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作为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第三种力量,非政府组织致力于解决生态危机及环境问题,在生态治理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有效地遏制政府失灵现象的发生,弥补生态治理中政府的不足;更易于发现企业不良环境行为,并对其实施有效监督;以其来源于基层,贴近民众而成为宣传生态理念,有效培养公众生态意识的有力主体.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统筹协调,共同努力.然而,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目前生态治理工作陷入困境,因此充分考虑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采取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采取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参与生态治理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一字之差,差在哪儿?最大差别之一就是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基本模式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在这个模式下,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呢?换句话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点在哪里?第一,多元治理主体的培育,特别是社会组织的培育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北京清河社区的实验,最大问题是社会没有活力,老百姓不愿意参与  相似文献   

4.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14,(3):104-107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现象的共存表明,仅靠市场,仅靠政府,亦或是仅靠非政府组织都是不够的,协同治理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多元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使得生态文明协同治理格局的形成遭遇了重重困境。从利益协调的观念途径、经济途径和制度途径共同入手,建立健全各方利益相协调的机制,实现多元参与主体利益和谐共生,成为当前化解生态文明协同治理困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网络为公众拓宽信息来源、提供交流沟通平台的同时,也给政府的公共治理带来了挑战。当前,网络舆情表现出传播机制的复杂化、参与主体范围的扩大化和运行规则的系统化特征。对此,政府应从意识形态领域着手,创新治理理念;应从单一到多元,形成协同治理模式;应从线性到系统,形成生态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以来围绕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各地城乡基层的实践创新迅速展开:以大部制和扁平化为方向的基层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断完善;多元协同和开放流动的社会治理形态初步形成;城乡基层民主参与逐步常态化。在此基础上,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建立健全,并呈现出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互动协同、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并举、城乡基层行政体制机制改革联动的发展特征。在"十三五"阶段,通过优化基层政府权力配置、培育基层社会自主性、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及促进城乡基层治理民主化和法治化,从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对于我国而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意欲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环境的一系列不协调问题,它必然也涵盖生态治理领域。包容性增长的参与和共享的核心理念与生态公共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结合我国当前生态治理领域中新兴的公众参与势头,我们亟需改革政府单一主导的生态治理格局,包容多元治理主体,促成环保社会组织在生态治理中的平等参与和资源共享,构建中国化的生态公共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统筹协调,共同努力。然而,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目前生态治理工作陷入困境,因此充分考虑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采取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采取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参与生态治理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系统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转型的"临界点"。生态文明和社会治理同属于这一系统下的子系统,它们之间应该存在协同的基础。从以协同论为视角进行的研究来看,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治理必然发生转型,生态文明所倡导的多元共存、合作共赢和和谐共进是治理转型的基本价值导向;社会治理转型将较大程度上落后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步伐;社会治理将表现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理念的和谐性,治理方式的合作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社会治理的特质决定了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为此需要架构和完善多元主体间有序合作的社会治理方式。在理论层面,需要关注权力、市场、法律、文化、习俗等多种社会治理工具,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实践层面,需要更加重视社会力量参与,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性,需要政府在厘清自身职能边界的前提下逐步向社会放权以激发社会活力,在改革中建构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的社会协同局面。  相似文献   

11.
<正>创新社会治理,意味着要创新社会治理主体、社会治理理念、社会治理方式、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机制以及社会治理绩效评估等。社会治理创新是一个系统化全方位的创新。为此,多元主体、民主协商、合作共治、法治保障是完善科学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的新特征。在社会治理新语境背景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社会管理、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目标发展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  相似文献   

12.
<正>可以预见随着"三社联动"的深入推进并取得成效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体制机制终将确立社会治理多元主体活力终将激发政府与社会之间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终将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治理体制从单位制、街居制向属地化、社会化的社区制转型,重构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努力一刻也没有停息。社区制的确立不仅要求重塑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还需要构建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的运行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事关公众权益和国家的和谐稳定,既要求政府全力以赴处置危机事件,同时也需要公众、社会组织等多元化的参与和合作。当前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多数是政府主导,公众及其它参与较少,公众及社会组织多是充当“评判员”或“观察员”的角色。这样,不但无助于危机治理,甚至还会影响政府危机治理效果。因此,要顺应危机治理的趋势,激发公众及其它社会组织的热情,促进协同治理,使危机治理达到各方联动。  相似文献   

14.
吴庆华 《学习与实践》2008,(11):157-161
温州的第三部门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间资源在社会治理中与政府形成了相对独立又相互合作的态势,形成了温州特色的多中心治理格局。对温州模式的剖析具有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机制构建的典型意义:在中国社会,国家与社会之间只能采取合作主义模式,以国家为主导,社会协同社会管理。其中,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前提,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  相似文献   

15.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需要协调社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由于目前社区治理中的多元利益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多元共治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融合还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要充分发挥多元共治的作用,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让社区组织和公众有效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相似文献   

16.
随着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长江经济带各地区诸多跨界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集中爆发。跨界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高危性的独特本质,不仅易于引发和放大其社会负面效应,也加剧了长江经济带区域环境和社会的双重脆弱性。想要实现跨界生态环境问题的善治,就需要以文化和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培育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的生态文化,构建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环境风险共担、生态环境利益共享的生态环境利益协同机制,建立并完善多元主体全过程参与的多元共治框架,以此应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的理念认知、利益博弈和制度机制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政策瞭望》2020,(3):38-39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长期以来,乡村治理主体行政色彩浓厚、治理格局发育迟滞、群众和社会组织参与不够等一直是制约乡村治理有效的痛点。近年来,仙居县以"三绿"改革(绿色公约、绿色货币、绿色调解)为突破口,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思维,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专家等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有效破解了乡村治理中长效践行难、主动参与难、矛盾化解难的痛点,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绿色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18.
蔡小慎  卢鹏展 《前沿》2007,(10):202-204
随着公共物品提供的多元化、公共治理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整体利益的分化使得城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成为一种必要,城市内部的公民、第三部门、公共组织、企业以及城市外部的上级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都应该成为城市治理的参与者。然而,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公众参与不足、缺乏制度基础、各方利益难以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权力的分配、公众的参与、制度与文化建设以及各方利益协调等方面入手提出城市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陆昱 《长江论坛》2018,(1):58-61
伴随改革开放大业步步深入,我国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传统的生态治理模式已经不能解决日益严重和复杂的生态问题,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重构:树立从一维管理到多维善治的全新的生态治理理念;采取从政府主治到多元共治模式,全面提高生态治理主体协同治理能力;构建从功能到结构的全新的生态治理综合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多元共治视角下的基层治理模式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让公众充分了解和参与政府决策,有力监督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要在全社会形成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氛围,鼓励普通大众和社会组织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打造民主、高效、协商的社会治理参与平台,推动基层治理模式的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