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百万扩招”是推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这一政策的推出,高职生来源变得复杂多样,除了普高、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可报考高职院校外,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也可加入高职接受教育,这对扩大就业、提高弱势群体就业竞争力、解决结构性失业等难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但与此同时,也对高职院校在招生、教学、人才培养、就业服务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挑战,文章就“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大专学生就业促进与服务工作对策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保险市场的壮大,保险行业对法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为高职法律类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途径.高职法律类毕业生能否学以致用,具备岗位需求的就业竞争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以研究者个人的专业及本职工作岗位为依托,以高职法律类课程“保险法”的教学为突破点,研究分析如何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提升学生“就业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3.
张颖 《人民论坛》2023,(7):107-109
青年就业力是青年作为就业主体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呈现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既包括促进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提升的软实力,也包括岗位胜任、职业潜力发挥等硬实力。青年就业力的提升,关系青年群体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关系青年劳动力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一个观点”,建立“双向认知”,培养“三种情怀”,修炼“四项技能”,是提升青年群体可持续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央领导同志最近在江苏视察时谈到,“现在大学生就业不易,要千方百计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研究和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力,对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力、竞争力和就业率至关重要。有四大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力顾名思义,就业力即就业的能力,主要是指影响和保证大学生正确择业、顺利就业的能力,包括职业素质、求职能力、工作能力、适应能力等。从当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力主要受到四大因素的影响。社会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一方…  相似文献   

5.
方丽芳 《就业与保障》2023,(12):103-105
近年来,本科和高职毕业生都出现了“慢就业”现象。基于国内学者的研究,文章从心理资本的视域出发,通过文献搜集、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等,对高职学生中的相关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发现,在高职学生心理资本四个维度中,“希望”和“乐观”水平较高,但“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水平较低。基于此,本研究从个体、家庭、学校及社会四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和管理,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出了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及相关政策的调整,我国建筑类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现今“慢就业”现象已成为制约学生就业的关键问题,而工匠精神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这一现象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与价值。文章针对建筑类高职学生“慢就业”现象及工匠精神培育对缓解学生“慢就业”问题的作用展开分析,并结合工匠精神培育视域,深入剖析建筑类高职学生“慢就业”问题的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和从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生产环境逐步变化、用人要求在不断调整、高职学生身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慢就业”等问题。文章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分析了高职学生“慢就业”现象下的心理隐忧,提出应通过学校指导、以赛促教、职业生涯规划等方式来构建解决高职学生“慢就业”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力是直接决定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工作能力、适应能力、求职能力等.调查显示,体现大学生就业力的有品德素养、专业技能、社会经验、创新能力、社会资本、资格证书等.金融危机下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键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力.  相似文献   

9.
周全 《就业与保障》2023,(2):106-108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普遍弱于同年龄段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因此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处于弱势。在毕业生就业局面愈发严峻的今天,通过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以“能”带“风”、以“风”强“能”,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阮飞  嵇新浩 《前沿》2014,(9):164-165
经济困难大学生因其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弱势,在就业竞争中不免再度成为弱势群体。若单纯通过“等、靠、要”的方式依赖政府和学校解决就业问题过于狭隘,自主创业则成为高校帮困助困的一条新思路,也是提高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挖掘困难生自身优秀的创业心理品质,以创业园作为实战平台,辅以制度保障、导师引领,积极夯实学生的综合素质,扶持家庭经济困难生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励志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就业育人工作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学生要想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就要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工作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农林类高职院校只有将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培育学生的“三农”情怀,才能真正强化“三全育人”的工作实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充分认识到就业育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农林类高职院校就业育人机制与实践路径。文章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深入了解农林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并重点研究农林类高职院校就业育人体系建设与实践中所面临的困境,从而提出积极有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等压力,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较为突出。文章通过对湖南省四所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获取了204个有效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实证分析影响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而提出新时代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新思路、新举措,以期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许多高职院校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使毕业生就业形势出现好转。黄河水利学院认真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在学生工作中创造和实施了“四四”就业工作模式,精心打造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品牌工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试对这一模式及其理论意义进行分析。“四四”就业工作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四级就业机构”、“四项就业保障措施”、“四个优势”、“四高”结果,4个基本环节及其展开形成了其基本结构。1“.四级就业机…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日渐增多。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民营企业难以维持经营,在这种情况下,灵活就业和创业已不再是高职毕业生的首选。因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求稳”的求职取向日益明显,学生“躺平”与“奋斗”二元并存的价值取向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的欠缺,导致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就业中出现“慢就业”的现象。文章简要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提出了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建设性意见,以缓解“慢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5.
高校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重庆市4所高校的800名在校留守大学生开展调研,结果显示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涉及34项,5种类型。不同留守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各有差异。留守大学生对于5种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评价以奋进品质最高,快乐品质最低。对各项积极心理品质重要性评价中,处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责任感强、自制力强、善于适应。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理论模型由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和行为层面三者的两性互动循环构成。从积极引导、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分类指导与重点帮扶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高职院校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发展目标中,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应具有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外,还应具有其特殊的内涵,突出其“高职”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高等教育质量高低的评判取决于判断主体的价值取向.政府、社会、学生、学校都有各自的价值取向和质量标准.根据接受高等教育的动机,学生维度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有合就业性取向、合学术性取向、合素质性取向和合创业性取向等向度.实施“自助式”培养是实现学生维度价值取向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校中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越来越引起学校、社会、家长、学生的普遍关注。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必须从办学理念、学生技能、就业服务、政策诉求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张龙 《就业与保障》2023,(9):136-138
随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的相继出台,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评价改革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模式应运而生。因此,高职学校不仅要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素养以实现教育评价改革,还要在解决学生高质量就业方面下足功夫并发挥作用。文章以江苏CJ高职院校为例,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度探讨了“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模式下学生高质量就业路径研究方面的内容,并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和学校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索了高职类院校“2+1”培养模式下实习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建设。首先分析了该培养模式下学生实习就业面临的问题,总结了该模式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优势。从实习基地群、多元课堂、管理与保障方面提出了“2+1”培养模式下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建立思路,从模式架构和人才培养策略阐述了该模式的实施路径,有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应聘难等问题,提升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