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新的<婚姻登记条例>与旧的<婚姻登记条例>之立法区别为视角,揭示了婚姻登记制度变革后面的行政法理念更新.认为,行政法由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的迁移、权利自主与权力谦抑、行政的人性化与程序的正当化是决定婚姻登记制度变革的基本理论,也是引领我国行政法律制度进一步创新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司法鉴定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和司法活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南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1年11月29日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该<条例>对司法鉴定工作委员会的设立及其职能、司法鉴定分类管理体制的构建、司法鉴定机构的分层次管理、司法鉴定人的职业资格和执业证书管理、司法鉴定程序的规范以及有关法律关系主体的违法责任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本文侧重介绍了河南在司法鉴定地方立法方面的背景、立法的指导思想、<条例>的基本特点,并对<条例>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的评介.  相似文献   

3.
彭真明  常健 《时代法学》2004,2(1):86-101
中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立法完善,包括未来<民法典>的制定,应当被理解为一种变法,一种观念的变革,要敢于突破现有的概念.我国现有的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虽然各具特色,但在其土地使用权制度构建方面却都存在着某些问题.在<民法典>起草的过程中通过争论及时发现问题,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将有助于<民法典>(草案)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因此,本文在认真检讨三部<民法典>(草案)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包括地上权、用益权、农地租赁权、地役权以及土地权利登记和流转的新型土地使用权制度,为我国<民法典>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信托法》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关国家<信托法>的比较,从立法角度揭示了我国<信托法>的主要特点所作定义的科学性,调整对象的兼顾性,信托财产的闭锁性,当事人权利的平衡性.同时,阐述了上述特点形成的立法过程及这些特点对规范和发展我国信托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最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为<规定>)明确了在庭审中当事人对鉴定人发问的权利,规定鉴定人出庭的条件以及不出庭的情况,并在原有诉讼参与人的基础上增设了专业人员这种新型的诉讼参与人.这些规定保障了直接和言辞原则在诉讼中的贯彻,弥补了当事人相关专门知识的不足,是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切实保障,是对鉴定结论质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但是,<规定>仍存在一些待完善之处 .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商法》修改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海商法>在实施中暴露的不足、<海商法>实施以来我国民商立法和国际海事立法的发展,结合法律修改的法理,探讨<海商法>修改的必要性和应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海商法>修改的要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实然的角度来看,现行<刑法>第360条第1款的"严重性病"的范围应包括艾滋病;对于不具有卖淫、嫖娼性质以外的性行为或其他方式传播性病的行为应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适用相关条款予以定罪量刑.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对现行<刑法>第360条第1款予以完善,以为惩治司法实践中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故意传播严重性病行为提供法律依据,进而促进司法的统一和公正.  相似文献   

8.
或许大家认为,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到底应当是多长,这是不争的事实.&lt;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gt;(以下简称&lt;行政诉讼法&gt;)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本条规定可知,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一般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期限是从其知道该行为之日起三个月,超过此期限,法院不受理.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lt;行政诉讼法&gt;作出了司法解释,使第三十九条规定的起诉期限由于适用前提内涵的增加而变得难以确定,对此阐述一下自己的拙见,以通过争鸣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9.
马绍峰 《科技与法律》2004,(3):115-117,46
本文通过对美中两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立法目的、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比较,指出我国相关立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期望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完善进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23号  《陕西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已于 2000年 5月 26日经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0年 5月 26日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科教兴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采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科…  相似文献   

11.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下简称《科技进步法》)列入了立法规划。修订一部法律,需集思广益,也有必要借鉴国外相似领域中的立法经验。日本国会于1995年11月,罕见地一致通过了一个效力“介于宪法和专门法之间”(新田义孝编著:《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日本,富士通经营研修所,1997年,第7页。转引之周程:《从“技术立国”到“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法律:《日本科学技术基本法》,并在该法提案理由说明书等文件中明确提出日本将以“科技创新立国”作为基本国策。《日本科学技术基本法》在日本的科技法律体制…  相似文献   

12.
科技正义是社会正义的集中体现,科技发展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激化了道德与实在法之间的矛盾。立法者亟需挖掘当代科技的正义内涵,并适时创制适应新情势的科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整和促进科技的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最终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3.
14.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这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部关于科普工作的专门法律,标志着我国的科普工作已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如何保障这部法律的有效实施,对于实施科教兴国家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普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影响《科普法》有效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来保障《科普法》的有效实施?本文将结合科普和《科普法》的特点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一、《科普法》有效实…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人民大学校长,各位与会者,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能够在这所蜚声世界的大学里面与各位进行交流.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探讨"科学技术中的伦理问题"这一重大而又令人兴奋的题目,我感到十分荣幸.  相似文献   

16.
The U.S. President's Commission on Law Enforc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dded a Task For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somewhat of an afterthought because there had then been very little interac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CJS). The task force focused on the CJS as a whole and interactions among its parts, with an important emphasis on analysis of the operating systems and on the important potential rol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s the technology advanc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ies is considerable, especially for assessing risk and needs of identified offenders and for provid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wherever needed. There is urgent need for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many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CJS and of the potential for new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vides a non-technical, accessible introduction to various topics in the burgeoning literature on the econom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literature, drawing on the work of scholars in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public policy, sociology and management.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foster a deeper appreciation of the economic impor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sues. We also hope to stimulate additional research on these topics.  相似文献   

18.
司法鉴定科技需求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法鉴定具有科学和法律的双重属性。司法鉴定在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司法鉴定行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司法鉴定行业自身及社会进步的要求,针对司法鉴定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司法鉴定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需求、可行性、目标和意义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法的调整对象是科技法学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作为部门法的科技法并不调整由科技活动引起的全部社会关系,它只调整特定的科技社会关系,这一“特定”科技社会关系主要体现在国家对科技活动的干预与介入上。具体而言,科技法以调整国家对科技活动的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包括科技促进关系、科技引导关系、科技监督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技术理性与当代中国科技立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现代社会 ,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应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既顺应技术发展潮流 ,吸纳技术发展成果 ,适时对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进行调整 ;同时又高度重视对人的存在价值的关怀 ,关注人的发展的长远利益。应当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科技立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