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苏轼“以议论为诗”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早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诗经》是其重要的里程碑。入唐后杜甫拉开“以议论为诗”的序幕,韩愈有重要的承前启后之功,至宋代苏轼则最终确立了这种艺术形式。苏轼“以议论为诗”,大致有纯议论式与议论意象融合式,具体分为咏物时含“理”、借形象发议论、议论“带情韵以行”三种情况。苏轼的创作实践不但遵循艺术创作思维的规律,也符合艺术创作的本质,开拓了宋诗新体制,尽管成就中有缺陷,但掩不住它的整体光辉。苏轼站在盛唐诗的顶端,发展了宋诗新体制,对后世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读《新唐书·马周传》时,在马周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唐太宗的一份奏折上写下了这样的评点:“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在这里,毛泽东指斥宋朝苏轼等人的文章为“纸上空谈”,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时代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碎片化趋势.“猎人”亚文化是由青年虚拟“猎人”身份建构的,以共同的游戏理念和共享游戏实践为基础的,青年痴迷于怪物猎人游戏的一种亚文化现象.青年的“猎人”身份、官方大型主题活动和青年“猎人”自发组织的小型聚会、对周边产品的追捧等,是青年“猎人”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专属的社群方式和独特的符号系统、强调四人共同狩猎的团队协作、自发组织和建构“猎人”亚文化“生态圈”,崇尚共享意向等,是青年“猎人”亚文化的主要特点.“猎人”亚文化是青年在文化上的一种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绘画"形神"观,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但是因为理解的不同,后人对他的"形神"观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以为苏轼提出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一味地否定"形似"强调"传神"。其实,这并不是苏轼对"形神"的真正看法。根据研究表明,苏轼非常注重"形似"对于"传神"的重要作用,认为"形"与"神"是一件作品的两个方面,舍弃"形"不可能另外求得一个"神",求"神"当在"形"中。因而惟有以"不落两边"的方法对待绘画的"形神",才能创作出一件作品的"实相"--"形神两全"的圆满境界。苏轼的这种"形神"观具有佛教"中道"思想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芜梆子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自形成以来,一直是莱芜文化的象征。其现代戏折射出了当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爱情戏作为现代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戏相比有了全新的发展,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突破了历来的“才子佳人戏”的樊篱,紧扣时代主题,体现了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我们将从“忠于政治”、“融入亲情”、“秉承孝道”、“源自义举”四个方面阐释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的内容,并在与传统戏的比照中突显现代爱情戏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被贬惠州是谪居黄州生活的继续,苏轼在惠州时期的思想也是黄州时期思想的发展。苏轼在被贬惠州期间,一方面他是出世的超脱的,另一方面又是入世的凡俗的,于悲凉中夹杂着释然,"身世两相忘"恰当地表明了他在贬谪期间高洁的志向和坦然的心境。偏远的惠州正因为它的偏远成就了苏轼,政治上的挫折和生活上的窘迫并没有击倒苏轼,偏远反而使他远离了政治漩涡和政治迫害,宁静的生活使他益老弥坚,于青山绿水间激发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一自东坡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苏轼在惠州虽然只有短短3年,却与惠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对惠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东坡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从苏轼黄州、岭海诗的比较看苏轼晚年的情感变化张福庆苏轼一生,两遭贬谪。一次是宋神宗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而贬官黄州;另一次是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后,先被贬岭南、继再贬海南。这两次贬谪,是苏轼一生中受到打击最沉重、命运最坎坷的时期,但我们今天翻阅苏诗,...  相似文献   

8.
试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酹江月”的含义张福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历来是人们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这首词中一些语词的含义和用法,如“羽扇纶中”者是周瑜还是请葛亮;“墙橹”,还是“强虏”;“故国”应作何解释;“神游”...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游戏产业在“神话模式”游戏出现后异军突起。以《仙剑奇侠传》系列游戏为代表的一系列民族动画游戏,掀起民族游戏产业的一个高潮,足以堪称中国文化产业、动画行业的里程碑。这个系列游戏深入发掘中国上古神话,在尊重客观文献的基础上,将文字记载转化为动画影像。“神话模式”游戏的成功,不仅是单个游戏的成功,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如何发掘运用民族文化、创造成功产业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0.
仁,是二人合而为一,亲如一体。二人相容相合,有视人如己之意,故“仁”的本意作“亲”解。“二”字之象,上为天下为地,盖“仁”为天地生万物之心、天地佑人类之意。人若有宽恕之心、容忍之心,则所到之处,莫不如春风化雨般,处处见一片和煦之气象。“仁”,诚为立身处世之根本,国家如此,企业如此,家庭如此,人与人之间也如此。  相似文献   

11.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等的分析与论证 ,对我国现有的担保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能对完善制度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风建设制度化,是党风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必要条件。只有制度化,才能保证党风建设沿着规范有序的轨道进行。制度化关键在“化”,即在制度化条件下,制度是最高权威,一般来说它不因任何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任何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风建设制度化应在建立健全党风建设的规范体系、制度程序、制度机制等方面努力,并且要与加强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教育权可诉性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几起学生状告学校的行政诉讼案一度成为传媒的热点 ,也向法学界提出了新的问题 :学生不服学校处分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校方处分学生的行政行为能否成为诉讼标的 ?本文作者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见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8.
“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判断行使财产权行为是否构成夺取罪方面存在司法上的困惑和理论上的缺失.传统观点认为,行使财产权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所有权的客体,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是一种自助行为,不构成夺取类犯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夺取罪构成要件需要进行重构.夺取罪犯罪客体采用以平稳占有说为基础的财产秩序.行使财产权利行为的非法占有目的虽然具有债权的法律依据,但其夺取行为和手段不符合法律规定.自助行为的成立需在主体、标的、主观目的、紧迫性和手段强度上符合要求.因此,行使财产权行为应构成夺取罪,除非其符合自助行为阻却违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刑法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本文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和“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当让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的范围明确化,并建议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宣告刑作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