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章开沅先生写的《张謇传》,我读过多次。首先是因为张謇这个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他的特殊性,要用一句话去概括的话,他就是一个过渡时代的一个伟大的过渡人物。其次是因为作者章开沅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是我们国内研究张謇的第一人,是张謇学的开创者;这本书带有历史学家的严谨性、厚重感,我们读他的书,读到的都是真材实料,不带任何的偏见,具有全面性。  相似文献   

2.
张謇作为近代中国传统向现代转型初期的过渡性、先驱性人物,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百折不挠的实践毅力,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给后人以有益的教育和启迪,特别是为当代民营企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关于张謇的爱国主义精神张謇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先生铜像,于今年八月八日在江苏南通重新矗立,南通市人民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上午八时三十分,江苏省副省长陈焕友揭开覆盖在张謇铜像上的红绸帷幕,消失了十九年的铜像从此又矗立在绿草如茵、松柏环抱的墓地中了。张謇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位开拓者。他四岁考中晚清状元,时值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封  相似文献   

4.
张謇和黄炎培是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两位先驱人物.张謇怀着"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在家乡南通"办实业、兴教育、举公益",取得了卓越成就,惠泽时人与后代.黄炎培则创始了中国近代的职业教育事业.并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两位教育家亦师亦友,曾长期在教育界共事,面临的是同样的社会状况.比较他们在教育思想上的异同,发掘他们凸显各自特点的宝贵经验,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早期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对于我们思考和解决当前我国现实存在的教育问题也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健、严金凤编著的《张謇创业基地探源》(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是一部崭新视角下的张謇研究之作。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张謇研究的新成果,而且启示我们如何使张謇研究不断开拓,不断深入,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王国卿 《前沿》2012,(2):69-71
张謇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先驱,他曾经用一句很精辟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实业思想,叫做"言商乃向儒",他的经济思想与儒家经济伦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此外,由于张謇所处的历史环境,他又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可以说,张謇本身就是一个传统与前瞻相交融的结合体。研究张謇与儒家之关系,对于利用儒家思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钩 《创造》2019,(5):83-83
胡雪岩、盛宣怀与张謇这三个晚清商人,生活的时代大体相当,但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商业理念又大异其趣,恰恰代表了不同的商人境界。张謇是甲午年恩科考试的状元,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等官场大佬都与他有交情。但张謇却选择"下海"办实业。张謇比胡雪岩、盛宣怀更有独立诉求。他是最早提出设立商会的倡议者之一,因为他认为官应还权于商。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社会在变革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儒商伦理的民间企业精神,前期以张謇为代表,后期以黄炎培为代表。严格说来,黄炎培不是一位企业家,尽管他也参与了现代企业的组织活动,并有少量的投资。黄炎培主要是一位教育家,但他在办教育的过程中,同民营企业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同时,张謇“言商仍向儒”的儒商精神,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虽然,黄炎培自己并没有提出什么儒商精神一类的概念和口号,但他在民营企业家中,与张謇一样,提倡的正是传统(也就是儒家)的伦理思想。黄炎培作为近代上海,其实也是近代中国民间事业的核心人物,他所提倡的…  相似文献   

9.
走进吴炜的办公室,你会被很多领导、艺术家与吴炜的合影照片所吸引,吴炜很珍爱这些合影,它记录着一位文化企业领导者对自己事业倾注的心血,记录着各级领导、艺术家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相契于心的理解与勉励。重铸更俗文化品牌:倾注心血更俗剧院是1919年由我国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至今已有86年历史。"更俗"是张謇先生为南通留下的宝贵人文遗产。  相似文献   

10.
徐惠民 《群众》2021,(1):10-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选择江苏,第一站来到南通,专门到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称赞他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在2019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张謇为爱国企业家典范。典范、楷模既是对先贤张謇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广大民营企业家寄予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1.
为庆祝唐东政协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张謇逝世八十周年,5月23日,启东市政协举办了"张謇创业精神与当代民营企业发展"委员论坛,张謇嫡孙、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张绪武来启参加了活动,并作了题为《大风急雨的洗礼》的讲话。  相似文献   

12.
<正>7月3日至6日,台湾青年企业家张謇精神研修活动在江苏南通举行,来自台湾岛内及大陆60多名青年台商,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实地探访城市风貌、参观当地企业、参加两岸青年企业家张謇文化交流会等,了解张謇生平事迹,体会张謇家国情怀、实干精神、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增强“两岸一家亲”的认同感,让张謇企业家精神在海峡两岸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政协工作的难点在基层,政协工作的活力在基层。阳春三月,春意盎然。笔者来到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故里——南通市通州区,走访了一些政协基层组织,所见所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主战场上显身手清末民初,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远大志向,回到故乡南通创业,在他祖藉通州这片故土上垦牧、办学、兴业,成为当时全国的模范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相似文献   

14.
易北方 《群众》2008,(6):77-78
纵观江苏的历史,倒不乏有胆色的人物。秦末乱世,徐淮一带的草莽率先揭竿而起,谱写了一曲曲的英雄悲歌;朱明时江南的东林党,为对抗阉宦无惧上断头台,可谓铁骨铮铮;近代,荣德生、张謇等有识之士敢为人先,拉启了民族工业的大幕。即使到当代,在改革开放的机遇面前,尚有一班乡村能人。顶住了重重压力,开创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大场面。面对这种种事实,你能说江苏人没有胆量吗?  相似文献   

15.
张謇的经营特点是“土产土销”,即县域经济综合一体化,构建本地化内循环。为了完善本地化综合发展,需要营造好的经营环境,企业就一定会开展社会建设和体现“空间正义”的综合性开发。张謇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重构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的制度基础,而这种在地化的发展经验,也为今天我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提供了注脚。  相似文献   

16.
正张謇的世界眼光是其人生转折和开拓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我们深刻认识其人生和事业的关键钥匙。张謇在回顾其心路历程时讲道:"鄙人自前清朝成进士后,默察世界之大势,谛观内政之状况,知时局不可与有为,即绝意仕途,愿为社会稍效微力。又深信非振兴实业,不足以利用厚生而正民德。"他在清政府闭关自守、民众墨守成规的时局中感到毫无自强希望,遂退出仕途,跳出旧的格局,开辟新路。张謇高举"实业救国,教育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一代儒商"张謇在创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艰难历程中所显现的胆略识见和人格力量的开掘,着力阐发了他在兴办和发展民营企业时一贯坚持的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指出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家应该从张謇的新儒商精神汲取有用的精神营养,努力做到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从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当代民营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18.
电影《建党伟业》出现的第一个角色不是革命党,而是企业家张謇。这部演绎百年中国史的电影由一位企业家开头,令人生出许多感慨。1921年的中国,无数人曾经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思考天下大事,干预天下大事,为国家的未来做了大量努力,其中既包括知识分子,也包括企业家。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近代警察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张謇认为警察教育应与警政建设相辅相成。在对警察教育进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张謇对警察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体系比较健全、内容比较丰富的警察教育思想,直接推动了中国警察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并对当前我们建立现代化警察教育体系和培养警务人才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2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视察期间,参观南通博物苑时指出,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乡梓,帮助群众,影响深远,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民营企业家学习张謇,这既是对张謇这样的民族企业家地位作用的高度肯定,更是对我们当代民营企业家的殷切期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我们认识到,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家要弘扬张謇精神,把国家放在心里,自觉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释放企业活力,做有情怀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