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要想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按小平精神,首先要维护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先稳定农村,发展农业,稳定农民的思想、生活,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消极因素。只有农村稳定了,国家才能稳定。  相似文献   

2.
杨军 《理论月刊》2003,5(2):28-2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制度条件决定了我国社会有要求稳定内在趋势,这是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内国际环境等因素,我国社会还存在大量不稳定因素,会长期干扰社会稳定,这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另一重要特征。两个特征交织在一起,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正确认识这种态势,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彩元 《求索》2005,(6):92-94
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全球一体化,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政治、人口、思想文化、社会治安和国际等因素。深入分析21世纪初期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因素,对于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新的领导集体在不断探索科学发展重大课题的同时,也在认真地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社会稳定,怎样实现社会稳定的课题,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社会稳定的重要思想,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科学指导,形成了新时期的社会稳定观。  相似文献   

5.
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基本特征之一。维护和实现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一种动态平衡、相对有序的稳定观,建立健全利益调整和矛盾排解的社会稳定机制,设置充分表达、合法参与的社会稳定安全阀,在民主法治的基础上实行对社会稳定的善治,开发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社会稳定之源,努力追求和实现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社会稳定目标。  相似文献   

6.
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倒一切的是稳定”。社会稳定包括政治稳定、经济稳定、思想稳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治稳定是前提,经济稳定是基础,思想稳定是保证。  相似文献   

7.
周小毛 《求索》2010,(8):92-97
本文界定了和谐稳定的内涵,指出和谐稳定是建立在制度和规范的基础之上,以良好的运行机制作保障,能够与外界互动并适应外界变化,整体上保持社会运行的秩序性和连续性,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在动态平衡中良性运转的一种状态。和谐稳定具有动态性、相对性、主动性、时代性、开放性、规范性、可控性、整体性、非强制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和谐稳定是现代的科学的稳定观,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超越传统,努力实现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流动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星 《前沿》2004,(10):171-173
社会流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它对维护和巩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社会流动的具体实际 ,从正反两方面考察社会流动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并提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流动机制的适当措施 ,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保持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成功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政治保证、基本路径、主要方略和必要外部条件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为我们在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社会稳定的科学内涵及特征,研究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状,归纳和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提出了消除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社会稳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稳定是社会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能否保持社会稳定,如何维护社会稳定,怎样发展社会稳定,不仅关系到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而且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涉及亿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因此,研究和重视新时期社会稳定的本质、地位和作用,探索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监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聚集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炸药包、火山口。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平安监狱建设事关社会稳定大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监狱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始终绷紧监狱安全稳定这根弦,切实担负起推进平安监狱建设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平安监狱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推进平安监狱建设,必须立足于监狱工作的实际,以实现罪犯改造秩序的持续安全稳定为保障,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4.
周可达 《桂海论丛》2003,19(4):66-69
近年来在公众的社会心态中 ,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评价逐年提高 ,然而 ,由于改革的复杂性 ,以及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多样性 ,公众社会心态又存在着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应采取适当措施 ,维护和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 ,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林红 《桂海论丛》2003,19(4):32-34
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具有政治稳定的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面临新的考验 ,通过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 ;推动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制度性合作 ;提高对社会新兴力量的容纳度 ;强化表达和综合多元化利益要求的能力等几方面的努力 ,中国政党制度可以不断完善其政治稳定的功能 ,为市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6.
效率与公平二者并重,不可偏废。舍弃效率只求公平,只能够导致共同贫穷;突出效率忽视公平,势必造成贫富悬殊,影响社会的稳定。社会稳定与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前提与基础。社会稳定的基本点则在于是否能够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目前弱势群体在承受“弱势”所带来的种种伤害的同时,正以一种极具破坏性的 方式表达为“强势”,并迫使社会在承受和消弭其影响时支付日益高昂的成本。这种社会机器内部 的撞击,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确立公平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下的弱势群体对我国的政治稳定虽不会造成直接的威胁,但对政治稳定的影响却不可低估。倘若存在于弱势群体之中的现有矛盾不能得到及时的纾解,则将对我国的政治稳定构成直接威胁。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削弱了国家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存在于弱势群体之中的越轨行为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到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高校安全不仅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后盾与保障。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都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从交织环境的视角进行分析得出目前高校安全稳定形势具有平稳发展、风险可控的特点。从高校交互环境的视角进行分析得出高校安全稳定形势面临的威胁错综复杂,管理难度加大。从关联环境的视角下分析得出威胁高校安全稳定的传统要素和非传统要素相互交织彼此作用,对高校安全稳定形势的预测因受到诸多变数的影响而难以精确进行。这种对高校安全稳定形势进行的多视角分析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政治稳定意味着政治生活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利益与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在当代中国,利益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稳定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政治稳定与构建和谐的利益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公正的利益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