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山东农业“大跃进”运动以“出经验”、“出典型”、“出问题”而闻名全国,也是运动的重灾区,记述和研究山东的农业“大跃进”运动的历程,分析其影响,总结其经验,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曾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众所周知,“大跃进”运动是在批评1956年的反冒进和酝酿、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过程中发动起来的。那么,1956年的冒进与反冒进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3.
马海涛 《世纪桥》2014,(1):15-16
“大跃进”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次大胆尝试。钢铁作为当时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强弱的主要标志“,大炼钢铁”运动理所当然成了大跃进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其违背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大炼钢铁”运动注定是一场劳民伤财的闹剧。本文以苏州地区为例,通过对当地报刊及馆藏档案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对苏州地区的“大炼钢铁”运动的道路、方法、结果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述评,以期管中窥豹,丰富这一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孙学文 《党建文汇》2002,(14):20-20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随后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俗称“三面红旗”。本文对“三面红旗”的由来提供以下史料。  相似文献   

5.
试析“大跃进”失误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跃进”运动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尝试,尽管以失败而告终,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教训。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工作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同时还要坚持经济效益的原则,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龚格格 《学习导报》2013,(17):60-61
由于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经验不足,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提出一系列超常规发展的高指标,致使经济建设浮夸风盛行,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未经试点,全国农村普遍将小型的农业合作社加以合并,大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基本实现人民公社化。发动“大跃进”运动以及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主观愿望是希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实现跃进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运动是党在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速度问题上的一次严重失误。在“全面跃进”的口号下.科技事业也被带进“大跃进”的快车道.党中央号召全党全民大办科学、大闹技术革命,向科学的堡垒进军。实践证明.科技大跃进是党在探索中国式科技政策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曲折.违背了科学发展的规律.教训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想通过“大跃进”走出一条在中国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道路,通过人民公社探索一种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形式。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毛泽东一察觉到运动出现偏差,率先提出并带头纠正,以求运动健康发展。1958年11月2日至10日,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毛泽东在河南召开两次“郑州会议”,即是他发现并开始着手纠正错误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敢讲真话     
《党建文汇》2014,(10):1-1
1958年,“大跃进”运动逐步发展到巅峰,为了宣传“大跃进”的“丰收成果”,粮食亩产上万斤甚至几十万斤的报道时常见诸报刊、闻诸电台、而且相互比着往上抬。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加快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以尽早的实现国家现代化,1958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跃进”运动。运动提出要“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号召广大的人民群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大跃进”期间,考古工作连续召开会议,制定“大跃进”计划,颁布“大跃进”政策,推动考古“大跃进”由兴起到高潮。但到1958年底,考古“大跃进”开始调整,并逐步恢复正常。“大跃进”期间考古工作经历了兴起、发展、高潮以及最后调整的过程。其结果在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对考古和文物工作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毛泽东“大跃进”时期提倡“留有余地”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跃进"运动时期,针对高指标和浮夸风,毛泽东反复强调要"留有余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这一时期复杂的思绪脉络。在以"鼓劲"、"升温"为基调的成都会议和武汉会议上,毛泽东警示各地定计划要"务实"、"谨慎","留有余地",体现出热中带冷的思想方法;"大跃进"高潮阶段,对决策"1070万吨钢"的细致、多谋和谨慎,不仅体现了他要求"留有余地"的一贯思路,也表达出他对目标恐难实现的担忧和疑虑;"大跃进"纠"左"阶段,专门从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角度对"留有余地"进行阐述,不仅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也体现出思想方法上的提升和发展;"大跃进"反复直到结束阶段,毛泽东把对"留有余地"的思考,进一步放到了掌握工作主动权、提高全党领导国家经济建设水平的战略高度,体现出他认识上的更上层楼;"大跃进"运动结束后,仍持续不断地讲"留有余地",反映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速度和建设规律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河南与共和国一起迈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了新的探索。但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重大偏差,中国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挫折。为彻底摆脱困境,中央下决心纠正错误,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4,(1)
"大跃进"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次大胆尝试。钢铁作为当时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强弱的主要标志,"大炼钢铁"运动理所当然成了大跃进的核心内容。然而,由于其违背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大炼钢铁"运动注定是一场劳民伤财的闹剧。本文以苏州地区为例,通过对当地报刊及馆藏档案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对苏州地区的"大炼钢铁"运动的道路、方法、结果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述评,以期管中窥豹,丰富这一段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58年至1960年间,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大跃进”。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大跃进”运动的严重后果,让刘少奇痛心疾首,他开始反思这场运动,提出了许多切中时弊的意见和观点,尽力纠正“左倾”错误路线造成的损失,为国民经济的调整与恢复作出了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16.
大跃进民歌是大跃进运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为浮夸风、共产风提供了广泛的想象空间,体现出对于科学态度蔑视的社会心理,为大跃进运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政治话语规约下的变形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这种具有民族形式的诗歌体并没有成为新诗健康发展的起点,反而被进一步推向大跃进运动的狂热之中。  相似文献   

17.
试论1957年冬、1958年春农田水利建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7年冬至1958年春,以水利化建设为核心,全国开展了一场全民性的农田水利建设运动。这场运动以中共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新农业发展纲要为纲领,以反“右倾保守”和反“反冒进”为指导思想,以政治辩论开路.运用大兵团作战.标志着全国性的“大跃进”运动由此发动。这场运动所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新的发展战略理念和经济建设模式.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鉴于学术界对这场运动的研究尚不充分,  相似文献   

18.
徐功献 《党史博览》2013,(12):27-30
农村公共食堂是20-50年代中共在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程中,伴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而骤然兴起的“新生事物”。到1958年底,全国农村共建立公共食堂340多万个,在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公共食堂办起来后,尤其是公社化后曾一度实行“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而且提倡“放开肚皮吃饭”,这种建立在绝对平均主义基础上的公共食堂,其弊端很快就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江泽民是幸运的。虽然经历“反右”运动和“大跃进”,却几次幸免,相对而言安然无恙。在当时遭受“大跃进”破坏的中国,上海算是一个相对繁荣的“孤岛”。江泽民和妻子每天日子虽然过得艰辛,却十分平静。历经风险的他们充满希望,等待那些破坏性的政治运动离去。可他们哪里知道,等来的却是一场声势更大、破坏力更强的“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也是较早通过调查研究觉察到运动中出现问题并努力加以纠正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问题后,毛泽东多次召开会议纠“左”。面对一些地方刮起的“穷过渡”风,他强调要弄清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礼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强调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