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纽约专电 “当熊猫来到纽约时,纽约人都要着了魔。”说这话的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这是美国最大城市纽约的市长郭德华2月4日在市政厅亲口对本刊记者说的。 “但我不相信纽约市能有人比我更喜欢熊猫,”市长又笑嘻嘻地补上一句。原来这位62岁的犹太裔市长还是个有名的熊猫迷。其实,说来也有意思,这位市长在1980年参观北京动物园之前,还从未见过熊猫的“芳容”。那次,据他回忆,一下子看见了大约15只活生生的熊猫。可是他究竟是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2.
纽约是美国的第一大城市。资本主义世界里的形形色色,纽约应有尽有,而且集其大成。因此,人们把纽约称作“资本主义花花世界中的花花世界”。这个大都会的精华集中在曼哈顿岛上。南北贯穿此岛的主要交通干线是百老汇大街。纽约的许多特点在这条马路上都可以找到,所以百老汇大街可以说是纽约的缩影。站在百老汇大街的南端,人们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被一对石柱般的摩天大楼所吸引。这就是纽约最高的建筑物——“世界贸易中心”一百一十层主搂。凡到纽约参观的游客,大都要  相似文献   

3.
自从“9·11”事件,美国对阿富汗 的“塔利班”进行军事打击后, “反恐战争”这个词的价值立即飙升,这就越发使人感到,现在是到了给恐怖主义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给“打击恐怖主义战争”下个统一定义的时候了。否则,这个世界非乱起来不可。 就拿最近的事态来说吧,以色列派飞机打导弹,轰炸巴解总部,扬言不许阿拉法特出门,否则“格杀勿论”,据以色列  相似文献   

4.
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的重大活动和建国五十年大庆,已经过去了。澳门已经回归祖国。再加上去年美国霸权主义者侵我主权袭击我驻南使馆,爱国,成了我们当今的重点话题。讲爱国,似乎还有一个很有现实意义且不能不讲的问题,那就是爱国和反腐败的关系。爱国和反腐败,是一双孪生子。爱国,必然同时要反腐败;反腐败,是爱国的一种具体体现。这是被“五四”运动和一切爱国运动的历史实践所验证了的。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其实,最初就是由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的酝酿,在中国出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对于清算左倾错误已经并且继续起着伟大的政治作用。但是,我理解,这个论断的实质并不在于‘发展阶段”本身上,而在于它特定的“新社会主义”的内容属性问题上。第一,从性质上看。如果把过去犯的错误说成是“操之过急”、“走快了”,那无异于说,今天的任务就是要退回去,这是错误的。我们认为,传统体制的弊端并不是什么“走快了”,而是“走弯了”,不是“超阶段”而是“走错了”。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6.
怀念     
曹芸秀 《慈善》2021,(2):35-37
岁月不居,时间飞逝,日子流水一样在指缝滑过。一转眼,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已离世三年了。我是在三年前的教师节才得知这个迟到的噩耗。当时,我按通老师家的电话祝贺节日,接电话的是师母。老人听到我的名字后迟疑片刻,然后缓缓地说:“你老师走了。”“您说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电话那端的师母又重复说了一遍:“你老师走了半年啦。”听说老师与世长辞,我一时接受不了,脑子一下子蒙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一个政府代表团出访美国时与纽约市长座谈,面对中国官员们连珠炮式的诸如纽约市的GDP总量和经济增长率、纽约的社会治安状况及犯罪率等问题,纽约市长的回答是,这些具体数字我不清楚,你们可以去问统计局或警察局。中国的官员们对此回答大惑不解,就打破砂罐问到底,“那你管什么”?“我的职  相似文献   

8.
陈联 《瞭望》1986,(46)
今年四月,由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和纽约东方画廊举办的“中国工笔重彩画展出”在纽约展出。刘凌沧等数十位大陆画家精心绘制的作品使那里的许多鉴赏家和观众击节赞赏,耳目一新。一位读者在来信中盛赞刘凌沧先生绘的《屈原》“线条遒劲,色彩绚丽,把屈原爱国的精神风貌描绘得栩栩如生”,刘先生“不愧为近代人物绘画大师”。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7,(11)
正来到加拿大,我最想观光的就是尼亚加拉瀑布。因为它是世界第一大跨国瀑布,由加拿大和美国共有,是美洲大陆最著名的奇景之一。来到加拿大的第三天,吃完晚饭儿子说:“走,我带你们出去转转。”“去哪儿?”我问。“先看看安大略湖晚霞,然后去大瀑布看夜景。明天再乘游船近距离体验大瀑布的壮观场面!”安大略湖是世界第十四大湖,是北美洲五大淡水湖之一,属于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儿子说的“大瀑布”就是尼亚加拉瀑布。我看一下手表,已经是晚上7点多。“这么晚了,能走两个景点儿?”我问。儿子说:“这两个景点离我们很  相似文献   

10.
“崩溃论”、“威胁论”、“奇迹论”、“世纪论”、“机遇论”……中国人可从外部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屏幕,外人在这个屏幕上放映着他们的希望和恐惧。”美国学者大卫·兰普顿1998年在《外交政策》上说的这句话,在本世纪头几年里被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2001年,由美国华裔律师章家敦那本《中国即将崩溃》  相似文献   

11.
范海涛 《党政论坛》2013,(24):54-54
纽约布鲁克林八大道附近有一家著名的火锅馆,火锅实行套餐制——17美元不限量。美味新鲜的食材加上并不昂贵的价钱,让餐馆每天都人满为患。而餐馆的老板娘Jennifer在美国做餐饮业也已经有10年之久。“纽约有可能有地沟油吗?”我问。餐馆经营者Jennifer笑了,“你问我纽约市怎么管理废旧的食用油吗?这可以写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2.
我一向不善于应酬语言,每逢赴宴难免感到局促、拘谨。这次纽约受奖宴会上,却侥幸地就坐在一位谈吐如流水的哈代夫人座右。我一言,她十句;只要我随口出题,就能领教到一篇耐人寻思的议论。 比如说:我在上生菜时,只说了一句“美国的生莱真不错”,她接口的谈絮却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思  相似文献   

13.
闲话家珍     
韩羽 《瞭望》1990,(Z1)
我终于凑成了两橱书。看来,我这个初中一年级生似乎也有点“知识分子派”了。闲暇时总要凑到书橱跟前,动动这本,摸摸那本,如数家珍。 说是家珍,有点往脸上贴金。“家”字倒不含糊,“珍”字则须作另样解释:珍者,非谓贵重之珍本书,乃珍存珍藏意也。说旬寒酸话,我这橱中非但  相似文献   

14.
刘墉 《党政论坛》2010,(16):16-16
我们要活出闪亮的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思想。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纽约的时候,有记者考他:“请问伟大的科学家,音速是多少?”爱因斯坦想都不想,说:“我不知道!”记者都愣住了,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怎么连音速都不知道昵?“我为什么会知道呢?一查书就知道了,犯不着费这个脑筋。”爱因斯坦干脆地回答。  相似文献   

15.
前夜     
田野 《瞭望》1993,(49)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我就由上海去了台湾。 说实在的,作为一个经历了8年抗战的年轻人,我是一到台湾,就爱上这个又回到祖国怀抱的宝岛了。 在台湾,我先是在一家光复后新组建的航业公司工作,并被派在一条万吨级的远洋货船“台北”号上服务。  相似文献   

16.
纽约专电虽然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态,要无条件延长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但是,美国政界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尚未结束。在美国政界和商界,都有许多人主张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也有不少人主张继续给予这种待遇。美国知名企业家、了解中国国情和中美贸易的“中国通”甘维珍女士,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不久前,她在纽约一幢漂亮的办公楼上的甘维珍公司办公室里对我坦率地谈了她的看法。甘维珍女士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张精装在镜框里的1978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号外,上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外交关系联合公报》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甘维珍的写字台也很引人注目,是她数年前在北京王府井花500美元购置,又花500美元运到纽约的一件古董,桌面上镶嵌着3块不同形状的青白色大理石。从她谈起写字台那副喜爱而又内行的样子,可以看出,她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也有相当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沈殿忠 《侨园》2004,(6):20-23
在2004年11月2日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前的1个月,我应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项目的邀请,从中国到美国进行了为期3周的考察,考察的主题是“美国的选举”。我9月11日从北京启程,由于时差的原因,到旧金山入境再转机到华盛顿,仍然是9月11日。一路走下来,三周内共途经10个州、1个特区、14个市和1个镇。其间,访问了40多个组织,谈了100多人,讨论了1000多个问题(据我10多万字的考察笔录)。待再回首时,方知无非是东进西出、南来北往、走街串巷、上山下乡、登堂入室、连珠问答。我看到,在美国除纽约等少数城市外,很多城市并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09,(18):24-24
在中共七大上,陈云曾经说过:财经工作是他的“本行”。那时,陈云接触财经工作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但他对这个“本行”却已情有独钟。后来,陈云长期主管财经工作,十分重视算账。他心里不仅有大账,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明细账。在没有计算机的条件下,算盘是算账的基本工具。可以说,陈云一生都与算账和算盘结缘,晚年的陈云还曾戏称:“我是算账派,脑子里有数目字。”  相似文献   

19.
严锋 《瞭望》2001,(44)
从炸使馆,到袭击军舰,直至9月11日劫持飞机攻击纽约世纪贸易中心双子大厦和华盛顿附近的五角大楼,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活动近年来可以说愈演愈烈。美国总统布什为此提出“Bush Doctrine”,即“布什主义”,宣布“庇护恐怖分子者与恐怖分子同罪”,同时警告世界各国,要么站在美国一边,要么站在恐怖主义一边。布什政府还再次祭起了军事干预的大旗,不仅“动用美国先进武库里的一切手段”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而且一再扬言要“修理”伊拉克、叙利亚等所谓“无赖国家”。  相似文献   

20.
王殊 《瞭望》1986,(12)
在一次招待会上,我就经济外交的问题问一个发达国家的大使,他对驻在国和本地区的研究,是着重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 他有些惊讶,似乎对我的问题不大理解。他说:“我都研究。政治和经济是统一的,不研究经济问题,就很难了解政治问题,当然不懂得政治局势,对经济问题也难以有深入的看法。”他又说:“我的国家是靠进出口生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更关注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