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一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扬弃,它继承和发展了儒家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并赋予了时代的新意;它对中西方不同政治取向进行了整合,开启了兼综德治政治与法治政治优势的新思路,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从而确立了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为进一步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思想,就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深入研究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内在机制,正确理解和阐释“以德治国”这一古代儒家的治国方略及其与现代德治的区别和与法治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法德并治”的治国方针,收到标本兼治的治国良效。  相似文献   

3.
一、儒家的“德治”思想 我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子最早提出“德治”思想,它是针对所谓“政”治、“刑”治思想而发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强调了道德、礼义的思想教育对治理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和优越性,在他看来,这样治理国家、管理人民比之单纯用行政、法律手段要优越,它能使人民更好地自觉遵守政府的法令,并提高了人民的思想素质。要实行“德治”,在上的统治者、管理者必须首先“自身正”;自身首先能遵守道德、律令,对人民起率先垂范作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法家的一切从法而断、依法办事的法治思想和儒家的德主刑辅、注重教化的德治主张,对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达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才能保障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管子作为一个法家,在实行法治方面是很强硬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他同时也极其重视德治。在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中,有以德治手段相配合的内容。法方面的赏,要有道德方面的赞扬相配合;法方面的惩治诛罚,要有道德舆论方面的批判诋毁相配合。儒家讲治国,坚持以德为本。实行德治,也就是要以民为本,得民众之心。治国有常道,而利民为本。不论是法家还是儒家,都有德治的思想。认真地向历史学习,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会更有利于人民政权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核心对治国之道的深刻阐述,是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治国方略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们应当在大力加强法治建设的同时,也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建立起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调控作用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甘安顺 《桂海论丛》2005,21(4):31-33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以性善论为伦理基础,以“内圣外王”为治国模式,以民本思想为德治方略的核心,以道德教化为施行手段。作为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提出的治国理论,传统德治思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导引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缺陷和历史局限性。批判地继承传统德治思想,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于欣 《前沿》2008,(7):180-181
《太平经》作为早期道教经典,杂揉了天命论、天人感应、神仙方术等神秘主义内容,但其关于“德”的思想“以至道要德力教化愚人”,特别凸显了臣民之德在德治实施中的重要性和对臣民进行道德教化的必要性,表现出了同儒家德论传统之间的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孔子在谈到治国方略时,曾提出“德主刑辅”,其主要意思在于以道德教化为主,并辅之以体现君主专横的刑。而韩非子则主张“不务德而务法”。①最近,又有学者提出“德法同治”,认为国家应该是架构在“德治”与“法治”这两个车轮上的机器,只有“德治”与“法治”...  相似文献   

10.
传统儒家士人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礼治"的社会,而"教化"则是这一理想的实践层面。通过"教化"移风易俗,建立一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社会秩序,一直是儒家所追求的"道"。道德与政统在意识形态层面的结合,对王权构成一定的调节,但王权的专制性决定了它注定要超越这种调节,成为用于意识形态控制的政治化儒家道德符号,这不是儒家知识分子教化政治的本意。儒家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在王权政治下从来都是有限的,但无论在何种条件下,古代儒士阶层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道"——一个沉浸在礼乐之中的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论法德并举     
胡艳丽 《湖湘论坛》2002,15(4):71-71
一、法德并举,外在规范与内在约束的统一在2000年6月中央召开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指出:“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在今年一月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加以强调,提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把“法治”和“德治”的重要性及其相…  相似文献   

12.
董志国 《湖湘论坛》2001,14(6):56-57
继党的十五大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方针后,江总书记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又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一完整治国方略的提出,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对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也是对我国古代优良治国传统特别是儒家德治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德治传统进行批判继承的结果。众所共知,古代中国曾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汉代起的历代王朝…  相似文献   

13.
孔子十分重视德育的作用。首先,他认为,德育决定着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还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孔子极力主张“德治”,强调“为政以德”。其次,孔子认为,德育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圣贤君子的根本途径。在人性的认识上,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的命题。他认为每个人的天性基本上是相近的,人的善恶好坏是后天环境习染的结果。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特别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德育,才能培养出笃…  相似文献   

14.
马润  宋笑平 《前沿》2001,(11):51-55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 :“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 ,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以偏废。”这一论述 ,把道德建设提到了治国方略的高度 ,它说明“德治”不光是一种道德教化 ,更是一种治国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原则 ,它既是我们建设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又是实现民主与法制的手段和目标。高等学校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 ,也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地 ,因此 ,更要增强“德治”观念 ,坚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一、以德治校(一 )正确…  相似文献   

15.
当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之路是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历史发展的维度对其进行解读,"礼法合治"是我国古代治国理政思想及实践的核心内容,提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之治国方略的历程,既是对上述传统的继承,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遵循;从理论辩难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要说明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律与道德在现象上和本质上的规定及要求,作为治理手段的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及其地位,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法德互彰的意义;从实践聚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要加强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综合治理,发挥法律在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法律与道德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治思想并加以系统论述的是先秦儒家。古代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德化为本,以刑弼教;治人优先,修身为要;富而后教,教而后刑。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现代德治思想,从变化了的社会实际和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出发,赋予了德治以社会主义的时代新意。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以德治国”不会冲淡“依法治国”,讲德治也并不必然导致人治。正确处理好官德与民德的关系,道德继承与道德创新的关系,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关系,是德治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建琴 《前沿》2002,(1):36-3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 ,同时强调 ,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法治与德治并举 ,是新时期我党治国方略的理论创新 ,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学说的新发展。一、正确把握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成 ,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 ,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  相似文献   

18.
张云英 《湖湘论坛》2003,16(1):75-76
荀子基本上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 ,但也吸收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主张礼法并施 ,王霸兼用。荀子的德治思想 ,在儒家的治国理想由德治走向法治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 ,法律的秩序、自由、效益等价值在一些领域处于缺位状态 ,德治应以其本身的价值导向、独特的自治机制与作用方式指引法律价值的实现。我们必须从人类以道德为基础的价值理性上来认识德治之位 ,以法制化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为依据来把握德治之道 ,把发展生产力、富而思教作为立德之本 ,树立“以德治党”、“以德治政”的德治典范 ,并提升国民的道德品质以奠定德治之基 ,使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0.
当前,法律的秩序、自由、效益等价值在一些领域处于缺位状态,德治应以其本身的价值导向、独特的自治机制与作用方式指引法律价值的实现。我们必须从人类以道德为基础的价值理性上来认识德治之位,以法制化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为依据来把握德治之道,把发展生产力、富而思教作为立德之本,树立“以德治党”、“以德治政”的德治典范,并提升国民的道德品质以奠定德治之基,使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