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我国,证人出庭率偏低却始终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顽疾。证人不愿出庭、不敢出庭的一个突出原因就是证人保护制度的缺位。相较于我国而言,域外一些法治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证人保护制度已经相当完备。为了能真正为证人提供有效保护,解除证人的后顾之忧,有必要借鉴英、美、德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先进立法经验,明确我国的证人保护机关、扩大保护对象和范围、延伸保护阶段、加强辩方证人保护、完善保护措施和监督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中证人拒不出庭作证、作伪证等现象普遍存在。证人拒绝作证的原因主要有 :法律规定的证人保护制度不完善 ,未能形成对证人权利或权益的有效保护机制。我国应在立法上消除对证人范围的限制 ,赋予证人拒绝作证权。  相似文献   

3.
完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对证人进行有效保护,既是消除证人作证顾虑、救济其合法权利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被告人质证权、彰显刑事诉讼正当程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法律程序社会价值的体现.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进行了增补修改,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原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不足,但仍然存在一些缺憾.应进一步完善刑事证人保护立法,明确刑事证人保护的具体机构,健全刑事证人社会救助体系,确立刑事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刑事审判中证人不出庭,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即是对证人保护不力。为了加强对证人的保护,我国应建立统一的证人保护机构,完善保护手段和措施,扩大证人保护的对象与范围,确立证人作证补偿制度等。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制定《证人保护法》。  相似文献   

5.
“蒙面证人”制度是一种隐匿证人身份或声音等形式的作证方式,主要目的是保护证人的人身安全。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的证人保护制度中就包含了“蒙面证人”制度的内容,这一证人保护制度与保障被告人对质权具有刑事诉讼法价值取向上的冲突,在厘清二者关系的同时探寻一条完善我国刑事证人出庭制度的新路径应当是解决我国刑事案件证人出庭问题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证人出庭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意义重大,关系着案件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细化和完善我国证人出庭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证人出庭的预期价值,具体措施有:扩大证人保护案件的类型;明确保护措施的实施程序;完善强制证人到庭规定;明确证人拒绝出庭后其书面证言的效力。  相似文献   

7.
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拒证问题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现行立法对证人及其亲属的人身安全和经济利益保护乏力,证人权利与义务严重失衡。制订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是保证证人出庭的前提,是完善我国诉讼制度的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公正高效审判目的的需要。在借鉴别国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尽快制订专门的证人保护法或将证人保护制度以专门章节列出,对证人的权利义务、保护范围、保护措施、保护措施的启动条件及运作程序、保护机关等问题都应明确。  相似文献   

8.
证人保护论     
证人作证既是义务,同时也是权利。证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如果不能妥善予以解决的话,证人不出庭的问题将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证人的保护分为外源型证人保护与内发型证人保护。外源型证人保护主要是保护证人的权利免受外部力量的威胁与损害;内发型证人保护主要是保护证人不因作证而损害或威胁自己以及其家属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证人免证权制度,正是我国目前刑事诉讼证人制度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是否在我国确立证人免证制度,反映了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在我国建立证人免证权制度,应科学合理地界定免证权的证人范围,作证内容和必要的限制;加强对刑事诉讼参与人权利的充分保护,已成为完善我国证据法律制度,加强人权保护,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证人保护论     
证人作证既是义务,同时也是权利。证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如果不能妥善予以解决的话,证人不出庭的问题将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证人的保护分为外源型证人保护与内发型证人保护。外源型证人保护主要是保护证人的权利免受外部力量的威胁与损害;内发型证人保护主要是保护证人不因作证而损害或威胁自己以及其家属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率极低。对此,我们应加大普法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对证人的人身保障,严惩打击报复证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证人出庭作证补偿制度;规定出庭作证的强制义务,在刑法中增设证人拒不作证罪;借鉴国外经验,确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和直接言词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2.
诉讼的直接言词原则要求证人应出庭作证,但现行立法的缺失及配套规范的缺乏,证人出庭成为一大难题.我国应当完善对证人出庭的有关立法,建立限定证人出庭作证的例外规则、证人宣誓制度、询问证人规则等.  相似文献   

13.
证人出庭作证 ,是现代对抗式诉讼模式的基本制度。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作证 ,制约了刑事诉讼的发展。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首先要确立对证人的人身保护制度 ,其次要规定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法律制裁条款。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院的管理采用的是审判与司法行政混同模式,其特点是:司法决策与司法行政决策主体混同,法官与司法行政官员角色混同,审判部门具有非常浓厚的行政色彩,法院内部的机构设置大而全。混同模式给法院管理、司法公正与效率带来了诸多问题。在法院内部应尝试将行政与审判予以分离,具体措施为:将法院内部的行政职务与审判职务予以分离;建立审判委员会专业化制度;设立专门的法院行政管理机构——人民法院行政管理局。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我国的刑事审判中,由于传统的书面审判模式在实践中的延续,证人、检察官和法官对证人出庭作证态度消极,证人出庭作证缺乏经济保障和安全保障,导致证人出庭作证率非常低。法律应该明确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和必须出庭作证的范围以及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建立证人出庭作证的保障机制和证人保护制度,以保证法庭审理的公正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院偏重调解有其文化成因。目前,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建议以诉讼和解取代法院调解,建立诉讼外调解为主的多种非诉化纠纷解决方式,以改革法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一个科学的税收司法组织机构体系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应设置税务警察和税务检察室,但不应设置税务法院。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试点设置税务法庭。同时,对已设置的税务行政复议机构有必要进行重新设置,以适应新的税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负责侦破案件和实施鉴定的公安人员极少有出庭作证的,负责支持起诉的检察人员应该获得他们的继续支持和配合。为此,应建构现阶段我国警察出庭作证模式,使控辩双方拥有平等质证权利,遏制非法取证行为,从而提高诉讼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判决书制作如何规范化 ,本文提出了诉讼法应确立判决理由的法律地位并允许法官对个案所涉法律作出解释 ;对判决主文的制作应符合哪些具体要求进行了法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民警出庭作证可以确立法院“最终裁判”的地位,抑制屡禁不止的非法取证行为,有助于提高诉讼效率,对于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