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以往的任何世纪相比,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艺思想之活跃和流派之多达到空前水平。这是人称“主义们”的世纪。不过其主要思想及其发展,我们可以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加以概括。对十九世纪来说,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想的反动或发展。同样,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动或发展。如果我们把1917年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谢克洛夫斯基发表的论文《作为手段的艺术》算作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开端,那么1922年《荒原》和《尤利西斯》的出版便标志着现代主义文学的成熟。文学史家常称现代主义阶段为“艾略特”或“乔哀斯”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艺术思辨王国的历史足音──20世纪西方文论的社会学诠释欧阳友权20世纪西方的文艺理论是以新说蜂起、流派纷呈而别具异彩的。由于文艺创作上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的波诡云涌,以及诸多哲学流派、心理学流派和语言学流派的加盟,使得这个时期的西方文论从范畴到体系、从观...  相似文献   

3.
《“十月”的选择──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前言中央编译局列斯室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八十周年。作为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十月革命自其发生之日起,即成为东西方政治家、历史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  相似文献   

4.
存在的隐喻     
一用一种狭隘的诗思、一种先入为主的批评模式、一种主流意识的立场,很难真正解悟出《0档案》的隐秘。也就是说,只有在不断追问人的生存意义的解读中,才有可能最终锲入作品。一旦正视存在不难发现,《0档案》确实不属于过去,不是惯性文化的延伸,也不属于未来,不是...  相似文献   

5.
再论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张式谷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这一理论的核心──东方社会的非资本主义发展,以及20世纪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内外思想理论界一个历久不衰的热门话题。笔者虽然在80年代初曾撰文参与探...  相似文献   

6.
冯利华 《求索》2010,(4):171-173
俄国形式主义提出"陌生化"理论,主张在创作中运用艺术手法塑造新的意象,延长接受者的审美体验过程。苏轼、黄庭坚、惠洪等人突破传统用典局限,提出以"以故为新"为核心的诗歌创作理论。在其影响下形成的"以才学为诗"如同"齐言喻楚",使诗歌文本"陌生化",增加接受者的理解难度。阐释者虽力图破译其诗歌典故密码,但由于情感、文化和价值取向等主观条件的差异,其所期之"以与古人相遇",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阐释文本反而会令诗歌与接受者再隔一重,产生双重"陌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7.
去年10月底,在莫斯科举行过一次关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的国际联合会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是“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学者”,其中大部分是俄罗斯学者,也有美国、英国、意大利和丹麦等国家的学者。11月18日,俄国学者H·莫罗佐娃在《真理报》发表文章,介绍了这次会议的情况。(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1994年第3期)莫罗佐娃在文章中,赞扬了这些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学者对社会主义的向往。随后,她着重介绍了俄国学者A·布兹加林教授在会上作的专题报告。报告的主题是:ZI世纪——社会主义复兴的世纪。会议…  相似文献   

8.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十年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十分关注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和俄国革命问题,提出了俄国社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必经过资本主义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至今,这一设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设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现将近十年来对这一问题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马克思研究俄国问题并提出“跨越”设想的动因马克思晚年把关注的重点从西方移到东方,离开《资本论》的写作而转向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究其原因,理论界意见不一。第一,“担心论”。这种观点认为,俄国沙…  相似文献   

9.
宋阳 《求索》2010,(2):180-182
诗思是伽迭默尔哲学的一条隐秘的思想线索。早在1934年,伽达默尔就撰文《柏拉图与诗人》从哲人的角度替诗人辩,此后陆续写下了《歌德与哲学》、《诗歌与模仿》等充溢诗思的文章。在《真理与方法》之后,他发表了《诗与标点》、《我是谁,你是谁?》等重要诗论,表达了作者对诗思的推崇和向诗语的回归。与西方传统诗学不同,伽氏诗思不断逼近诗的本质内涵与存在本真,具有如下三要点:诗歌以其语言确立而存在;强调诗人的现代社会地位,呼唤人类倾听贤明的能力;诗在自我展现中打开一个通往存在的世界,诗意世界是人类的归居。  相似文献   

10.
记:沈主任,总结过去的20世纪的得失,您认为我们可能或者应该建立怎样一个国际新秩序呢?沈;20世纪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两次世界大战、俄国与中国革命、殖民体系的瓦解、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科技革命、前苏联解体等等,时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时而又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希望。可以说,20世纪给人们带来的喜怒哀乐超过以往任何一个世纪。经历过20世纪的风风雨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它必将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影响新世纪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要推动世男的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超级大国独霸一切的单极世…  相似文献   

11.
对列宁共产主义道德理论的再认识金可溪列宁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战略家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他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列宁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伟大人物。世界上有6...  相似文献   

12.
王在希 《台声》2003,(1):4-4
《台声》杂志创刊已经20周年了。这20年,是台海风云变幻的20年,是两岸关系从隔绝到开放的20年,也是《台声》杂志从诞生到慢慢长大的20年。在海峡两岸曲折、反复、发展、前进的20年中,《台声》起到了传递两岸信息、促进两岸交流、沟通两岸思想、推动两岸往来的积极作用。对《台声》20年来取得的不断进步和丰硕成果,我作为《台声》的一个老读者和顾问,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我与《台声》建立比较稳定、密切的联系,是从1990年元月《台声》召开的一个座谈会开始的。当时《台声》的记者向我约稿,我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邪教,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后期的一种世界性现象。我们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同邪教“法轮功”斗争的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一、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首先,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必须抓住根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客观现实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与教育,不能脱离实际,不能搞形式主义;不是人民群众不需要科学理论,而是现行的一些理论教育方…  相似文献   

14.
刘艳青 《前沿》2010,(19):198-200
在各民族文论逐步走向交往与对话的今天,文论的相互译介是必不可少的活动,而术语的翻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颇具特色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其中的部分术语构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基石,中外学者对其广泛关注并积极进行研究和译介。但从笔者研究的几个译本来看,由于文化语境不同,其中的术语翻译仍难以避免地存在歧义与误解,有进一步探讨研究的必要。本文从中西方文论比较的角度就《文心雕龙》术语英译问题做出梳理和分析,以期推动中国古代文论术语与西方进行实质性对话。  相似文献   

15.
以有关韶山题材的文论广受注目的中年史学工作者马社香,将其多年考证、研究的成果,熔铸成《韶山档案》一书,新近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雷洁琼同志为该书题词:“韶山魂”。 《韶山档案》,以历史大纪实的文体,详实地探寻、描述了韶山作为毛泽东故居、故园而引发的半个多世纪的波澜起伏的“访韶山热”。在已达三千万之众的瞻仰人群中,该书生动、准确地记载了一批重要的访客: 毛泽东的战友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叶剑英、聂荣臻、陈毅、彭德怀、贺龙、谭政、许世友; 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华国锋、李先念、李富春、邓颖…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训谕诗《智慧的钥匙》赵永铣《智慧的钥匙》训谕诗(蒙文)共438行韵文,不分章节,从头至尾联韵讲诵,笔者对全诗进行汉译后,对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予以介绍剖析。《智慧的钥匙》(以下简称《钥匙》)是13世纪流传下来的一部格言集,数百年来在朔漠南北被当做...  相似文献   

17.
马静  郑勇 《长白学刊》2013,(4):155-156
形式主义美学,也被称作"现代形式主义美学(Formalistic Aesthetics)",是一个新的艺术心理学流派,20世纪20年代前后产生于英国,30年代前后是全盛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弗莱及克莱夫.贝尔。现代形式主义美学与以克罗齐、科林伍德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美学",以卡西尔、苏珊.朗格为代表的"符号学美学"被统称为"西方三大美学"。  相似文献   

18.
“伸手必被捉!”王大海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是陈老总一首诗中的名句。最初读到这首诗,是20多年前的事了。当时,《陈毅诗抄》还未公开出版,所见的还是手抄本。正是“大革命”时代,诗为海歌为洋,神州大地上也不知产生了多少“诗”与“诗人”……但是时隔不久,...  相似文献   

19.
《诗》是孔子所编订的文本之一,在后来儒家的传统中形成了一种“诗教”传统。在此就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孔子的《诗》教何以成为一种教化。这里核心在于《诗》的本质与教化是否一致。教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即是化单一为普遍的过程。而就《诗》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情”,即诗咏情;二是“言”,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三是“思”,即是《诗经》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在诗之“情”中,有作为单一物的“情欲”“情绪”,以及作为普遍物的真情。《诗》通过对情欲和情绪的扬弃,使学者对“天涯共此情”的真情进行把握,从而化掉了单一的方面,获得了普遍性的规定。就“言”的方面,《诗》通过优美的语言促使单一的对象从个体之域走向公共之域,成为普遍物。而“思”则是以“喻”的方式,主要是主体的领悟和阐释,使得“道”向主体自身敞开,这就使得处于幽暗的直接性之中的“道”走向了现实的普遍性,在主体的“思”中澄明和彰显。由此可以看出《诗》本身就具有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个世纪中后叶以来,中国即被深刻地卷入以西方文明及西方价值为主导的世界潮流,向西方学习与批判西方,向西方开放与抵抗西方,遂成为中华民族20世纪贯彻始终的课题之一。20世纪行将过去,当科索沃危机酿成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毫无法理依据的前提下的野蛮侵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