研究,著有《阴阳律吕》、《儒学管见》、《柏斋集》12卷传世。然而最…  相似文献   

10.
孙玉杰 《学习论坛》2001,(1):21-22,30
宋代儒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宋代儒学以理学的形态出现,被称之为新儒学。宋代儒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在思维中的反映,同时也是魏晋以来儒佛道三家互相渗透的产物。儒家思想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糅合道家、佛家的思想,使儒学成为一个有严密体系的理论形态,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宋代儒学对于结束五代战乱以后重建伦理纲常,维护赵宋王朝统一国家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对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儒学最具创新精神的是全面发扬了传统儒学的务实精神,创立了实学…  相似文献   

11.
鲁民 《学习月刊》2013,(7):15-15
闲翻《孟子》,越读越觉得孟子的文章篇篇都像杂文,如投枪匕首,似针砭药石,毫无疑问,孟子就是个不世出的杂文家。他的思想、语言、学识、见地。都是我等难以望其项背的;他的尖锐、勇敢、泼辣、犀利,也是我等难以企及的。一本《孟子》,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杂文经典来读.而每一个杂文家要想写出点像样的东西,有那么三言两语流传下来,学学孟子,把《孟子》当成教科书,仿效借鉴,苦心揣摩.必将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2.
鲁民 《学习月刊》2013,(4):15-15
闲翻《孟子》,越读越觉得孟子的文章篇篇都像杂文,如投枪匕首,似针砭药石,毫无疑问,孟子就是个不世出的杂文家。他的思想、语言、学识、见地。都是我等难以望其项背的;他的尖锐、勇敢、泼辣、犀利,也是我等难以企及的。一本《孟子》,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杂文经典来读.而每一个杂文家要想写出点像样的东西,有那么三言两语流传下来,学学孟子,把《孟子》当成教科书,仿效借鉴,苦心揣摩.必将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3.
倪昕  刘亚静 《世纪桥》2008,(6):109-109,111
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所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三个层面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纲要》以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历史使学生得以深刻地领悟: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进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然,《纲要》教学中的这种德育渗透非旦夕之功,而是具有渗透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儒学的研究往往侧重于儒学的哲学性、思想性,却忽视了儒学的思想道德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及影响,将平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道德伦常风俗礼仪归结为封建余孽予以否定。其实,这些正是儒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无微不至的明证,正是儒学思想道德宗教般地影响中华民族精神与灵魂的鲜活体现。  相似文献   

15.
联合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恩格斯在1842《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已经对联合做出了初步阐释,之后在和马克思合著的《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做了系统阐释。对于联合思想,从本质上看,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共同体;从形成的基本规律上看,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会导致联合的不断扩大;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上看,无产阶级联合是联合的最高形式。习近平总书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据时代变化所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联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四书"和"十三经"之一,《孟子》一书影响广泛,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在韩国和日本也流传甚广。不过,与《大学》《中庸》等经典不同,这本书的成书和接受过程都颇费周章。《孟子》一书是孟子思想受挫时的产物。在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各国奉行"富国强兵"政策,"仁政"思想不仅不受重视,而且被视为迂腐的表现,因此孟子在游历各国推行"仁政"思想受挫之后,只好回家授学撰述,最终形成《孟子》一书。我  相似文献   

17.
胡希伟 《新视野》2007,(3):47-51
文章首先肯定了牟宗三先生在《政道与治道》一书中提出的“新外王”问题,即怎样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现代化转换,使其与科学和民主接轨。文章认为,牟宗三先生之所以未能实现这一转换,是因为他沿袭了传统儒学“内圣外王”的思想,并将道德和政治的关系问题视为政治哲学的核心。政治与道德分属不同的领域,而政治哲学的核心或研究对象是制度和法律。就此而言,传统儒家政治哲学并非与科学民主之径相悖,其表现就是包含在《礼记·礼运》中的“外圣内王”思想,即以大同社会的理想作为政治制度设计的范导性原则,而以小康社会的现实经验作为可行的制度安排。文章指出,沿着这一逻辑思路,借助于“新制度儒学”强调制度建设重要性的成果,就可以成为实现传统儒学现代化转化的具体途径,即通过制度和法律建设等程序正义手段,把民主宪政思想引入儒学实现社会的实质正义,而传统儒学又为政治哲学的制度建设提供了不同于西方个人主义原则的大同理想、社会正义和集体利益至上的超越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宋元学案》由于其前后历经三阶段叠加编纂的曲折成书历程,同时具有哲学史、思想史和文献汇编三重性质。首先在文献编纂上,《宋元学案》以其内容构成的完备性集学案体史学著作之大成,成为现代学术思想史之范式,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其次在思想史构建上,编纂者在《宋元学案》中构建了完整的宋元儒学思想史体系,体现了兼容开放的思想史观,并可据以探讨宋元儒学思想史中各地域的学术源流及特色。最后在哲学思想诠释上,黄宗羲、黄百家父子为代表的编纂者从本体工夫合一论出发,对宋元学者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诠释和评价,包括哲学观点的诠释、哲学派别的比较、宗教观与耶儒交涉等方面,体现了清代浙东学派一本万殊、经世致用的思想立场。  相似文献   

19.
贾亚南 《实事求是》2016,(4):108-1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对这一文本的解读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手稿》自出版以来,就引起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从目前研究情况看,国外学者对《手稿》的解读大致分为四种模式,对《手稿》的评价大体有三种观点;国内学者对《手稿》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解读模式与国外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一些新的研究范式,对《手稿》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价值地位、逻辑结构、主题内容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马一浮先生的新儒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新《六艺》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是新《六艺》论的首出观点,也是马一浮新儒学思想的总纲。“《六艺》该摄一切学术’,“《六艺》该摄于心”,“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这三个观点集成为马先生“新《六艺》论”的核心层圈。其所建立的,是以心为根源(本原)为动力、为统摄的唯心论的一心开《六艺》、《六艺》开群学的文化哲学--学术思想体系。它确立了中国学术的中国性和《六艺》的原典地位,确立了回向原典中发展的文化思路及中国学术和文化的主体地位,并且确认全人类实存而有普世价值,而结论则是:“《六艺》之道炳然常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