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求知》2013,(11):64-64
夏志军在《行政论坛》013年第4期撰文指出,从本质内容上看。实现社会公正与维护人民尊严之间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社会公正内含着人人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并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能够享受做人的尊严,心情舒畅,畅所欲言。人民尊严内含着每个人在社会规则或制度面前具有无例外的权利和机会,在权力的阳光运行下,社会的个体都享有平等的地位、自由的生活、体面的工作。实现社会公正的过程,也就是人人都能实现平等人格和有序地参与政治的过程.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逐渐实现的过程。而人民的尊严只有在权利平等、机会均等、规则公正、分配公平的社会中才能实现.亦在公平正义的社会中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理想与不懈追求。对当代中国而言,实现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努力方向。在借鉴中外学者关于社会公正的理论论述并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可从五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的社会公正体系,即一个前提(公正理念)、两个层次(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三个环节(机会平等、按贡献进行初次分配和公正的社会调剂)、四个方面(阶层公正、区域公正、性别公正和代际公正)、五个支撑(基本权利的保障、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合理竞争规则的保障、教育的保障和就业的保障),而这五个方面都需要公共政策体制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实现农民工权益平等保障,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国家安全稳定。农民工权益平等保障的实现需要相应理论作支撑:以人为本思想是农民工权益平等保障的哲理渊源;经济人权观念是农民工权益平等保障的法理基础;社会公正理念是农民工权益平等保障的伦理依据。目前,制约我国农民工权益平等保障有三大因素,即经济制度缺陷、法律制度冲突和文化制度曲行。新形势下,实现农民工权益平等保障在具体路径上应注重提高农民工平等观念、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发展工会组织。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的职能与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奔小康”时代 ,中国民众对社会公正有了更高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产生了更多的权利保障要求和对发展机会的平等要求。尽管我国处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 ,但政府在满足民众的公平要求 ,实现社会公正方面仍有重大的责任。因此 ,需要可在归纳民众新公平要求的基础上 ,对政府在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上的职责进行对策性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中,平等和公正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平等是公正的基础和前提.在等级社会,没有平等,也就没有真正的公正.在近代社会,由于法律制度以及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确立,出现了形式平等,而实质平等则没有实现的可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要确立形式平等,更主要的是要实现实质平等.平等与公正是有着广泛社会价值的,在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实现中,平等和公正能够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而且,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地区性和世界性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平等和公正的途径去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两性的相互了解、协同合作十分必要.“性别平等”是承认性别差异基础上追求“人”的平等及全面发展的先进理念,是社会发展到“人性致胜”阶段的产物.作为弱势群体一方能真正在价值、人格、机会、责任、权利上与另一方平等论处,性别平等才具实质意义.深圳市开创性地把正义、平等、公正价值理念引入性别关系重建立法中,对公共政策制定及司法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在国内具有空前性.  相似文献   

7.
加强制度建设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保证。当前我国存在的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多与制度设计、安排的缺失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需要健全和完善一个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只有整个制度真正蕴含和体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才能确保以权利、机会、规则、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平等,切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当今国际国内社会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通过公共政策实现社会公正。当代中国社会公正观可以理解为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核心,不同程度地融合了儒家社群主义、中国现实价值取向和现代社会理念等因素的组合式公正观。在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实现组合式公正观的政策路径是通过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反馈等各个环节,追求实质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双重目标,最终达到政策效果。以此种方式考察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可以得出我国现行住房保障政策在同时实现外部公正和内部公正的双重目标上,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9.
实现教育公平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洪宇 《民主》2005,(4):15-17
一、教育公平属于社会公平范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并使受教育者有同样成功的机会,则较难做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既是一个原则,又是一个理想,同时也是一个过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正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习近平关于社会公正重要论述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为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习近平关于社会公正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通过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完善保障社会公正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以现实利益问题为导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机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体现。人们常常把机会公平等同于程序正义,而忽视了制度的制约因素。近些年来,西方学者探讨了机会中的责任与义务,区分了可选择性因素和非选择性因素影响,提出对非选择性因素的影响应该补偿,而对可选择性因素的影响采取应得原则。然而,他们仍没有深入探讨社会制度对机会公平的影响。只有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才能真正为机会公平创造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在资格平等的基础上实行劳动机会的公平和共享改革红利的平等,才是机会公平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管理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它还包括社会,其根本目标和出发点是建立一个开放、自由、民主、公正、平等、和谐的现代社会,使每一个公民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追求幸福的希望和实现这种希望的机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报告中将机会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基础和条件.在通常情况下,机会公平是作为资源分配领域的核心概念.机会公平的目标可以确定为:第一,消除社会因素对个人正当发展的阻碍,使人们免于歧视,而且使具有同样潜能的社会成员拥有同样的起点;第二,对于无法拥有同样起点的社会成员应减少自然因素对个人正当发展的阻碍.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左翼通过公平的机会平等、差异原则以及资源平等理论实现这两个目标,但各自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为基础,遵循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初次分配原则,通过借鉴罗尔斯等学者处理不平等的方法,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就是每个人都享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的发展机会,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激发社会发展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路径是制约"权力"对"权利"的侵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制度,实现公平正义的制度化和法治化;转换落后的思维方式,构建公平正义的思维方式;改造社会性格,促进独立人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正与社会管理创新密切相关.一方面,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准则,社会公正对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和引领功能;另一方面,社会公正的实现必须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创新为基本依托和重要条件.当前,社会公正视野下我国政府在社会管理职能创新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制度不公、社会权利贫困和公共权力腐败.应对这些挑战,政府需从保证社会分配的正义、确保社会制度的公正、保障社会权利的平等和实现公共权力的合法等方面变革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6.
实现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社会主义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对当今我国"公务员热"现象的透析应该从社会公正层面入手,把其简单归结为就业价值观念导向的结果未免有失偏颇。我国现阶段社会公正存在的制度问题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基本权利不平等、发展机会不均等以及地区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不同行业之间还有代际群体之间的不公正等都是导致我国"公务员热"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公正是具有显著实践指向的政治范畴,其内涵为和谐、恰当的社会利益关系,其动力在于政府与社会的合力作用,其目标是实现社会成员共享发展。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是对现实中社会不公问题的主动回应,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涵的丰富和提升。实现共享发展目标,需要从"公正补救"和"公正创设"的双重维度着力推进,前者主要是物质利益方面的事后调节和补偿,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后者侧重于保障和落实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利,促进发展过程共建。在普遍和长远的意义上,公正创设更为社会所期待,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环境公正强调在资源环境利益分配方面建立人际间和区域间的平等关系,它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友好型社会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维护环境公正需要人们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包括强化法规,严厉执法;政府决策,以民为本;生态补偿,区别发展;集体维权,司法救助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平等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推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在这一方面,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于我们科学分析和解决当前中国的社会平等问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族平等实质上是各个民族在社会权利上的平等分配。民族社会权利可分为基本权利和非基本权利,其分配要依据贡献标准来进行。每个民族都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而非基本权利,则需要各个民族在机会平等的条件下,在竞争中获得。获利较多的要给予获利较少的相应补偿,以取得最终的结果平等。政府应当辩证处理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关系,在民族平等的实现过程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