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民主选举是乡村民主治理的起点,在乡村民主治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因此,学界对民主选举工作仍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当前,在民主选举的操作层面,选举前准备工作不细致、不充分,竞选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违规、违法现象,对选举结果的有效性确认与处理存在不作为现象;社会转型中农村选民素质下降导致选举质量降低;民主选举造成村庄共同体的分裂与对立。为此,应从规范各主体角色及行为边界、强化问责制、培养选民民主精神三个方面推进民主选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选村干部如何用权农村直选以后的话题●叶俊东苏杰周树贞编者按:本刊第16、21期分别刊发了有关农村民主选举的报道,总结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再就村务管理如何体现民主,以巩固民主选举所取得的成果,编发第3篇报道福建省沙县高桥镇官庄村与全省...  相似文献   

3.
采访札记     
《瞭望》1997,(22)
福建省自1989年开始的村委会直接选举,已历4届,在不断总结经验和试点的基础上,选举办法日臻完善。特别是今年的选举,作了十几项改革,包括:给外出选民邮递选票,候选人资格审查,预选,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说,取消委托投票、实行一人一票,实行秘密划票,全部差额选举,等等。全省15072个村,已有98%的村做到了类似际口村这样的选举。省民政厅基层政权建设处处长张孝敢说,福建村委会的选举程序很规范,民主程度很高。此言不虚。已有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  相似文献   

4.
李洁 《学理论》2010,(10):40-41
在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现象严重。贿选已呈多发性、形式多样化、组织严密化、操作隐蔽化等特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经济的因素、制度因素,也有农村社会结构及文化等因素。治理这种现象,首先在于培养村民的民主意识,其他则要合理划分村委员会的职能、加强对选举的监督和对贿选的处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如东县公推直选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以合理的阶段安排和周密的机制设计为依托,倡导以多元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来孕育公共理性和公共行为,调动了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通过党内基层民主推选出合格人才,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成功实践。这启示我们:发展党内基层民主选举,信息充分是基础,主体能力是根本,选举程序是关键,公开竞争是动力,浓厚氛围是保障。  相似文献   

6.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村委会选举作为我国最大的基层民主选举,开创了我国民主选举的先河。继续做好村委会选举的对策:(1)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村民民主与法制意识;(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因谋取眼前利益而参选的行为;(3)健全和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法律法规,保障村委会选举有法可依;(4)加大对选举的监督力度,使选举更加透明化;(5)实行公开演讲制度,避免村民投票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7.
王京 《瞭望》1998,(14)
美国观摩团眼中的中国基层民主选举本刊记者王京近几年来,国际上一些研究各国地方选举的机构频频将目光投向正在中国农村进行的村委会选举。三月上中旬,应民政部邀请,由选举问题专家组成的美国卡特中心代表团一行八人及数名西方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在组织指导上越来越科学,在程序操作上越来越规范,在选举结果上也越来越符合民意。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实践的不断深入,选举中出现的问题也日渐增多,尤其是近两年的镇村合并导致农村的选举情势更加复杂、派性斗争愈发严重。如果处理不当,将会进一步影响到农村的政治稳定和基  相似文献   

9.
正村级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环节。选举与被选举,也是村民参与政治的重要体现。笔者在近几届的村委换届选举时深入农村全程跟踪调研选举过程,发现当前的村级民主选举确实在不断进步,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村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选举程序日渐规范,相关的法律和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选举的难度也在加大,无序  相似文献   

10.
宗派控制的民主选举黑恶势力通过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控制农村基层政权,是目前黑恶势力侵入农村政治领域的特征之一。在湘南某市这次集中整治的40个黑恶势力控制的村中,有近20名村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也有了实质性的完善和发展。把握农村“两委”换届选举情况的变化规律,对于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提高选举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年农村“两委”换届前,乳山市从选举工作发展变化的视角,组织了专题调研活动,形成了一些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中国乡村基层村庄民主选举备受学界关注,学界分别从乡村治理、制度变迁、政治民主等角度考察这一问题。然而这些考察忽略了一个重要维度:乡村公共性主题。笔者认为这一主题才是乡村选举的实质和意涵。通过Y村选举及修路等涉及村落公共事务的个案,笔者考察当前村落选举与村庄公共性生产、村落公意和共识的关系,文章认为当前基层乡村依然延续了差序式的公共性生产模式。这种公共性生产模式与通过选举运作生产公共性的模式之间具有内在张力,正是这种张力导致试图透过西式选举达成村落公意和民众共识的设想在重建当代乡村公共性实践中遇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洁 《学理论》2014,(3):11-12
政治冷漠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尤其是在基层的农村。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已经施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普遍的政治冷漠是阻碍民主选举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河南省濮阳县胡庄乡黄村2013的选举为例,剖析该村政治冷漠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村委会选举与农村民主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是农村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但村民自治、民主选举仍存在不少问题,应通过政府推动、制度推动、群众推动等方式促进农村民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历经20多年乡村选举实践,我国农村在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建设、深化农民民主意识与推进民主化进程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乡村民主选举的质量与成效也不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基层权力、利益博弈与乡村社会势力成为影响当前乡村民主选举的主要因素。三种因素的交叉影响,致使乡村民主选举的公信力下降。因此,当前任何致力于推进乡村民主化进程的努力,都应体现在对这三种主要影响因素关注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傅利利 《学理论》2009,(10):100-101
中国的民主政治选举制度包括了基层的直接选举和中央的间接选举,民主选举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央和地方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的时候,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服务。本文通过对Z村选举这一案例的分析,提出了有效解决家族利益集团行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民主选举是推进党内民主最基本的环节。公推直选为民主选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拓宽了选好用好干部的视野。公推直选要长效化,势必要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国两制”下的民主选举———港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侧记●本刊特约记者孙承斌1997年12月8日上午11点30分,100多位中外记者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了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又一历史盛事:香港特区首次以独立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9.
村选举与农民的政治、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对于促进农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凸显出的问题恰恰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中部地区J省若干村选举的个案考察,认为村级选举中表现出两种障碍性因素值得关注:一是内在的投票惯性心理促发的村民理性投票的实践困难;二是外在的体制惰性形成的利益共同体阻碍了村庄精英的正常循环,从而使得村级选举缺乏必要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当前应该从民主政治理念的引导、民主政治实践的规范化与公开化、农村公共领域的培育等几个方面,着力促进村级选举和农村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和处理村民选举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选举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村民享有的“四个民主”权利之一。然而在村民选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反选举程序的行为问题,扰乱、破坏选举的行为问题,贿选问题,承诺问题,宗族、派性问题,选民资格问题以及候选人资格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选举才能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