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目的 利用叶绿体上的间隔区psbA-trnH条形码序列鉴别毒品原植物大麻及其混伪品,为毒品原植物大麻的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PCR法扩增psbA-trnH间隔序列,双向测序后运用CodonCode Aligner、MEGA5.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构建系统聚类树(NJ树).结果 psbA-trnH条形码序列分析表明大麻种内与种间遗传距离具有较大差异,基于psbA-trnH条形码构建的NJ树可鉴别大麻及其混伪品.结论 psbA-trnH 序列可以作为鉴定毒品原植物大麻及其混伪品的候选条形码序列,为毒品原植物大麻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了新方法;DNA条形码技术在犯罪案件中涉及的植物鉴定中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罂粟是提取毒品鸦片、海洛因的毒品原植物,在我国除药用科研外,一律禁止种植。由于罂粟与其近缘种如虞美人、鬼罂粟等观赏花卉和药用植物具有很高的形态相似性,给公安机关缉毒取证造成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国家禁毒委今年部署开展禁毒人民战争以来,广东省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堵进口、截出口、断通道”三个环节,坚持破大案、打团伙、摧网络、抓毒枭的侦查思路,集中优势侦查资源,多管齐下,全力开展破案攻坚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案件1780多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881名,缴获海洛因145千克、冰毒227千克以及MDMA、氯胺酮、大麻等毒品一批。同时,缴获麻黄素、苯基丙酮等制毒原料及其他易制毒化学品一大批。缴获枪支16支、子弹142发,捣毁冰毒、摇头丸制造工场8个、冰毒加工窝点3个,摧毁了一批制贩毒团伙和网络。■  相似文献   

4.
毒品原植物,是指罂粟、大麻、古柯等可用于提炼、加工成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的植物。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是一种多发性的毒品犯罪。国际公约将这种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但是,由于受各国自然条件及历史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对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处罚很不相同,有些国家并未将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而一些非法种植毒品的原植物情况严重的国家,用较重的刑罚惩治这类犯罪。  相似文献   

5.
200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禁毒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禁毒委员会的工作部署,大力开展禁毒严打整治斗争,各项禁毒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第一,全国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成效显著。2002年,各级公安、海关等禁毒执法部门以打击走私、贩卖鸦片、海洛因和制贩冰毒、“摇头丸”等毒品犯罪活动为重点,深入开展了“集中收戒吸毒人员”和“整治歌舞娱乐场所吸贩摇头丸”统一整治行动,进一步深化了堵源截流和缉毒侦查办案工作,加强了对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重点治理。全年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1万余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近9万名,缴获海洛因9.29吨、鸦片1.21吨、冰毒3.19吨、大麻1.3吨、“摇头丸”301万粒、各类易制毒化学品300余吨。  相似文献   

6.
解析“摇头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根据近四年武汉市检测到的105种二万多片(粒)“摇头丸”的实践,列举了“摇头丸”多样性的特点。通过对它们化学成分的分析并结合现时国家法律的规定,将它们分为三大类别和五个品种,从而揭开了“摇头丸”扑朔迷离的面纱,指出“摇头丸”的传播就是冰毒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开展对娱乐场所“摇头丸”的打击就是遏制新型毒品的泛滥。同时指出,鉴于合成类新型毒品识别和检测的难度很大,科学技术会成为缉毒工作须臾不可缺少的必备武器。  相似文献   

7.
法律规定的毒品指哪些? 《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 本法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新型合成大麻素类毒品在我国广泛传播,目前相关文献已经报道了ADB-FUBINACA、5F-MDMB-PICA、AMB-FUBINACA等诸多新型合成大麻素类毒品案件~([1-4])。截止2021年4月15日,Cayman上已列出合成大麻素类化合物794种,远超芬太尼类毒品的398种。本文利用GC/MS和LC/MS/MS在山东省缴获的疑似毒品烟叶和陕西省缴获的烟油中同时检出一种新型合成大麻素:ADB-BUTINACA。我国已经列管了53种合成大麻素~([5]),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惩治日益严重的毒品犯罪,1990年12月28日由第7届全国人代会第17次会议通过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决定》(下称决定)对毒品犯罪行为增加了“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等几个新的罪名。这是我国为最大限度地抑制预防毒品犯罪的孽生,铲除毒源,协调国际反毒品斗争,在刑事法律中对原毒品犯罪的规定作出新的修改与完善。一、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行为独立成罪的意义。《决定》第6条规定的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或情节严重的行为,按当今国际惯例主要是指非法种植罂粟、古柯、大麻等植物。(一)新增加该罪名,是对刑法关于毒品犯罪规定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如众所知,  相似文献   

10.
今年1-10月份我市检察机关共审查批准逮捕贩毒案件71件132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5%,在办理此类案件中,我们按照高检、省检察院的要求,从严从快批捕了一批毒贩,追捕了漏犯,顺利地打击了该类犯罪。但在办埋贩案件中,我们遇到下列问题亟待解决:1.法律、司法解释对毒品的含义界定滞后。当前毒品种类很多,司法界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等。而现在许多毒犯在市场贩毒的K粉(氯氨酮)系一种新型毒品,《湖南省禁毒条例》已将K粉列为毒品,但我们在办理该类案件中,既未找到相应的司法解释,也无从把握案件的批捕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毒品原植物大麻、罂粟及其混伪品植物r DNA的ITS2序列信息,探索鉴定大麻、罂粟及其混伪品的新方法。方法采用PCR法扩增ITS2序列,双向测序后运用Codon Code Aligner、MEGA5.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种内种间K2P距离,构建系统聚类树(NJ树)。结果大麻、罂粟的种内K2P遗传距离为0,大麻、罂粟及其混伪品之间的最小K2P距离为0.187。NJ树表现出明显的单系性。结论利用DNA ITS2条形码序列有可能鉴定出毒品原植物大麻、罂粟。  相似文献   

12.
<正>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有关毒品管制法规,非法从事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其他与制毒、贩毒、吸毒有关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在大陆,毒品犯罪本早已禁绝,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贩毒集团的不断渗透,将大量毒品从“金三角”地区偷运我国转运境外,使我国深受其害:毒品犯罪死灰复燃,贩毒、吸毒活动呈迅速蔓延之势,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现象也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社会治安形势亦十分严峻。据报道,1991、1992两年破获的制贩毒品案件有22,050起,缴获海洛因6409公斤,鸦片4661公斤,逮捕毒品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3.
为依法严惩毒品犯罪,根据刑法分则第六章第七节的规定,现就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下列毒品,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的“其他毒品数量大”: (-)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一百克以上; (二)大麻油五千克、大麻脂十千克、大麻叶及大麻烟一百五十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14.
制造新型毒品犯罪的变化与打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总根 《政法学刊》2008,25(6):70-74
近年来,我国制造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从无到有,不断发展蔓延,制造新型毒品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成为这类犯罪的首选。在打击制造新型毒品犯罪活动的十多年中.制造新型毒品犯罪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而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制毒技术、制毒地点选取、制毒规模、制毒原料等发生着悄然变化,这些标志着新型毒品制造技术得到了提高。面对新的变化,缉毒理念需与时俱进、立案时应进行财富调查、办案时应追缴毒资、擒贼须擒王的同时还要竭力抓获制毒师傅、实施案件倒查查清易制毒化学品的来源。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5.
丘志馨 《政法学刊》2005,22(3):75-77
由于国际毒潮的渗透、影响,国内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辐射、互动和省内毒品消费市场的形成、拉动,目前广东是“金三角”海洛因向国内分销的中转集散地,是国内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制造、贩卖、销售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全面扩散、多元发展态势,制贩毒品犯罪趋于集团化、武装化,藏毒手法和运毒方式日益智能化。对此,应从广泛深入发动群众,拓展禁毒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夯实禁毒工作基础,完善长效缉毒机制;严格落实吸毒人员全员收戒的措施等方面全力遏制毒品来源和吸毒人员的滋生,为构建和谐广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严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犯罪活动,严禁吸食、注射毒品,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作如下决定: 一、本决定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相似文献   

17.
为依法严惩毒品犯罪,根据刑法分则第六章第七节的规定,现就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下列毒品,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的“其他毒品数量大”: (一)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一百克以上; (二)大麻油五千克、大麻脂十千克、大麻叶及大麻烟一百五十千克以上; (三)可卡因五十克以上; (四)吗啡一百克以上;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毒品犯罪最严重的云南省,大部分一线缉毒队编制仅十人左右,装备简陋,缺乏必需的警用器材。因此,目前提高缉毒队伍战斗力唯一现实可行的出路在于提高缉毒人员的素质。毒品犯罪的特点隐蔽性首先,毒品案件不像其他刑事案件,人民群众都能有清醒的认识。毒贩们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交易,很少有人会认为他们正在进行犯罪活动。其次,毒品案件没有被害人报案,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刑事犯罪现场、物证等存在,毒品又没有明显的识别标志。这些都为毒贩们提供了隐蔽条件。况且,毒贩们为了逃避打击,总是千方百计掩藏其行踪。他们活动诡秘,采取单线联系,有特定的联络方法和暗号。因此,毒品案件比其他刑事案件更具隐蔽性。集团性每一起毒品案件,从集结、起运、运输、交易各个过程,单一人或几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和其他犯罪团伙相比,贩毒集团内部凝聚力更强,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成员之间有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是1990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新增设的一个罪种。由于20世纪50年代禁毒运动以后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基本上绝迹,我国1979年刑法典中没有规定制裁这种行为的单独罪种。基于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日趋严重,1986年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31条规定,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能快速准确鉴别毒品原植物罂粟的形态学指标。方法本研究收集考察了不同来源的毒品原植物罂粟与其近缘物种,并进行同园栽培实验,通过对毒品原植物罂粟及其近缘物种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测量,分析可以用于精准、快速鉴别毒品原植物罂粟与其近缘物种的稳定形态特征。结果筛选出叶形态作为鉴别幼苗期毒品原植物罂粟的形态特征;株高、毛被、叶形态和蒴果形态作为鉴别花果期毒品原植物罂粟的形态特征。结论形态学是植物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该套形态学指标将有力推动毒品原植物罂粟的快速鉴别,有效提升毒品原植物罂粟种植案件的侦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