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已经完成罪恶的“原始积累”,不甘于地下,开始直接向政治领域渗透。●权力的庇护是黑恶势力膨胀的直接原因,打黑必须与反腐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2.
肖琴 《法制与社会》2010,(19):155-156
黑恶势力"保护伞"是阻挡铲除黑恶势力的关键屏障,其特点是拥有一定权力、保护形式多样、成员复杂。为了摧毁"保护伞",彻底扫除黑恶势力,清洁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立法,建立健全的法治体制,从外部构筑一道坚固的围墙加以维护;加强对官员的反腐教育,从内部树立坚强的意志屏障加以防护。  相似文献   

3.
透视“黑恶势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各种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治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是我国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存在于我国的黑恶势力的犯罪学上的概念,黑恶势力犯罪的基本状况及其严重社会危害性,重点论述中国农村的黑恶势力犯罪,而要从根本上抑制、消除黑恶势力,首要的是要加强党政干部的廉正建设,铲除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腐败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4.
黑恶势力是我国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黑恶势力犯罪造成的社会性危害极大,因此加强该罪的司法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从研究黑恶势力的特征出发,分析了黑恶势力犯罪的各种形态。  相似文献   

5.
近期,重庆掀起了一股"打黑风暴",警方摧毁了14个主要黑社会组织,抓捕黑恶成员1544人.那么,这些黑恶势力是怎么形成的?在历史上,重庆有黑恶势力吗?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19,(6):86-91
考察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立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法律规范体系的发展演变折射出立法者对黑恶势力犯罪尤其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本质特征认识的逐步深化。由于对黑恶势力犯罪的法律表述难以避免概括、抽象,黑恶势力犯罪法律适用中的二次评价可能会造成司法任意,黑恶势力犯罪法律规范体系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实现细致严密和系统化,才能为在法治轨道内惩治黑恶势力犯罪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王道春 《政法学刊》2006,23(6):121-125
近几年来,我国黑恶势力犯罪现象日益严重,黑恶势力不仅渗透经济领域,而且向基层政权组织进行“内部渗透”。黑恶势力进行“内部渗透”大都遵循这样一条主线:壮大经济实力——寻求“保护伞”——向党政司法机关直接渗透势力。黑恶势力“内部渗透”之所以能得逞归因于某些基层政权组织的软弱与涣散等因素。防治黑恶势力向我内部渗透须采取综合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8.
论依法"打黑除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打黑除恶"是"严打"整治斗争的重点之一.作者扼要地阐明了何谓黑恶势力,它被联合国宣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作者还从我国现行刑法的视角阐明正确适用刑法,是毁灭性打击各种黑恶势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蔺思源 《法制与社会》2011,(18):284-285
黑恶势力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预防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在分析黑恶势力犯罪的相关概念和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国预防黑恶势力犯罪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0.
来自公安部门的证据表明,当前黑恶势力的一大特点是不择手段疯狂攫取经济利益。他们以“黑”护商,又以商养“黑”,为犯罪活动的扩张提供了经济后盾。因此,严惩涉及经济领域的黑恶势力犯罪,已成为整治社会治安与整顿市场秩序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2001年11月24日在北京所说,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应作为我们今后“严打”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重拳出击,坚决把那些隐藏较深的黑恶势力团伙挖出来,彻底摧毁其经济基础,深挖、严惩黑恶势力的后台和“保护伞”。  相似文献   

11.
《政法学刊》2019,(3):90-101
在扫黑除恶中对警察执法权威的维护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法律的权威和国家稳定的底线。黑恶势力组织化程度提高,与公安机关的对抗性增强;侵害警察执法权威的暴力化、组织化增强,打击处理的难度加大;黑恶势力中高危人口构成社会安全的重大隐患;黑恶势力敌对心理、报复心理、侥幸心理较重。需要从反恐的视角处置黑恶势力暴力袭警,对暴力袭警行为实行"零容忍";完善立法保障警察权威;建立完善维权机制,增加维权的厚度与宽度;健全完善黑恶势力暴力袭警案件的快速处置机制;强化管制刀具的管理;建立完善及时、规范的舆情引导管控机制;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和抚慰工作。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在摧毁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涉黑涉恶犯罪团伙的同时,查处了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团伙的“后台”、“保护伞”,有力地打击了黑恶势力疯狂作案的嚣张气焰,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践证明,黑恶势力之所以形成并逐步坐大,长时间难以打掉,关键是有“保护伞”的庇护。“保护伞”的认定以及类型“保护伞”实际上是指支持、纵容和包庇黑恶势力的滋长、蔓延和坐大并逃避法律惩处,需要追究其法律或纪律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些人往往利用自己的权力和便利,使黑恶犯罪分子逃避公安司法机关侦查、查禁、指控、起诉、审判。他们为其通风报信,隐匿、毁灭、伪造证据;或者阻止他人作证、检举揭发,甚至指使他人作伪证;或者帮助黑恶犯罪分子逃匿;或者阻挠、干扰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查禁;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黑恶势力的动态和严重危害近年来,辽宁省各级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和地方恶势力团伙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打击,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全省黑恶势力犯罪的势头。但是,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全省一些地区的黑恶势力犯罪活动,无论在“量”的方面,还是在“质”的方面都有新的表现,已成为影响全省社会治安稳定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从近年来一些地区打掉的黑恶犯罪势力和省公安厅接到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情况看,目前全省相当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黑恶势力犯罪,而且有的黑恶势力犯罪活动十分猖獗,令人触目惊心。如,2000年沈阳市公安机关打掉的以刘涌  相似文献   

14.
自2001年4月中央部署严打整治斗争以来,宁波市积极开展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严打整治斗争,加大了对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黑恶势力易滋生的部位、场所和行业进行了重点整治,成效明显。在这些重点部位、场所和行业内的黑恶势力违法犯罪因其易滋生而时有反复。因此,如何在打击整治后不失时机地推进长效管控机制建设,达到整治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片的目标,将是公安机关长期的艰巨任务。重点场所、行业及部位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特点宁波市重点场所、行业及部位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总体上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参与人数少,活动规模小,组织较松散,违法犯罪相对单一,但个别黑恶势力团伙已向黑社会性质组织演变,其危害不可小视。主要有以下特点: 从违法犯罪目的看,主要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个别黑恶违法犯罪分子唯利是图,为实现其走捷径达到快速发财致富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黑恶势力犯罪活动特別是港澳台黑社会在广东省进行渗透犯罪活动非常猖獗,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反映非常强烈。广东省各级公安机关对于这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始终坚持“露头就打,除恶务尽”的方针,从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先后组织了扫除雷州市黑恶势力、整治普宁社会治安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还成功侦破了张子强跨境犯罪集团案、叶成坚黑社会跨境犯罪案、佛山曾启强黑社会组织案等一批黑恶势力团伙案,狠狠地打击了广东的黑恶势力犯罪团伙。2000年,面对侵害港澳台商人案件频繁发生的情况,省委、省政府要求公安机关加强打击港澳台黑社会  相似文献   

16.
江西黑恶犯罪现状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省黑恶势力情况的综合评估黑社会性质组织在江西尚处于萌芽阶段,但恶势力犯罪在各地都不同程度普遍存在,有的活动比较猖獗并逐渐向黑社会性质组织演变,有的已成为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具体来说,江西省的黑恶势力主要有以下特点: 具有区域型、家庭型和行业型特点以地域为主纠合而成的黑恶势力组织一般活跃于本地和周边地区或是以帮会形式在异地发展。这些黑恶势力称霸一方,无恶不作,残害百姓。如弋阳县公安机关摧毁的由本地人组成的以蒋义明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80余人,在该  相似文献   

17.
柴艳茹 《政法学刊》2008,25(4):66-70
目前,含有黑社会性质的黑恶势力犯罪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为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打黑除恶”工作的战略需要,应对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深入剖析打击工作面临的挑战,认真研究打防工作对策,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4月,湖北省随州市一位民间人士的举报信惊动了中央,举报信列举了人称"随州第一黑"聂太宝三兄弟组织指挥黑恶势力,自1997年以来涉嫌多起故意伤害、寻衅滋事及聚众斗殴案件,致7人重伤、8人轻伤.在中央和湖北省有关领导的重视下,查处聂氏黑恶势力团伙却一波三折.2007年4月3日,随州市曾都区法院没有认定该团伙的黑社会性质,重罪轻刑,判决聂太宝有期徒刑6年,另有7人当庭释放.  相似文献   

19.
切实提高认识防止“三热三冷”这次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中央根据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意义。打黑除恶是一场民心战,人民群众对黑恶势力犯罪深恶痛绝,呼声极高,热切期望党和政府、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有力打击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增强社会的安全感。打黑除恶又是一场经济战,黑恶势力犯罪不仅仅是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同时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打黑除恶更是一场政治战,黑恶势力危害一方, 长期作恶多端,横行霸道,有的插手基层政权,有的干扰基层执法,对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带来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20.
打黑三十年     
1979-200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风云激荡的三十年,也是黑社会犯罪从萌芽到滋长的三十年,更是各级政府对黑恶势力保持高压态势的三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