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族音乐文化是在伊斯兰宗教音乐的基础上又大量吸收中国民间音乐而形成的有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形式。回族音乐文化包括宗教音乐文化与民家音乐文化两种形式。在社会转型时期,回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回族音乐文化传承存在人才匮乏、面临着现代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等问题。指出回族音乐文化传承必须立足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作用、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等。  相似文献   

2.
明代对回政策与回族民族特征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对回政策既宽容优待,也强制同化,客观上有利于回族民族特征的形成.民族特征是以文化认同为基础,文化要素基本上等同于民族构成中的客观因素,明代中后期回族文化认同体系已经形成,这就表明回族的民族特征随之形成.回族文化的本土化进程在明代中后期已经使这个人群有了区别于其他人群的自我认同体系,这时回族成员的客观认同和主观心理归属都得到了确立.  相似文献   

3.
自元、明至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云南藏区的回族逐渐适应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强势的藏文化逐渐融入其原有文化中.这些藏区回族在吸纳藏文化的过程中,也奠定了藏一回两个民族和谐、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从文化变迁理论来看,文化是族际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超越族际边界羁绊的一种动力,不同族群的文化变迁与族群的变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南藏区回族(藏回)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藏族和回族文化的亚文化,其群体也形成了一个亚族群.  相似文献   

4.
马宏伟 《前沿》2012,(21):129-130
西部民族体育是我国民间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谱系价值及其未来走向进行分析有助于整合我国体育发展的整体基调,并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区域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首先阐述了西部民族体育的西北谱系、青藏谱系和西南谱系,然后就西部民族体育的文化特征与文化价值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西部民族体育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土家族“哭嫁歌”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种民间音乐形成的文化渊源,重点剖析了“哭嫁歌”独特的音乐文化特征,并探讨了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传播功能,认为它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宣泄心中真情实感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应超  田敏 《理论月刊》2008,(3):89-92
九江市回族以其回族绝对人口少、分布相当分散的特点,成为一个研究散杂居回族的研究个案.笔者通过对其族群认同和族群关系的现状,特点及原因分析,阐述了其不同于西北"典型回族"的不同特点,并且希望通过对九江市回族的族群发展现状的反思和发展趋势的展望,引起更多人对城市散杂居回族发展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回族自先民以来主要经历了“伊斯兰宗教文化模式”、“回族伊斯兰文化模式”两个主要时期。当前回族文化模式正在向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兼收并蓄中外文化的“开放型回族新文化模式”方向转型。回族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部分地区的文化“断裂”和整体上对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吸纳不足。本文认为,回族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要自觉更新以适应新的时代,要了解世界文化并成为其构建的组成部分,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黎族民间音乐传承的现状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厚宇 《新东方》2012,(1):31-36
黎族民间音乐传承处于衰微状态,乡村城市化使黎族民间音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功能丧失导致传承断裂。增强黎族人文化自信心,发挥代表性传承人作用,强调对未纳入非遗名录的黎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挥非代表性传承人作用是黎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西北回族历经唐宋元明时期的发展壮大阶段,期间的蕃坊制和教坊制为其基本的宗教组织形式,但发展缓慢。明代兴起的经堂教育推动了回族内部的宗教联系,至清代前期,其突破了教坊制的分散性,建立了门宦。故经堂教育的兴起推动了门宦的形成,而门宦制度赋予教坊以组织联系,这种互动使得回族社会进入明显的组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对于传承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解读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所蕴含的价值,从价值的来源和应用途径划分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所蕴含的内外在价值。从内在价值来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从外在价值来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具有研究、教育和商业价值。基于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解读,提出了传承与创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青海西宁塔尔寺中的节日活动中,有诸多藏传佛教的表演、宗教仪式、舞蹈形式,这些都和宗教音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并围绕着佛教的教义、法事展开,折射出一种宗教文化的活力。最为常见的舞蹈表演,受到宗教情感与民间音乐的影响很大。这篇文章从塔尔寺舞蹈音乐的语境、特征、内涵等恒定、变异方面,透视来自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透视佛教音乐在青海的发展、变迁概况。  相似文献   

12.
民间教育是与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相对的原初性教育样态,在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民间教育比制度化教育的社会比重高,原因是少数民族社会较少遭遇"学在官府"的政策垄断格局,以回族民间教育为表率的普通民众享有非正规的民间教育没有停止过,针对回族民间教育的研究大多围绕变革发展之路,探讨少数民族民间教育的现代化对接,本文试图从民众立场及其话语运行系统分析回族民间教育的立身之本,反思当代研究对民间教育的功能性偏见,揭示了少数民族民间教育创造族人享用自身教育生活与教育智慧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岗仓  马丽 《人民论坛》2015,(8):172-173
回族的传统婚俗是中国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重要构成,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丝绸之路重镇—吐鲁番,自古以来就是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聚集区之一,其"回城"回族婚俗是历代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再现。通过对"回城"回族传统婚俗的透视与其文化渊源的探索,研究吐鲁番市"回城"回族传统婚俗表象之下的文化意义,对于保护、发展、传承回族传统文化以及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赫哲族民间音乐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也涵盖了民间说唱、音乐舞蹈、民歌小调与宗教音乐等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民间音乐源自赫哲人的生产生活,成为其增添生活乐趣、增加诗意的重要手段,为赫哲族的生存与未来发展汇聚了力量与士气。赫哲族民间音乐记录了赫哲人发展史,记录了不同时期赫哲人对生活的感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市依族民间戏剧文化,是指布依族的布依地戏、布依花灯戏、布依彩调戏、布依八音坐唱戏、布依傩戏为主体的总称。建国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得到社会的公认和发展,布依戏确立为一个独立的剧种,屹立于祖国戏剧文化之林。布依族民间戏剧是布依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布依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说唱艺术等发展的硕果。 布依族民间戏剧文化、无论是布依戏或是布依花灯戏、布依彩调戏等,均有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有较为稳定的戏剧化曲调,有近百个民族剧目和移植节目,也有一定的虚拟表演程式和与此相应的戏剧角色及行当,是布依族民间音乐、舞蹈、表演和谐的统一体,在我国诸多的戏曲中是独树一帜的。布依族戏剧文化活动,在布依族聚居地区相当盛行,深受  相似文献   

16.
小县大文化     
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山区小县,用什么来吸引世界的眼球?天台提出了"小县大文化"的概念。在建设特色文化强县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天台就开始了民间文化搜集挖掘工作,开展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俗称三套集成)的普查整理工作。目前,搜集和挖掘的范围涉及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18个大类。  相似文献   

17.
云南回族历史悠久,服饰文化多彩多姿,做好回族服饰的征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回族由于受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服饰式样和色彩独特。回族服饰,从总体上讲,就是要求美观、简约、清洁,反对邋遢和过度装饰。禁止男子穿透明和丝织品的服装,反对妇女故意暴露肌体和戴首饰。回族服饰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服饰。回族由于与汉族数百年的文化融合,服饰已完全汉化或基本汉化,传统服饰已不多见。较多地反映着回族传统服饰文化特征的,就是清真寺的阿訇在宗教活动时穿的服饰。这种服饰,亦称“拜衣”。拜衣式样多种,有直领对襟、翻…  相似文献   

18.
吴杨漾 《传承》2015,(2):122-123
广东音乐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土文化的代表之一,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人文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弘扬广东音乐对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民风民俗背景下,由少数民族劳动者创作的民间歌曲或器乐,是少数民族属性和心理特征表征的具有民间特色的音乐艺术形式。在现代化、城市化与外来流行文化影响与冲击下,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传播面临许多挑战,亟待通过传播路径创新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进入老年之后的林松先生,似乎又重新焕发了学术青春。韵译全本《古兰经》出版之外,关于回族研究的文章频频见于报刊,历史、文化、宗教无所不谈。近期《回族研究》中有林先生的一篇《学坛漫步话“回研”》,是一篇对十年“回族研究”的回顾总结性文章,提出不少有益见解。成就方面如:“坚持原则并正面肯定几曾被非议甚至险遭否决的人物,如清代西南的杜文秀、马德新,西北的白彦虎等等。这些人物,在极‘左’或形左实右的气氛中,被肆意歪曲诬陷,遭受不白之兔,经过深入探讨争论,大体上已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而对今后的回族研究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