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高级人才的才能值多少钱?在昔日的我国人才市场上,只是有市而无价。1998年11月12日,8位具有博士、博士后和高级管理才干的高级人才,在国家级的中国沈阳人才市场上登台演讲、报价;四川长虹、深圳康佳、东大阿尔派等4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随即当场举牌展开激烈的竞聘活动。这是中国在人才市场上首次进行高级人才薪金报价竞聘的尝试。“舞台”首先是为高级人才而搭在贴满薪金报价人才资料的大厅内,连过道上都挤满了人。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的代表,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几十家新闻单位的记者纷纷闻讯…  相似文献   

2.
发展人才测评事业推进选人手段科学化随着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深入展开,人才测评这一新兴事业正在迅速得到发展,求职、就业先测评,选拔、开发、使用人了靠测评的新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才测评──一项新兴的事业人了测评是建立在教育测量学、心理学、行...  相似文献   

3.
强化管理确保人才测评工作健康发展本刊讯国家人事部副部长张学忠最近在“全国人才测评暨地方考试录用工作会议”上指出,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是人事工作宏观思路、总体布局、工作重点的重大变化,是人事工作总体思路在新形势下的补充、完善和发展。考试录用和人才测评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6年12月21-22日,“200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论坛第二次会议暨中国电子政务测评工程启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会议以“区县电子政务建设”为主题,邀请北京市东城区、海淀区,上海市徐汇区,广州市越秀区,天津市津南区,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江苏省如皋市,湖北省荆门市摄刀区等区县电子政务的一线建设者和政府CIO交流了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在此次会议上,还举行了“中国电子政务测评工程”启动仪式。200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论坛第二次会议暨中国电子政务测评工程启动仪式活动剪影…  相似文献   

5.
中国应用人才测评的困境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润芝 《前沿》2005,(6):164-165
人才测评是企业客观、公正识别人的好助手。但在我国目前“专业测评机构不多,理论研究薄弱,专业人才紧缺,测评工具缺乏,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企业过度应用则非明智之举。本文从“测评工具的灵活选用,测评技术的应用对象和企业测评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探讨了企业现阶段合理、适度应用人才测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郭禹 《今日广西》2007,(23):74-74
1买个闹钟,以便按时叫醒你。贪睡和不守时,都将成为你工作和事业上的绊脚石。不仅要学会准时,更要学会提前。“闹钟”只是一种简单的标志和提示,真正灵活、实用的时间,掌握在每个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7.
7月3日至6日,全国企业管理人才测评系统常模抽样工作会议在风景秀丽、山水如画的海滨城市烟台召开,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人事考试部门的同志和人才测评方面的专家、学者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人事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月1日《中国人事报》创刊。随后,由原《中国人事》杂志改刊的《中国公务员》杂志出版发行。6日至7日全国第二届葛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的300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人事部副部长张学忠出席。10日至15日人事部副部长徐颂陶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并顺访菲律宾公务员委员会。25日人事部副部长徐颂陶会见巴布亚新几内亚宪法改革委员会主席迈卡先生一行八人。27日全国人才测评暨全国地方考试录用工作会议在广东南海市召开。人事部副部长张学忠到会讲…  相似文献   

9.
过去,人们常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感叹发现人才的不易。如今,人类社会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起飞,对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出了紧迫的要求,传统的“伯乐相马”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以现代心理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的人才测评体系便应运而生。何为人才测评人才测评最早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才测评开始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快速发展。许多企业都采用这一手段来招聘和选拔人员,某些大型跨国集团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整套评价体系。某些大学MBA…  相似文献   

10.
部分人大在组织人大代表对政府职能部门和有关单位进行民主测评后,既不公示测评结果,又不将受评单位情况反馈给有关主管部门。人大代表和受评单位都觉得这只是搞形式走过场,测评不测评一个样!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都知道《叶公好龙》这则寓言。叶公很喜欢龙,其室内屋顶、梁柱、门窗无处不雕刻上龙。后来真龙听到这个消息就飞到叶公家里。叶公见了吓得丢魂落魄,四处躲藏。原来叶公喜欢的只是画的、刻的假龙。 眼下,象叶公一样的张公、李公、王公大有人在。当前,一谈到人才,有的人就大谈特谈人才匮乏,大作求贤若渴之状,可一旦人才真至,而又不识人才,不用人才,不留人才。我想,这算是现代“叶公”吧?现在,无论在什么会上,你都会听到领导强调“讲学习”,可以说,有些人嘴里喊学习,喊得成天价响,但抬眼一看,真正潜心学习者有几人?…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世界、特别是西方来说,有着和西方世界截然不同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中国,曾经只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遥远国度。上世纪80年代曾在中国做过驻外记者的马克·布雷恩写道,当时中国故事就是关于“熊猫、迪斯科、神秘的旅游目的地、野人、健身和流行音乐”的。然而,慢慢地,人们发现这个简单的、猎奇式的“中国故事”模式已经远远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这个经历着复杂和深刻变迁的巨大国度。  相似文献   

13.
从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管理、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向来看,积极开展人才素质测评工作,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增强管理效能和提高生产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人才素质测评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一、充分认识人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历代有建树的领导者,无不重视人才,无不把选才用人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建设能不能快一些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人才,把选才用人工作当作领导工作、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  相似文献   

15.
心理测评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职有其人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要实现这个原则 ,需要运用现代人才测评的技术———心理测评技术对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特点进行测定和甄别。文中着重分析了心理测评技术应用于人才测评的主要方法有心理测验、面试和评价中心 ,以及测评的主要内容包括能力因素、动力因素和个人风格因素。并且阐述了拓展训练的内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给“伯乐”一个科学工具──“企业管理人才测评研讨会”评述年前,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和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企业管理人才测评研讨会”。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国家经贸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心理学、管理学专家学者以及部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共70余人参...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动了火半个中国,即使在远离震中的地区,很多人也都感受到了那1分钟的心慌、晕眩和摇动……这场灾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比任何。一个灾难片都真实的生命教育。最近不论是在电视上或在身边都让我看到了那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18.
运用人才测评 开发人才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才测评是一种知人、识人的系统方法 ,对人才资源开发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人才资源开发中 ,运用人才测评必须解决好人才测评制度化、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14,(2):16-17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2005年的冯氏贺岁片《天下无贼》中黎叔的一句“幽默”真实地道出这个时代的特征。在中国经济社会剧烈转型的当下,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弱,现代“人才红利”的优势正逐渐显现。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无不对高端、高层次人才抛出绣球,求贤若渴的背后,也昭示着人才的缺乏和流失。  相似文献   

20.
江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三部分就统一战线各领域工作的政策思想,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 1、在知识分子工作方面,提出了“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人才竞争日趋激烈。2000年欧洲信息技术人才缺口为123万名,西方各国都因此制订了特别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目前,在美国硅谷20万工程技术人员中,有6万中国人,2000家企业中,40%是印度人领导的。为了科教兴国,为了使我国在这一轮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正确处理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