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分析方法给反垄断执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其"唯效率论"的主张不仅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在实践中也面临很多挑战。本文通过对实质公平在反托拉斯法价值体系中地位的历史变迁的考察,提出在现代反垄断法中,实质公平可以填补配置效率价值功能的不足,配置效率辅之以实质公平,可以保证在两价值目标的互动与适当张力中实现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平衡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反垄断法作为维护市场市场秩序的法律,通过保护竞争实现其价值。一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是多元化和动态的,而非单一和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由于不同的经济政治条件,其价值目标的侧重点也有所变化。当前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应是效率和公平,并且是个体效率与社会整体效率统一基础上的整体效率和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相统一上的实质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社会现实中较严重的不公平决定了公平价值应优先于效率。  相似文献   

3.
赖镜华 《法制与社会》2010,(34):324-325
反垄断法所体现的公平是实质公平。本文在论述公平价值的内涵以及公平价值之所以是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之一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公平价值在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之间、垄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以及公平价值与配置效率发生冲突时的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4.
论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宏伟  魏炜 《法学家》2005,19(3):92-98
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历史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的体系.从反垄断法的成因来看,我们认为,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包括建立和维护自由、有序的竞争秩序的基本价值目标和实现社会整体经济效率与社会实质公平的根本价值目标.这些价值目标既存在着一致性又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可能.对于哪种价值优先,我们应依据"平衡协调"与"社会本位"的理念和原则并结合国内国际形势,作出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欧美学者论及反垄断法的价值有自由、公平、民主、效率、应付通货膨胀、保障国家安全、提供社会保障等学说,但为大家所公认的基本价值目标只有自由、公平与民主。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目标所决定,我国反垄断立法应以保障经济自由、促进社会公平为基本价值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草案)》将提高经济效率作为其首要价值,这是把美国反垄断法的目标嫁接于我国的反垄断制度之上,实属张冠李戴。如此规定不仅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相悖,而且在执法与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  相似文献   

6.
为从总体上把握反垄断法的实质,克服反垄断法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需要探究反垄断法的价值之维。本文从法的价值理论和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域外经验,提出我国应把整体经济效益作为反垄断法的终极价值目标,其次是消费者利益即公平,再次是竞争。如此的价值位阶安排,才可充分体现反垄断法的本质,有利于反垄断法作用得到切实、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7.
李剑  王茜 《当代法学》2012,(5):118-123
我国于2008年实施的反垄断法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反垄断法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竞争自由的社会价值。这三个社会价值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其中经济效率是基础价值,而社会公平和竞争自由在价值体系中则属于核心价值,作为经济效率的上位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晗 《法制与社会》2010,(3):195-196
反垄断法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竞争,而是要更好的保证市场的竞争。制定反垄断法是维持秩序→保护竞争→效率,这个效率的结果就是大家得益,也就是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效率问题,着重探讨了垄断下的国有企业不具备竞争力的客观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借由反垄断法来提高企业效率,使国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制订反垄断法的目的,也是我们当前函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折喜芳 《河北法学》2006,24(4):48-53
在<反垄断法>即将出台之际,讨论我国反垄断法的价值有着极其必要的现实意义.反垄断法保护竞争并不是目的,而其仅仅是实现社会经济效率这一反垄断法终极价值的基本手段之一.而且反垄断立法不应并列多重价值目标,而应将经济效率作为根本价值目标,这是适应我国发展规模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反垄断法中规制行政垄断的必然要求,同时也符合世界各国反垄断立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谢国旺 《河北法学》2011,29(10):51-58
分别对竞争公平价值和社会公平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并对二者的关系也进行比较研究。社会公平价值是受高位阶法律规范或者宪法规范保护的高层级价值标准,竞争公平是受下位经济法保护的低层级价值标准,当二者发生实质冲突时,社会公平应当受到优先保护。社会公平价值标准高于竞争公平价值标准是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二者的冲突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只有发生实质性冲突时,社会公平价值才优先适用,反之,竞争公平价值应当在经济法领域中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公平与效率都是法的价值,如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结合相应的法律规定,具体分析在不同的法律规定下,不同的权利配置方式怎样体现了或效率优先或公平优先的不同价值取向,并以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为视野,试图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达成一种协调和平衡,使得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目标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王翀 《政法论丛》2015,(3):138-144
对于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而言,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与主张,自然也就存在着冲突与协调。反垄断法律制度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在以社会为基点的整体效益价值、以消费者为基点的公平价值、以企业为基点的自由竞争价值等诸方面,这些价值目标在经济理性的作用下,不断呈并存、竞争和融合的矛盾运动之势。由于这些目标在性质上有差异,因而反垄断法在追逐这些目标时,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上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从优化反垄断法的功能角度来讲,我们有必要对反垄断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冲突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3.
纵观美国反垄断法价值目标的变迁史,其价值目标经历了从崇尚自由到保护竞争后来又转变到追求效率。本文认为美国的反垄断法价值目标在不同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必将对中国反垄断法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在平衡利益冲突和化解社会冲突的同时,就意味着对公正、秩序、效率等价值的追求。在现代社会,经济法无论是在观念实体还是制度建构中,都是有其所赖以为基础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的一套价值准则作为法律制度的内在价值加以固化的。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法价值目标可以表述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在利益语境下,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实质是以社会整体效益的最优为根本价值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普遍化、持续化。  相似文献   

15.
对反垄断伦理的研究能够给反垄断提供更加深刻的解释力。竞争正义是反垄断法的伦理基石,反垄断法研究必须解答何谓正义的竞争这一问题。竞争自由是竞争正义的前提条件,竞争效率是反垄断法的核心理念,竞争公平是反垄断法永恒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和技术产业的不断更新使反垄断法在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这一领域中的存在价值遭到了质疑,有人认为市场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就能保持平衡,反垄断法的执行在这一领域中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空间。但是从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法的一般关系来看,反垄断法与知识产权法已从冲突走向统一,而效率正是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垄断法的共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经济法价值的根本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价值是法律价值的子系统,它可以包括公平、效率、秩序等内容。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经济法应以公平作为其价值的根本取向。不仅如此,还应通过各种制度设计保证公平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体系是多元的,保护公共利益是反垄断法最高层次的目标,对其他目标具有概括和补充的作用。虽然我国反垄断法没有对公共利益做出具体的界定,但是通过列举的方式表明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相关的事项可以作为公共利益得到反垄断法的豁免。  相似文献   

19.
欧盟企业合并审查中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是竞争法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现今合并实质审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的合并效率审查从最初的很难在实践中发挥效用,到全面的加以认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查规范。欧盟将符合消费者利益、合并特有和可证实性作为效率认可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反垄断法》刚刚生效,相关规范还很笼统,欧盟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的相关立法和文件的出台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饶粤红 《法制与经济》2008,(12):70-71,73
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体系是多元的,保护公共利益是反垄断法最高层次的目标,对其他目标具有概括和补充的作用。虽然我国反垄断法没有对公共利益做出具体的界定,但是通过列举的方式表明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相关的事项可以作为公共利益得到反垄断法的豁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