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视频监控系统与公民隐私利益之间存在冲突。公共场所可以分为完全开放的公共场所、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封闭的公共场所,在这些场所安装公共视频监控系统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恰当地保护公民的隐私利益。上海市在筹备世博会的过程中应探讨通过立法协调公共视频监控系统规制与个人隐私保护的可行路径,包括建立严密的技术规范、制定完备的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2.
视频监控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带来便利与安全的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相关人的私生活,尤其是滥用公共视频监控信息必将构成对公民隐私权的侵害。本文从相关的基本范畴谈起,尤其结合中西方的相关法律规定,深入分析和探讨我国在公共场所安装、使用视频监控系统对公民隐私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薛毅 《法制与社会》2012,(7):150-151
本文对当前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在安装及图像信息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的问题入手,提出立法上进行完善的一些构想,以求规范对视频监控系统的管理,在发挥其预防打击违法犯罪的作用同时,也尽量减少对公民隐私利益的侵犯.  相似文献   

4.
隐私权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作为法律概念,“隐私权”在美国首次出现至今,只有百余年时间,却已得到许多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并正成为一种为国际社会所保护的公民基本权利。在我国,对包括患者在内的公民隐私权的重视和研究是近十年来的事情,但已取得了一定成果,表现在隐私权已得到法律直接或间接的肯定和保护。一、隐私及隐私权隐私,是指公民私人生活中,一切不愿意被他人知悉或公开的且不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的个人情况的总和。作为公民一分子的患者,其隐私侧重于自身健康状况、既往病史、身体肌肤形态及夫妻生活等情…  相似文献   

5.
隐私权是公民对其个人生活领域的隐私享有的不被非法获悉、公开、干涉的权利。运用法律来保护公民隐私权,是社会文明进步与现代法制发展的结果,也是一国用以衡量个人地位与尊严的重要指标。各国法律都明确承认个人隐私权,以保障公民隐私不受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6.
隐私权是公民对其个人生活领域的隐私享有的不被非法获悉、公开、干涉的权利。运用法律来保护公民隐私权,是社会文明进步与现代法制发展的结果,也是一国用以衡量个人地位与尊严的重要指标。各国法律都明确承认个人隐私权,以保障公民隐私不受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7.
略论我国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隐私权问题越来越成为法律工作者探讨的课题。隐私权的产生和确立是基于对个人作为权利主体的尊重,是对一种个体利益的保护。由于我国尚未将隐私权确立为一项公民的单独的民事基本权利,对公民隐私的法律保护十分有限,使得实践中侵害他人隐私权的案件时有发生。本文试就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略抒己见。一、公民隐私权的法律特征隐私,英语为Privacy意为不受干扰的独处;秘密;私生活、私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国内稍早时学者们把隐私与阴私等同起来,现在则一…  相似文献   

8.
靳爱国 《法制与社会》2011,(23):221+242-221,242
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装置的增多,一方面维护了公共安全,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有关对公民隐私权侵犯的争议。本文阐述了公民在公共场所是否享有隐私权,以及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系统下如何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安抚公众对风险的恐慌情绪,公共空间大规模监控随之诞生,并迅速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中全面运用。公共治理不能取安全保障而舍隐私保护,公共空间大规模监控的运用并非以牺牲隐私权为代价,而是在保障安全法益的同时兼顾隐私法益的保护。在此"既保障安全,又保护隐私"的法理念下,公共空间大规模监控的运用体现了风险治理从个人本位走向社会本位的转变趋势,并促进了个人信息保护从自主支配到有序共享的逻辑转换。为寻求安全保障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路径,在公共空间合理运用大规模监控措施,就必须加强信息收集、存储、使用的阶段性控制,建立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实现个人信息的有序共享。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以宪法隐私权为根基,属于公法权利的范畴,涉及公民人身隐私、空间隐私、信息隐私几方面的利益.不同刑事诉讼模式下隐私权保护呈现不同特点.刑事被追诉人的隐私权保护为刑事诉讼中隐私权保护的主体内容,具体包括讯问、搜查、扣押、人身检查、技术侦查等强制措施中的隐私权保护以及备存资讯保存、管理中的隐私权保护.刑事被追诉人的隐私权保护遵循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和合目的性解释原则,实质性审查、非法证据排除、国家赔偿构成隐私权保护的具体途径.处于信息时代和反恐政策下的刑事诉讼隐私权保护正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李姝卉 《法学》2024,(3):17-31
数字技术在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服务能力及效率提升的同时,使自然人隐私权面临以保障安全和发展经济为名的潜在威胁、数字伦理缺失等多重消解风险。当下中国形成了以《数据安全法》保障数据安全、以《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制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以《民法典》保护自然人隐私权的立法模式。但在数字时代,上述立法模式存在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界定不明、缺少流动场景下对隐私权社会属性的重视、隐私权法律救济和责任规制缺失、国内外的隐私权保护立法衔接不足等问题。在数字时代,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立法的完善,应从法理和适用规则上界分隐私和个人信息,依群体分类保护隐私权,完善私密信息的法律救济规则,健全对重点场景和行业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数字贸易与隐私权保护国际规则,强化自然人对数字社会治理的参与等。  相似文献   

12.
王少仙 《法制与社会》2010,(10):75-75,93
“日记门”事件里的隐私纷繁复杂,日记就如同另一个自我,本应受到隐私权的保护。当隐私权遭遇公共利益时必须加以限制,可这种限制需加以具体化。新闻报道一方面为实现公众知情权,一方面必须保护维持人之生存幸福需要的隐私。从社会理性的角度出发,网民“人肉搜索”应有所规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政府开始成为收集和利用公民信息的最大主体,公民隐私权遭到公权侵犯的风险随之加大,因此隐私权的公法保护模式逐步呈现和凸显。隐私权公法保护的本质,是要求国家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隐私利益之间作出必要衡平。这种衡平需要从隐私权的效力位阶层级、公民隐私信息的价值指向以及公民的身份等三个维度来具体展开,因为这三个维度共同决定了个人隐私利益在何种程度上应当退让于社会公共利益。在区分和考量上述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设置绝对公法保护模式、严格公法保护模式、一般公法保护模式和弱公法保护模式等四种不同模式来展开对公民隐私权的公法保护。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公开和流通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想。在互联网时代,公职人员和公共机构的言行举止往往会被放大到众目睽睽的聚光灯下。互联网的出现为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提供了条件。对少数人的不检点行为,网络监督几乎成了必杀技。或许,有人会抱怨自己的隐私和名誉受到侵犯。其实,在法治社会,公民的隐私权是受法律保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手段应用于社会管理中已成为常态。现代警务工作中,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侦查和预防犯罪案件的重要手段,但在视频监控为公安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系统监管乱象、个人信息泄露、法律严重缺位等问题逐渐暴露,直接侵害到公民权益。本文通过分析犯罪侦防过程中视频监控使用时存在的现实和法律问题,提出对视频监控法律规制的具体措施,以期为规范视频监控的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李宏 《法制与社会》2011,(29):193-19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已经从实体社会走向虚拟的网络世界。一直以来我们更关注的是一般的隐私权保护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隐私,通常这种隐私泄露是比较被动的,而在网络中存在着主动和被动,有些人主动泄露自己的隐私以达到某种目的,有些人主动公开自己的某些隐私却被他人加以利用,而被动的隐私泄露就更是常见了。  相似文献   

17.
刑事搜查是一种具有高度强制性的警察权力,对警察机关高效地侦破刑事案件、控制犯罪人和脏款脏物、恢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秩序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强制性权力封公民意志的压制性和对公民权利的限制效果,其滥用极易给公民的隐私权利造成严重损害,并因此削弱国家治理的合理性基础,破坏公民对国家实行法治的信心,因此,法治发达国家在刑事搜查中,都特别强调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而由于中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隐私权的条款,理论上对刑事搜查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关系认识不一,司法实践中侵犯公民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迫切需要引起重视。在立法上确立并保护隐私权,乃是实现法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隐私权的基本理论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在行政管理这一特殊领域中,公民隐私权保护的背景、 隐私侵权的构成和侵权救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公职人员隐私与隐私权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保持私人生活安宁的一项人格权。通常包括隐私隐瞒权、利用权、维护权、支配权等四个方面的权能。隐私权的具体内容,通常认为应包括:(1)公民的住址、住宅电话、身体肌肤形态等私人信息,未经许可,不得刺探、公开或传播。(2)公民的储蓄、财产状况、社会关系、档案材料、通信、日记和其他私人文件等私人信息,未经许可,不受非法搜集、传输、处理、利用。公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提高,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成为了当下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公共人物的隐私接二连三的被爆出,严重影响了公众人物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公众人物的隐私保护与普通群众的隐私权保护并不相同,法律中没有明文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保护虽然没有成本规定,但是我国民法应该要对公众人物的隐私权的保护加以完善,将公众人物在法律中进行分类和限制,才能实现未来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