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是社会主义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实践的唯物主义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以统筹深入的系统策略辩证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确保了我党科学决策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概念所起的标志性作用,马克思新世界观的成熟同样离不开实践所起的奠基性作用。实践是马克思终结传统形而上学的利器,但将实践奉为至高无上的宝物,同样也是在塑造一种低级的形而上学体系。实践与唯物主义并不是同一层级的哲学范畴,将它们并列起来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原意,实践是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与唯物主义哲学范畴有本质区别。实践唯物主义在取消实践与唯物主义范畴区别的同时,也将自身限定在了非哲学世界观范畴,沦为感性经验性概念,无法刻画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丰富意蕴和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实践唯物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体现;面向未来是实践唯物主义思维取向的基本体现;敢闯、敢试是实践唯物主义精神实质的基本体现;尊重人民的实践是实践唯物主义党性特征的基本体现。正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唯物主义内在本质使其成为革命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走向新的辉煌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中,实践指的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改造性、物质性是实践区别于意识活动的最深刻的本质特性.正是实践,构成意识的现实物质基础.把实践区分为"认识性实践"和"改造性实践",实际上就把"改造性"看做只是某些实践而不是所有实践所具有的本质特性,把为认识提供现实基础看做是某些实践而不是全部实践所具有的功能,这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范畴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5.
李达的“实践唯物论”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论"。最终形成了强调"实践的唯物论"而更重视作为认识论的实践的理论特色。李达的"实践的唯物论"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要坚持学理性与实践性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哲学基本问题、核心范畴和逻辑结构三大转换,从而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体系是广义认识论。开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宣传和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被视为列宁的"理论遗嘱",列宁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战斗的唯物主义。在哲学思想战线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同一切党外的唯物主义者建立联盟,同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对最新的科学成果进行哲学总结,继续探讨和发展唯物主义,共同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列宁的这一思想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作为马克思原生态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原发语境,可以判定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我国的实践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理论偏颇。反思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纷争所导致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旨与科学内涵的分化与对立可知,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并非只强调人的主体性而否认历史必然性的纯粹的"行动"哲学,而是"现存世界革命化"的理论主旨与历史必然性的科学内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规定性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运用“实践追溯方法” ,从历史判据、基本观念、总体性范畴、科学体系、历史观的核心、实践的辩证法、整合相关讨论的积极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际成果以及 2 1世纪中国主导性的哲学精神等九个方面 ,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规定性是以科学实践论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李楠  高燕宁 《前沿》2010,(7):36-38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凸显马克思实践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确立出发,梳理了马克思扬弃传统实践观,建立科学实践范畴的理论发展过程,阐释了马克思实践哲学所具有的世俗性、批判性、历史性的理论特点。任何理论的价值都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马克思实践哲学体现着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深刻把握,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探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能够更好地以理论的方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
12.
The world economy is currently under pressure due to in-depth structural adjustments in the wak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from which its recovery has been much slower than expected.Some countries are still absorbing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the crisis such as deep debt and high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来临.世界文学是当今全球化的伴生物.应坚定地支持世界文学这项计划.然而,要想发展并建立起一个完善严密的世界文学学科,目前的语境却与历史上其他时期的语境--比如说两个世纪之前歌德倡议阅读世界文学的那个时期--具有很大差异.我们今天面临的最大的语境便是全球化.世界文学至少面临三重挑战:一是翻译的挑战;二是表述的挑战;三是如何对"文学"定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是世界各国均面临的一个突出的严重社会问题。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未成年人犯罪都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中。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正日益集中在一些严重犯罪中,且有犯罪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类型多样化、少女犯罪迅速增长、涉毒犯罪日益严重等趋势。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从根本问题入手,研究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即是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林宋  晓亦 《北京观察》2007,(4):20-22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的农村相继城市化,称谓上农民变成了居民,户籍上农业户口变成了非农业户口。然而,称谓的变化并不代表他们真正成为城里人,户籍的变化也并没有使多年的农民生活方式马上变为市民的生活方式。这种称谓与实质、身份与生活方式的不统一,导致许多问题与矛盾的产生,直接影响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与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The Chinese Dream in Full Swing Speech Extrac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ialogue on the Chinese Dream ForumTHE Chinese Dream encompasses four main visions:a renewed,powerful China;a civilized China governed by equality and fairness;a harmonious China in which all social strata coexist peacefully;and a beautiful China with a clean environment.Despite China’s well-known difficulties–pollution,corruption,and economic inequality–China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其实,哲学史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际上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8.
社会各界对我国的监狱立法一直都很关注,监狱法之升格也是监狱系统的美好愿望,但监狱法要升格为基本法律,其条件尚不具备,一是监狱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具备普遍性;二是监狱法律制度不够完备;三是立法不应有功利性.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学理论中的社会权利贫困的视角,分析当前农村中失地农民的社会权利缺失,即探讨失地农民社会权利的内容、获取渠道、获取机会的不足以及制度保障中的缺陷,还有失地农民对社会权利的认知贫困,从而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解决好人口问题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关键.养老问题是解决好人口问题的重要方面.首都面临的养老问题中,有两方面工作不能忽视:一是为了稳定低生育水平,更好地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问题;二是推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构建和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