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公民养老权是老年人基本生活得以保障的法定权利,我国宪法、婚姻法、继承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都对公民养老权保护有明确规定。但法律保护制度具体细节尚存不足,加强和完善相关立法可从几个方面着手:尽快修改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完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佳宁 《前沿》2006,(1):84-86
宪法所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实施而得以保障;但当权利没有被法律具体化,或当法律与宪法相抵触而侵犯了公民权利时,公民理应获得宪法救济.这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公民在自己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救济?本文从我国现实案例入手分析我国宪法救济制度,为发展和完善我国公民权利的宪法制度提出一些学术建议.  相似文献   

3.
离婚残疾妇女权益的实现和保护与社会保障制度息息相关。对弱势群体权益的宪法司法保护已经走向世界化全球化。应借鉴国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规范社会保障秩序,开放社会救济渠道,完善相应的司法救济途径,构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浅谈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法》和相关法律赋予公务员保障其权利的途径均为行政途径。这与宪法赋予公民的完整权利救济权不符,与世界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也不符。笔者从平等权、三公原则和司法最终救济原则为切入点,赋予公务员完整的权利救济权,以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和稳定公务员队伍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从属于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的内容。其权利主体主要是公民个人,义务主体主要是国家。在现代社会里,社会保障权既是人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保障人权实现的重要手段。而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它的实现依赖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2004年3月,我国已经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了宪法,因此,探究社会保障权的保护现状,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社会保障权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保障权是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而产生的。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表述,社会保障是指社会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公共措施向…  相似文献   

6.
韩敬 《求索》2013,(10):201-204,121
世界范围内,诸多国家都从不同层面对住房权加以规定和救济,住房权的救济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通过宪法规定住房权予以直接或间接救济;二是通过普通法律规定住房权予以直接救济:三是州法院根据州宪法对住房权予以直接救济:四是通过适用或解释生命权对住房权予以间接救济。本文借鉴各国住房权救济的模式,提出我国可在宪法中明确住房权的地位和意义,并明晰国家保护住房权的具体义务;尽快出台《住房法》,通过高位阶法律救济住房权: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力求通过行政诉讼制度救济住房权。  相似文献   

7.
刑事辩护从单一的实体辩护发展为实体辩护与程序性辩护并行,甚至程序性辩护先行,这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宪政价值理念。程序性辩护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辩护",与实体性辩护不同,它通过促使法庭宣告警察、检察官程序性违法行为无效,使被侵害的权利获得司法救济。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和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制度,但是由于这两项措施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上的缺陷和不足,使得这两项措施没有起到程序性裁判所要求的控制和审查公共权力以及权利救济的作用。因此,建立程序性司法审查制度应该完善刑事程序性裁制,使刑事讼诉充分体现现代法律的宪政理念。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状况对社会保障权利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社会保障权利的实现不仅与一国国内社会经济相关,还要受到国外经济情况变化的影响。社会保障权与法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法律规定享有社会保障权的社会成员的范围逐步扩大。将社会保障作为权利在法律中明确,仅仅是第一步,如何对权利进行保护和救济同样是社会保障法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股东分红权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卫红  赵定一 《求索》2013,(3):215-217
股东享有的利润分配权利属于股东最基本的权益。公司中特别是有限责任公司效益很好,但是受大股东操纵长期不分红,中小股东分红权因大股东的优势地位而在利润分配上无法实现。股东分红权作为股东最重要的自益权,必须得到充分的保护与救济。2006年施行的《公司法》,打破了原来没有为股东权和公司利益保护提供有效司法救济渠道的公司诉讼的狭隘格局,赋予了公司股东更加全面的权利。当分红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股东可以用诉讼的形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刘灵芝 《前沿》2011,(23):121-124
社会保障权法律救济即当公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可通过法律途径寻求社会保障权争议的解决,使权利人的社会保障利益得到恢复或补偿。健全社会保障权法律救济制度能够保障公民生存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宪法意义上的法定听审权,是指任何人在其参与的程序中均有权申请、提出事实主张并且为此提供证据。民事诉讼失权则会导致一定程度上剥夺当事人参与诉讼的权利,构成对法庭听审权的限制。二者的潜在冲突体现为法定听审权追求客观真实而民事诉讼失权侧重法律真实,法定听审权强调程序公正而民事诉讼失权目的在于实现程序效率。为了协调二者,应当对民事诉讼失权作出条件限制,使其合宪,同时也要为法定听审权设置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2.
西方国家通过税收立宪,实现了国家征税权的宪法限制、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纳税人权利的宪法保障,最终走上了宪政发展的道路。我国宪法税收条款缺失,没有规定税收法定原则,行政机关成为税收立法权和执行权的中心,使得征税权在我国成为几乎不受约束的权力。我国宪法对于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实行不平等保护,只规定了纳税人义务内容而没有规定权利内容,导致纳税人权益无从得到切实保障。税收立宪的价值就在于通过限制国家征税权来保障人权并实现宪政。  相似文献   

13.
受教育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宪法基本权利,在普通法律得不到救济之时,应该能得到根本大法宪法的救济。我国应完善受教育权的宪法救济制度,在立法上确立违宪司法审查制度,在制度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模式,同时要防止受教育权宪法救济手段的滥用。公民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寻求正常的法律救济渠道,通过行政诉讼或民事诉讼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权利是由传统的自由权性质的经济自由发展而来的新型权利,它具有国民要求国家积极作为的社会权性质.出于保障公民独立的经济地位的需要,现代宪法中的经济权利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逻辑自足的复合权利,主要包括劳动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其中财产权是对传统的经济自由的吸纳,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是新发展出来的社会权,目的在于弥补传统经济自由的机会平等的不足,为公民的独立经济地位的形成创造条件平等.经济权利的宪法保障也呈现出多样性,对财产权的保障仍然延续了传统的妨害请求的模式,而劳动权、社会保障权则依照国情,采用方针条款、宪法委托、制度保障、作为请求等复合模式.就我国宪法来看,经济权利的性质和内涵仍存在争议,宪法保障仍不完善.  相似文献   

15.
物质帮助权是我国宪法明示的公民基本权利,应以尊重我国宪法文本、确立适度的法律实证主义、规范内涵分析及实现手段与途径为前提,区分该权利与外国宪法中的生存权、社会保障权等权利的差异;要以人性尊严或人格尊严为基础,明确其作为我国公民宪法权利的宪法地位、宪法属性、权利内容及法律保护;探讨与我国宪政体制与诉讼资源相衔接的社会立法保障、行政机关责任及有限的行政诉讼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李建国 《公安研究》2013,(12):40-44,57
对外籍当事人的处置与救济制度一直是我国有关部门及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解读2013年7月1日实施的《出入境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归纳为:一是对外籍当事人采取主权性强制措施的,排除其行政司法救济权利;二是对外籍当事人采取特殊性强制措施的,赋予其行政救济权利,但排除其司法救济权利;三是对外籍当事人采取普通性处置措施的,赋予其行政司法救济权利。这三个方面的规定,初步形成了我国出入境管理方面的外籍当事人处置与救济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周菊 《岭南学刊》2005,12(6):50-54
宪法与人权相伴随,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我国现行宪法对人权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但同时 也存在不少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宪法关于人权内容的设计及人权的保障机制等,从而实现宪法保障人 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社会权主要是由国家积极义务来保障实现的权利。对社会权的保障在于保障个人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过上健康而又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社会保障权、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属于社会权的核心权利。我国宪法从不缺乏对社会权的保障,这是由国家政权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结果,且随着宪法的完善,我国社会权保障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具备了"宪法委托"或"制度保障"的特点。但宪法规范对社会权的供给仍然不能完全适应权利保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李红雁 《湖湘论坛》2006,19(3):90-91
受教育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有权利就必须有救济,然而目前我国的受教育权司法救济渠道并不是十分畅通。论述时从受教育权的内容和特点出发,论证受教育权的可诉性。再从宪法救济、行政救济、民事救济、刑事救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受教育权的可诉性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增强我国受教育权可诉性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来说,养老权是公民在年老时要求家庭和子女提供赡养与扶助,以及要求国家和社会提供基本养老社会保障的权利。权利有三种存在状态,即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养老权是一项法定权利。国际社会早已通过国际公约的形式确定了包括养老权在内的社会保障权。我国的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养老保障权,即将养老权这种"应有权利"转化为了"法定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