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年“穷游”现象作为近年来一股流行之风,借由网络及社会化媒介迅速演变,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文化特征的亚文化.它兴起于青年对都市喧嚣文化的抵抗,对精神家园崩溃的抵抗以及对慢生活的追求.通过“从旅行直播到生命故事”和“从穷游圈子到旅行文学”两种方式来完成青年穷游自我形象的构建及身份认同的展示.然而,集“拍摄者”、“叙述者”于一身的青年穷游一族对风景美图的过分关注,使其难掩“表演”、“自恋”的嫌疑,在消费社会里更是成为商业化收编与意识形态收编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高校青年亚文化是以青年大学生为文化主体的一种非主流文化,他的外部生成环境是大众文化和新媒介技术的流行,内在心理特质是青年大学生崇尚多元化、差异性,追求认同感.这就决定了高校德育管理与青年亚文化的互生性,德育管理能正确引导青年亚文化,而青年亚文化能保持德育管理的生命力活力.因此要加强德育主导性,注重人格教育,发展实践德育,推广媒体德育.  相似文献   

3.
代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必然生存方式,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文化属性。笔者聚焦于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亚文化,从代际理论的视角出发,指出青年亚文化产生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以期形成一种代际思维,维持文化生态平衡,促进青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黑社会组织往往具有鲜明的亚文化色彩。港澳黑社会组织是典型的犯罪亚文化群,它的亚文化特征较之世界上其他黑社会组织更为明显,更具特性,更为浓厚。对港澳黑社会组织的史源、组织结构、入会仪式、黑话、手势、犯罪手段等方面的亚文化特征进行剖析,为制定遏制黑恶势力和打击“带黑”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对策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青年亚文化与价值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年亚文化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意味着价值冲突已经上升到了政治文化层面。它受到了世代冲突、媒介统治、景观表演等多种现代社会因素的驱动而带上了越来越强烈的反抗性。青年亚文化被看作是一种对主导文化、权威文化、强势文化的反抗,是为了捍卫一种生活形式及其背后的价值。将青年亚文化运动所蕴涵的创造力从其反常形态中拯救出来,克服其犯罪、越轨和无序的消极后果,不仅是社会文化学所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犯罪学所遭遇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青年亚文化是青年所喜爱的文化形态之一,如何将青年亚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并提高思政工作效果,已逐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在上海世博会志愿者管理工作中,沪上各高校通过"称谓符号化"、"交流新颖化"、"激励创新化"等青年亚文化的表现方式,以及由此在世博会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组织、协调工作上所取得的成效,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载体。  相似文献   

7.
伴随新传媒时代的来临,青年的数字游戏消费日趋娱乐化和碎片化。在平台众多、软件丰富和功能全面的掌上游戏消费中,主流消费者为青年。因消费目的和理念的迥异致使青年的数字游戏娱乐逐渐走向碎片化。消费数字游戏的青年可细分为核心玩家群体、休闲娱乐一族、消费时代的跟风人群和追求身份认同者等几类亚文化群体。  相似文献   

8.
在青年群体中盛行的“穷游”之风,在当代已经演进成一股青年亚文化浪潮,因此,站在消费主义的视角下,考察青年“穷游”的消费行为特征,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穷游”消费为自己构建起一个“穷游”亚文化青年群体形象及认同显得极为重要.研究中,逃离型、寻找型、拮据型青年穷游者的画像标示着“穷游”一族青年个体的崛起和抵抗,他们通过去传统化的旅游消费形式,以及技术工具符号性的呈现,实现了自己的身份认同与价值传递,但同时也不免走向“拜物”、“自恋”、“摆设”、“异化”等局限.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构成了网民的主体,网络文化本质上是青年文化,其内核为“少年精神”,而以此同时,网络文化又是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和青年文化的这种互动关系,一方面推动了以“少年精神”为内核的网络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深受网络文化影响的青年亚文化和传统主流文化发生了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0.
浅析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亚文化通常表达了青年人对社会的不满和抵触,他们用自成一体的符号来营造一个仅仅属于自己的文化圈子.在大众传媒时代,青年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力量悬殊决定了前者对后者的解码仅仅停留在自身,而不能将其影响施加于其上.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青年的参与可以直接冲击甚至改变主流文化的内容和结构,这是技术变革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4.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5.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意在研究“公民宗教”对于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意义。从自然状态过渡到公民社会的“瞬间”,就形成了公意,但学者们在解释公意的形成和实质时,通常过分强调了契约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对《社会契约论》文本的细致解读,作者指出,“立法者”和“公民宗教”比契约观念对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更为重要和根本,并指出了卢梭的“立法者”和“公民宗教”与古代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