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机制问题进行研究,把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分为推动力系统、牵引力系统、支撑力系统和政府职能自我更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建政府职能转变动力机制概念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对政府职能转变动力进行分析,建立政府职能转变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主要指标进行仿真.研究发现推动力系统和拉动力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政府职能在不同的转变动力水平下呈现不同的转变特征,政府职能将最终收敛于一个稳定水平,可以视为政府职能的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处于关键阶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新型政府职能,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研究我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现状,探讨为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原则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  相似文献   

3.
转变政府职能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被不断重申,这印证了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导致政府职能转变难的深层原因在于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传统政府职能已成为了一种路径依赖。为切实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应着力于打破利益格局、改变绩效考核体系、注重政府职能的具体化等,以阻断政府职能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4.
转变政府职能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被不断重申,这印证了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任务的艰巨性。导致政府职能转变难的深层原因在于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传统政府职能已成为了一种路径依赖。为切实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应着力于打破利益格局、改变绩效考核体系、注重政府职能的具体化等,以阻断政府职能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5.
侯德功 《工会论坛》2006,12(6):121-122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是建立现代行政管理体系的客观需要。要认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艰巨性,明确对政府职能进行界定,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6.
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我国政府改革的重点,政府职能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对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找到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信用构建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 ,也与当前政府信用的构建密切相关。文章对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信用构建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指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是政府信用缺失的结构性原因 ,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构建政府信用的重要途径 ;与此同时 ,构建政府信用又能促进政府职能的顺利转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在本世纪面临的艰巨性和挑战性,继而简单回顾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当前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深层原因,重点探讨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基本任务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完善程度,决定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本文首先分析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性,继而简单回顾了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进程,最后重点探讨了进一步转变我国政府职能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由于体制转轨的复杂性和改革的渐进性,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任重道远。就中国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来看,传统行政观念成为制约政府转变职能的主要因素,政府职能转变首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建立"公民权利为核心并优先考虑弱势群体利益"和"生态本位"的行政观念,这是突破政府职能转变制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职能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政府职能研究中的一个缺陷,就是只从职能的数量上研究如何减少,而忽视了对政府职能性质进行变革,这是我国政府职能研究难以进一步深入的原因。从政府职能性质特别是从“服务”视角研究政府职能具有积极意义,这是深化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我们继承人类先进文化成果的需要,也是我国与WTO规则接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实施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切入点,必须明确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特征,正确理解电子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并从改变传统行政观念、转变政府职能、重建组织结构、优化政府业务流程、推进协同政务、提高网站服务功能、完善公共服务优质供给的程序性制度、加强公共服务理论研究等几方面综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3.
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中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社会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化改革使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由一元化向二元分化与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市民社会和民间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家——社会二元分化的背景下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做到合理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界限,提升政府能力,实现制度创新,服务行政,培育市民社会等五个方面,并最终把“善治”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落脚点和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4.
产生于19世纪西方国家建立的以低消耗的廉价政府"小政府"模式,经过历史的扬弃,发展成在权力、职能、规模上受限的政府.当代意义上的"小政府"是指机构精简、职能有限、权力受限的政府.许多对"小政府"的质疑和批判,皆源于对"小政府"的内涵误读为小政府必定不是强政府、小政府模式已陷入困境、小政府是乌托邦,没有用动态的观点去理解.只有科学理解这一模式的内涵,才能明确其对当前政府改革具有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体制;培育公民社会,扩大社会自治能力,限制政府规模等指导意义.当今,政府有效性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有效政府成为"小政府"模式发展的向度.  相似文献   

15.
论“服务型政府”在行政法上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一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命题。“服务型政府”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视点和维度。从行政法的角度来理解“服务型政府”,同样存在诸多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其基本内涵和外延也呈现出诸多不同,不宜一概而论。在行政法上,“服务型政府”并非法的概念,而是一种价值导向理念。它不仅指导以狭义的“服务”等给付为其职能的政府,而且还指导以惩处、强制等规制为其职能的政府。它要求政府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人民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保障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以前,强调政府权力"有限"一直是西方宪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主旋律.经过世世代代的经验积累和理性思考,人们终于在近代初期摸索出一套以分权制衡为主体构架的限权机制,权力滥用与腐败的潜能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政府"有限"论作为一种政治信仰和政策选择也被推到了顶峰,政府"有为"的作用和意义被严重忽视,结果导致诸多负面效应.于是,从20世纪起,西方各宪政国家纷纷摒弃了片面强调"有限政府"的"消极宪政"模式,转向努力寻求"有限"与"有为"平衡的"积极宪政".这种发展趋势至今势头不减.  相似文献   

17.
“政府职能及其模式”是政治学和行政学的永恒课题,因为,只要存在着政府,就必然存在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政府如何主动地处理这一关系,就是政治学和行政学长期思考的问题。如果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解释框架窥察,可以发现:农业社会的“政府职能”和国家职能是浑然一体的,不存在政府职能模式研究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职能及其模式研究是与工业社会中管理型政府的诞生与发展相伴的,其中保护型和干预型的政府职能模式是管理型政府的两种典型化职能模式;随着“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在后工业化进程中的出现,一场对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进行研究的热潮正在掀起。  相似文献   

18.
"无理由退货"是一种刚刚兴起的厂商的市场创新形式,是一种新的非价格竞争手段。用经济学的方法尤其是采用博弈论和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无理由退货"中厂商的利益函数以及它们的策略互动,可以看出厂商从事这种行为的动机。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对该市场行为进行约束,其动机是促使市场行为向增进社会总福利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9.
县级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其职能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和依据。陕西县级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供给不平衡问题。其中,西安市县级政府维护性公共服务支出、经济性公共服务效率及社会性公共服务职能指标均是影响陕西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分析并探究西安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成因,以期建立健全陕西县级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20.
没有控制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政府权力应受到控制已成为世界各法治国家所遵从的一条公理.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张性、执政理念转变的必然性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有限制政府权力之必要.实现法治国家首先要求对政府权力有所控制,通过诉讼(行政诉讼和宪法诉讼)对政府进行控制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首先要弱化权力崇拜、强化行政服务,其次要完善行政诉讼法、加强对政府的监督,而宪法的权威性和至上性决定了通过宪法诉讼是控制政府权力的首要选择.我国在完善行政诉讼的同时亟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