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班门弄斧”是人们熟悉的成语。但“众口一辞”地把其定为“贬义成语”我则感到不完全正确。如《新华词典》的释义为“鲁班是古代传说中著名的木工。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有不自量力的意思。这一解释完全忽略了“班门弄斧”的复杂情况。这里我...  相似文献   

2.
《时代潮》2004,(11)
嘉禾县“强制折迁”事件“谁不顾嘉禾的面子,谁就被摘帽子”“谁工作通不开面子,难就要换位子”“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这是前不久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在当地的珠泉商贸城开工仪式上打出的大标语。该县政府为了帮助这家商贸企业,还专门出台了所谓“四包”“两停”政策,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要求公职人员负责各自亲属的拆迁工作,否则将被暂停工作、停发工资,甚至被开除或下放到边  相似文献   

3.
1963年12月,毛泽东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中,首次发表了《七律·答友人》,当时并没有注释“友人”指谁。此后,不少人在苦苦探索:世纪伟人毛泽东的“友人”究竟是谁? 许多国内外报刊、专著刊登了一些作者根据分析、推测或误传而写的文章,报道了众多的“友人”,有的说“意指杨开慧”,有的说“可能是李淑一”,有的说“指华国锋”;乐天宇同志1982年说是“答乐天宇”,不久又说是“答乐天宇、李达、周世钊”,后又说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以谁为本?说来话长。中国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春秋时期即提出了“民为邦本”、“以人为本”的口号,这从表面上看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但实际上由于存在着鲜明的阶级分野,存在着剥削制度,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压迫的地位,难以享受人的尊严与价值,不在“为本”之列。在欧洲中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潮里,作为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这里的“人”无疑指人类,指全体社会成员,而当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根本没有做到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本。  相似文献   

5.
关于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 ,近来不断被舆论提及 ,比如谁来审计审计署 ?谁来检察检察官 ?这的确是监督链条中一个容易“掉链子”的重要环节。 2 0 0 4年 7月 15日的《北京娱乐信报》报道 ,为防止对检察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出现“掉链子”的情形 ,北京市检察院公诉处向检察官家属发放了“检察官家属联系卡” ,或称“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卡” ,上面设有对检察官交友情况是否满意、其是否经常晚上外出以及节假日是否经常不与家人在一起等项联系内容 ,以此来增加检察干警加班以及工作日外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的透明度。为遏制检察官自身发生的腐败 ,…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孔子评价子张“师也辟”的“辟”,过去多被理解成邪辟或巧慧善佞,即使有被视为偏僻的.也是指其偏于博爱容众的一面。实际上“辟”指的是子张的偏异求新、逾越常理的性格表现,《论语》中子张的许多言论可以证明。  相似文献   

7.
一、“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1霸权主义  “霸权”一词最早见之于希腊文,用以指古希腊的一些大的城邦对其他城邦的控制。中国春秋时期所出现的群雄争霸斗争也称为霸业和霸道,后来,“霸权”一词被引用于国际关系学。“霸权主义” 是指一个国家凭借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优势,在全世界或个别地区破坏、控制他国主权,谋求统治地位,妄图在世界上称王称霸的政策。在世界舞台上,美国的形象并不光彩,被第三世界国家公认为是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  美国的霸权心态形成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上月踢完的南非“世界杯”没有中国队,也没有球王和“巨星”,赢家只是一条章鱼——预测8连中,100%准确率。人类则往往“看好”谁,谁就先“回家”。而给众多不得不过“夜生活”(因时差)的中国球迷印象深刻的恐怕还是“国嘴”。甚至有央视解说员被网友封为“口误帝”。  相似文献   

9.
杨澎 《今日广西》2008,(19):52-53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样,同时执行多份Case,加班无数,牺牲假日,当个赚钱机器……”近年来,国内各大论坛上,“working poor”一词开始流行。“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相应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在抱怨自己是“穷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是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113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  相似文献   

10.
马明高 《人权》2002,(5):55-55
人权这“玩意儿”,近几年在全球被高声地叫喊着,而且有越叫越凶之趋势。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弱小的饥寒交迫的国家和民族不多吭声,而那些日子过得滋润发痒痒儿便去这个国家放几炮那个地区打几枪的超级大国的“高级公民们”,却比谁都叫喊得凶,仿佛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叫嚷着这个国家侵犯人权了,那个地区没有自由了。 人权到底是什么?那部著名的《世界人权宣言》中阐述得再清楚不过了。其第一款中说:“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第二款中又说:“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藉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人权概念是有所指的,不是你想怎么就怎么,你觉得怎么开心就  相似文献   

11.
“公安”与“警察”,在我国都是有着丰富内涵的概念。“公安”,首先应有的含义是为了强调“公”的一面;其次“公安”是指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治安理念的“公安制度”而被提出;再次“公安”是指治安主体维护社会治安所追求之目的或理想状态;最后“公安”是指我党的“人民公安理论”。“警察”也是一个具有多层涵义的概念,但一般是从主体的意义上讲的,即国家所设立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机构及其人员。  相似文献   

12.
在广东湛江,红色政权下的“黑市”,演义着举世注目的精彩:堂堂正正的人民政权、地方政权、中国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在光天化日之下,黑帮分子若看谁“长的不顺”,就会出手打爆人家的眼珠;开着磁吸警灯的轿车,可以毫无顾忌的横冲直撞;黑帮走私分子,可以公开标列海关放行的税价,谁不交“税费”就会被吊进鱼塘灌水、或活生生的被挑断脚后跟筋;黑帮眼中,公安局、派出所、海关、边防、村委会、政府机构就是他们属下的几个“档口”……陈同庆在湛江横行近10年之久,不仅黑市“交易”权利,还公开“交易”执政共产党和政府的“官”,百姓的投诉先是象雪片般的飞向北京、省委,后是“万马齐喑”,因为“十年树人”的陈同庆已经长“大”……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06,(4):59-59
“东风吹,战鼓擂,现在的世界谁怕谁。”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号角吹响了。这是一场由毛泽东错误发动、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14.
肖永明  戴书宏 《求索》2013,(8):113-115
在理学视域中,“中”可以从“时中”与“在中”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内心情感尚未表现于外在行为,能够恰如其分。无所偏倚.这是“未发之中”,或称“在中”;另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已发之后,表现于具体行事过程中,恰到好处,各得其宜,这是“在事之中”或称“时中”。二者之中,“在中”为体,“时中”为用。“和”实质上指的是“时中”的状态.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与“和”的关系中,“中”是“和”的本体,“和”是“中”的发用。“和”的修养功夫必须落脚在“中”.不能仅仅关注“中”的显发状态而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其基本思路是“由中而和”。由于“中”并非实体.没有具体的实指的内容,需要通过“诚”,才能达到“中”的状态。“诚”是“中”的根本,而“中”是“诚”的外在显发。简言之.即“诚”能达“中”,由“诚”而“中”。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11,(17):59-59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与“西”这两个方位词,总是与“眷”与“秋”这两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在唐诗宋词中,“春风”总是被说成是“东风”,“秋风”又总与“西风”相关。如李白的诗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清代的纳兰性德的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毛泽东诗词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都与古诗词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6.
自毛泽东六十多年前提出“党八股”问题,并著文反对以来,谁都知道“党八股”就是“套话、空话”的代名词。“党八股”虽然谁都讨厌,可谁都反它不掉,至今仍盛行于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成语“班门弄斧”,一直是用采比喻有的人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我们到某些学校,或叫新教师教一节公开课,或请青年教师谈谈工作经验,也每每会听到“请老同志干吧,我们不敢班门弄斧”的答话。说这种话的人,有的确属谦虚,但有的却以此为托词,一推了之。对此.想起一句俗话:“下棋要找好棋手”,意思是跟高手下棋,才能暴露自己的弱点,便于就教于行  相似文献   

18.
瞿见 《思想战线》2024,(1):83-97
传统契约文书的研究随新材料的大量刊布而不断发展,但契约研究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即这些契约是如何制作的,尚缺乏充分讨论。在多数契约均为“代笔”的情况下,上述问题的重点在于考察契约的代笔方式为何。就此,清水江契约中的“依口代笔”与“依稿代笔”可以成为分析的关键:相较于旧说,前者并非指“依口录词”,而应被理解为“依议写契”;后者亦非“照词抄誊”,而是指依契约议定而完成草稿誊正。据此,代笔写契的性质不应是“听写”或“誊写/抄写”,而是具备主体表达可能的“书写”,代笔人的角色因而也远非“打字员”而已。在此意义上,契约并非完全是“记录”,而有可能是被“书写”的,关于其性质的理解或应从事实记载转变为一种“说法”或“叙述”。  相似文献   

19.
“吃粮”     
成语“钩心斗角”(“钩”亦作“勾”)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贬义词,人们经常用其来比喻用心机、互相排挤倾轧的行为。其实,“钩心斗角”最初不是指这种不好的行为,也不是一个成语。“钩心”和“斗角”是两个古代建筑学术语的并列拼合。“钩心”是一种建筑形式,“钩”是钩挂、钩住的意思,指屋顶建筑构件之间相互牵引或连接;“心”是指宫室房屋建筑的中心部位。“斗角”是另一种建筑形式,“斗”是碰撞、接触的意思,“角”指建筑物的檐角。当某一建筑群既有“钩心”又有“斗角”的时候,便称为“钩心斗角”了。  相似文献   

20.
<正>古代三姑六婆都指的是哪些人?在日常口语中,“三姑六婆”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用来泛指社会上各色各样的女人,带贬义。那么,“三姑六婆”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三姑六婆”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明代一位叫陶宗仪的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份。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也写道:“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三姑六婆”在当时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