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物质变换裂缝所揭示的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的异化状态,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当代生态危机问题。借助物质变换裂缝,马克思得出资本主义和生态之间是整体性的对抗关系的结论。物质变换裂缝既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生态批判的切入点,又是剖析当代生态危机的理论基石。从物质变换裂缝的视角看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2.
卢风 《湖湘论坛》2014,(2):79-82,89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赚钱加花钱的生活方式已成为主流生活方式。粗鄙的物质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在"自由"、"平等"、"人权"、"公平"、"效率"、"财富"等华丽辞藻的包装之下,充斥于媒体,渗透于制度,积淀于大众心理。人是追求意义的文化动物,总有其不知足的方面。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严重误导了人类对意义的追求,使人们在该知足的方面不知足,在不该知足的方面知足。生态学和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地球生物圈能供养几十亿在物质追求方面知足的人,却不能供养几十亿在物质追求方面不知足的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是不可持续的,人类必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论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强 《桂海论丛》2002,18(6):67-69
文章阐述了信息也是社会资源 ,并对物质经济转变为信息经济进行分析 ,进而论述加快实现我国从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深圳青年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口号。经过实践证明,这个口号是完全符合党的《决定》的。过去,人们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视为资本主义的特产,似乎社会主义可以不讲时间,不讲效率。因此,“上班磨洋工,下班打冲锋。”成了一种通病。诚然,资本家提出了类似的口号,但他们是为了从工人身上榨取血汗,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我们社会主义却是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生  相似文献   

5.
一迄今为止的平等观,大致归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近代社会以前,或者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以前,各种平等观基本是诉求物质资料分配的平等,即诉求平等地消费,这是经济平等观;第二类,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舆论先声,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建立以后,各种平等观基本上是诉求、肯定法权平等。可见,经济平等观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环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小康包括物质指标和社会指标,物质经济管理是实现社会指标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实现社会指标的基础。从观念与政策层面重视物质经济管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发掘和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本质,并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新的生态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异化消费理论以及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对于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范畴的本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这种物质变换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生产力能否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断裂导致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土地和劳动者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社会生产力极大浪费,使生产力的发展严重不可持续。为了防止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新陈代谢断裂的发生,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提出了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使土地得到永续利用;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劳动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极具实践性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伟 《观察与思考》2019,(10):67-73
环境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指责主要来自其后期著作,特别是以《资本论》为代表的经济学著作。他们认为,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体现出的生态敏感性不同,在其后期著作中,马克思因戴上了"生态眼罩",往往被置于环境保护的对立面。事实上,恰恰是在其后期著作中,马克思理论的生态基因充分体现出来: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不可持续性的批判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特别是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物质代谢中那个"无法弥补的裂缝"的论断更为环境社会学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起点;他提出的节约资源的主张和举措成为可直接应用于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方法;他关于未来社会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观点为社会变革提供了方向。这些因素表明马克思理论内含生态基因,一旦环境保护提上日程,它便能够成长起来并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中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 15 0多年前就对资本主义国际化的形成、作用、实质和历史趋势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揭示 ,指出 :为了满足资本无限增殖和扩张本性的内在需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要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从而加剧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世界性的危机 ,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实现作了最充分的物质准备和国际化准备。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存量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所代表的人力资本流量在短期内将抑制经济的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以物质资本存量为主导,且经济增长带动了物质资本存量规模的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所代表的物质资本流量仅能够在短期内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从长期来看将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变动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在文献研究基础之上,首次将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引入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把公共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为"资本累积效应"和"效率效应",构建GDP总量分解模型,并由此对1999年~2012年中国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与GDP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累积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正值,而效率效应则与经济增长负相关。目前公共物质资本投资虽然不存在"高投资"的问题但是存在"低效率"的问题,建议优化公共物质资本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和提高投资的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态度,完全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在历史上,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由于缺少马克思学说所要求的那些物质前提和主体力量,总是导致苏联模式的“无社会的社会主义”。当今中国只有走出这一模式,才能为社会主义开辟健康的发展道路。我们需要的不是倒退,而是更多的市场经济,更多的民主。  相似文献   

14.
循环型经济是一种以物质环状流动为特征的经济类型。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牧”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不同,它要求运用生态学原理把经济系统组织构建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向。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07,(6):72-72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奔小康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物质水平已达到或已经超过了小康标准,而更多的人则正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刘燕 《岭南学刊》2020,(4):123-128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空间格局不是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空间结构,而是一种"有机"的空间结构,指向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共时性向度。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自发性实践到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全面异化,人类活动的空间视域越来越开阔,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裂缝也越来越难以弥合。系统考察空间格局的嬗变逻辑,旨在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失序的问题,致力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非均衡与均衡相统一以及高效、宜居、美丽的空间格局,进而构筑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7.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传统教科书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主要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导向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的物质观从人的对象化活动出发,强调物质不过是人的生存实践中的一个基本的历史的要素,导向对拜物教的批判。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面前,我们理解物质概念要有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关于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新桥 《理论月刊》2004,(12):18-20
本文从毛泽东思考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逻辑起点、如何理解“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等问题入手,对毛泽东有关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他关于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方面的正确思想,对我们今天来认识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物质”是人之存在的“本体”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光 《湖湘论坛》2009,22(4):43-47
存在论承诺是马克思人学不可或缺的意义维度。但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思想,学术界众说纷纭。根据我的解读,马克思是将“人的感性生存活动”、“感性生活”确立为人之存在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基础就是“感性生活本体论”。那么,“物质”何以不能成为人之存在的本体呢?从理论上说,人的“感性对象”≠“感性活动”;从现实来看,人的“直观形式”≠“人本身”;从本质上说,人的“存在”≠“物质”。因此,“物质”作为人之存在的“本体”不能成立,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不能归结为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监狱对服刑改造中的罪犯注重采取物质激励的手段,物质激励已成为促进罪犯积极改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对罪犯的物质激励与一般意义上的物质激励具有较大区别.立足于物质激励的价值基础,从当前我国监狱的实际出发,探寻罪犯物质激励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完善罪犯矫正的手段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