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白毅 《党政论坛》2013,(11):22-24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计算机网络技术步入到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在政治生活领域的突出表现就是网络提供了一种政治运作的全新环境,网络民主逐渐成为网络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趋向。网络民主是民主过程及方式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2)
网络民主是网络技术催生的一种现代政治模式,网络民主之所以在当今中国社会快速发展,其推动因素在于人们对于深度民主的真挚诉求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该诉求的满足。它具有广泛性、深刻性、便捷性和廉价性的特点。网络技术对于我国民主发展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从加大信息扶持力度、提升公民参政意识、建设网络伦理、完善"网上政府"和网络立法等几个方面,引导我国网络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计算机网络技术步入到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在政治生活领域的突出表现就是网络提供了一种政治运作的全新环境,网络民主逐渐成为网络时代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趋向.网络民主是民主过程及方式的网络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本身能够直接转化成推动政治发展的力量.网络只有被打造成为一种有效联接政府与公民的民主渠道,民主的价值才有可能借助网络得以实现.正如曼纽尔·卡斯特指出的那样"只有在具有自治身份公民身份条件下,在开放、共享参与的、正规的政治渠道中,网络才可以创新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激发了人们对现代民主发展的信心,网络和民主的关系问题成为当代政治学的前沿问题。技术乐观主义基于对网络独特的接入建构模式、网络空间的多维发散性和自由开放性、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投票网络化变革等问题的认识,而坚信网络就是民主的引擎,网络以其自身的技术优势能够推进与创造现代民主。然而,网络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失真、网络不平等和网络鸿沟、网络政治参与的非代表性和非理性、网络精英主义和网络暴政等现象使乐观主义的网络民主观念陷入了困境。网络在性质上只是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和中性的技术力量,它无法自我民主化,只能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内发挥着制度指向的政治功能。因此,网络民主的发展前景取决于网外制度设施的民主化程度,从网络的行政化监管转向公民的网络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的法律保护是推进网络民主的战略之路。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运用带来显著的民主政治效应,表现为打破了信息垄断和旧的话语权力格局,为民意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场所。以互联网为公共载体的网络舆论成为信息时代我国最活跃的民主政治场域。但技术是把双刃剑,网络也不例外。网络舆论的特性决定了它可能造就"优质"民主,也可能带来"劣质"民主。要使网络舆论促进民主政治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健全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提高对网络舆论的回应能力,正确引导网络议题,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治理体系的逐渐形成,民主流程也被赋予新的形式和特点,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应用推动了民主的流程再造。网络民主选举这一新形式的产生,使选举活动的宣传与资金的募集都可以凭借信息通讯技术来完成。在民主决策环节,Web 2.0技术为普通公民提供了与政府进行双向沟通的渠道,公民能够获取充足的信息并参与到政策决策过程中。多元主体得以加入民主管理过程,共同推动政府职能进行相应转变,使得公共生活的民主程度也有所提升。另外,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监察公民,在清理网络信息环境、监督政府行为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政治民主而言是场革命。网络在中国的民主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是网络公众舆论的塑造还是网络议程的设置都凸显出公众的主体地位,使公众更为平等地掌握信息,参与政治决策。网络的民主功能是显著的,然而非理性的话语交往和无视规则的狂热却限制了网络民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网络民主的影响已经从媒体交流、经济发展、商业运行等逐渐延伸到了社会管理以及民主政治等领域,网络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民主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的互动模式.但是,网络民主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困境,加剧了人的异化和道德沦丧,导致道德评价标准失衡、道德责任主体难以确定,使得网络民主陷入无序的发展状态,这些伦理困境制约了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进程,笔者还针对网络民主发展的对策建议提出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促进和完善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网络民主在中国兴起并获得初步的发展。网络民主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数字鸿沟、制度供给不足与失序化、网民的非理性化与过度娱乐化等问题,成为影响网络民主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此,要不断消弭数字鸿沟,促进网络民主的平等化;尽力打造电子政府,促进网络民主的制度化;缔造网络公民,促进民主参与的理性化;实行法律道德兼治,促进网络民主的秩序化。  相似文献   

10.
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了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理念的根本性变化以及乡村治理技术的突破性变革。新时代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场域是科技发展的资源前提、人口流动的场域空置、智能数据的技术支撑。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约束有数字鸿沟与技术主义的技术约束、数据短板与“数据烟囱”的工具约束、数据挑战与思维局限的嵌入困境、人才缺口与制度滞后的治理局限。乡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技术路径在于范式转变与政策设计的治理更新、数字生存与网络协商的治理完善、网络平台与网络素养的建设提升、网络民主与人技共治的措施创新。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给民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认为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技术革命给民主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给民主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我们应顺应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积极变革 ,推动民主政治的进步 ,同时也要及早思考对策 ,防止网络技术对民主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倡导实践网络民主发展的社会价值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主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手段和模式,主要指人们通过互联网实现价值观和政治立场的交流、集中和反映,实现政治意愿的表达。网络民主是网络时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大数据时代强调对海量数据的完整收集、整理和使用。大数据时代具有系统性、客观性、整体性和精英化的特点,能够弥补网络民主的不足。同时,大数据时代也会对网络民主形成一定冲击:即加剧网络民主中既有的信息鸿沟,推动技术垄断的形成,有可能造就数据霸权,有可能架空网民的民主权利。因此,网络民主应对大数据时代的主要措施为:政府应当转变观念,承认大数据时代权力的多元化发展,适当下放或者释放部分权力;普通网民不应在大数据时代随波逐流,而应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对数据信息的监督之中;网络意见领袖能够在大数据时代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正式制度,尤其是法律制度,应当与时俱进地引入技术因素,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公共领域在当代发育的新形态,网络公共领域具有天然的民主气质,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展现出相应的民主效应,正在由民主的实验室而发展成为民主的新平台。具体说来,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价值主要体现在:网络公共领域的行动主体从精英到大众化、沟通媒介从"他媒体"到"自媒体"以及讨论议题从私人性到公共性的凸显。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公共领域的民主价值的实现程度最终取决于其与现实社会结构的契合和嵌入程度,只有当网络公共领域真正被采纳、使用和组合进现实民主结构之中,其民主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展现而成为民主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的民主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关恶意软件的诉讼案件中,举证责任上的困难催生了一种对软件的“恶评机制”。这种依靠网民投票决定软件性质的做法展现了当下网络民主的发展趋势。虽然网络民主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代议制民主,但却有着巨大的价值和影响。同时,网络民主也有信息鸿沟、技术权力等局限,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6.
充分重视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更迅捷地传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息。其次,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提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素质。网络文化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广大网民在民主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民主意识,提升政治参与能力。再次,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效率。长期以来,人民群众主要是通过定时定点会议、传递文字材料等途径进行政治参与。效率较低且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与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民主政治有一定的影响,网络的发展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实行,但不能解决民主政治的所有问题,不能决定民主政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杨雯 《学理论》2013,(16):52-53
互联网为公众更广泛地参与民主政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增强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网络民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既有积极推动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对此,政府应当采取有效对策,使网络民主良性发展,以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徐丹丹 《学理论》2014,(4):65-66
网络技术是现代社会的进步载体,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政治参与也随之应运而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其兴起的特殊背景,也有其不可取代的民主价值,它迎合了公民日益强烈的民主需求,具有践行大众民主的民主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发展网络民主服务民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主"就是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作为民主的新形式、新渠道和新平台,网络民主正通过"灌水"、"拍砖"等形式向我们走来.网络民主的发展必将深刻改变民众的社会政治参与模式,切实推动参与民主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的实现.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然而,民生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如何,必须征求人民意见,由人民来评判,就要发扬民主.所以,民主与民生问题是须臾不能离开的,犹如一个钱币的两面,网络信息社会里,尤其要重视网络民主在民生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为此,文章重点论述了如何通过网络民主的规范有序发展以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