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廉政新常态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工作的新阶段,在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出发,提出了落实"两个责任"、查办案件"两个为主"、实现"两个全覆盖"的新理念,惩治腐败。在廉政新常态下的反复工作要握稳好方向,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全面治理腐败,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廉政新常态下的腐败治理工作也应当根据反腐工作的需要,不断调整反腐策略,提高对腐败的政治能力和预防、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权力天生具有腐败的特性,而政府信息公开天生具有反腐败的特性,本文以反腐视野的角度分析政府信息公开不到位与腐败现象的联系、政府信息公开的反腐功能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3.
我国司法反腐的职能定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司法是治理腐败的国家行为,是治理腐败的重要方式,是治理腐败的重要领域,是治理腐败的法律保障。我国的司法反腐具有刑罚惩戒功能、教育引导功能、建制防范功能、权力制约功能等功能。我国进行司法反腐需要选择以下路径: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司法反腐的政治性;坚持聚焦中心工作,体现司法反腐的人民性;坚持公正司法,彰显司法反腐的法律性;坚持全球视野,适应司法反腐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4.
刘星  蒋江 《法制与社会》2010,(12):292-292
随着反腐工作的深入人心,腐败概念却出现了泛化现象,不利于反腐工作的开展。本文指出应该以公共权力为出发点,科学界定腐败的概念,为反腐败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肖榕 《犯罪研究》2010,(4):26-38
互联网是反腐防腐的战场,许多向腐败宣战的外国政府已经将互联网技术作为反腐防腐"工具箱"中的重要成员。政府网站反腐防腐的功能设计与开发对反腐防腐有着重要意义。上海政府网站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反腐防腐功能,但仍存在门户网站反腐防腐功能不突出、反腐机构网站建设力度不够、政务公开意识不彻底、网站影响力不大等方面的不足。因此,应尽快采取整合门户网站反腐防腐功能、加强反腐机构网站建设、着力推进政务公开、扩大网站影响力等举措,切实巩固并强化政府网站反腐防腐功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网络反腐案件层出不穷,网络反腐也成为新时期治理腐败的一个新的途径和重要手段,在人民心中的认可度也不断提高.从结果来看网络反腐在查处和抑制腐败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弊端也日益显现.我们如何做到趋利避害,利用好网络反腐这个新兴的治理手段是我们接下来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周久耕案着手,阐述网络反腐的利与弊,通过本文的分析让大家对网络反腐有一个清晰而又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腐败问题一直是印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难于治理的问题.透明国际①每年发布全球清廉指数显示,印度政坛腐败猖獗.印度政坛腐败有制度根源、历史根源、工资收入低、经济发展水平低等原因.印度国内通过反腐立法、建立反腐机构、动员民间反腐组织等手段严控腐败行为.实践证明,印度反腐努力并未取得相应成效,印度在反腐道路上要取得突破,国内反腐机构必须独立,通过严厉打击腐败,提高腐败犯罪成本,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蔓延.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当前我国最严峻的社会问题,"重刑严惩"的社会需求依然旺盛。腐败的产生是国家权力缺乏有效拘束的后果,是政府主导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伴生物,是市场经济发展中法治缺失和严重滞后的恶果,也是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徘徊在权贵资本主义门口的征表。反腐迫切需要制度转型,需要刑事政策的现代化。重刑反腐是国家反腐基础性制度和体系缺失状态下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和填充手段,存在巨大法治风险。面对严峻腐败形势,刑法必须最大限度恪守法治理性。  相似文献   

9.
专门创制政府道德法具体规范政府官员的从政道德行为,是美国水门事件后反腐败的重要理念转向、制度创新和成效改进。这种反腐路径的法理源于基督教道德原罪假说基础上的对官员道德的不信任,进而导出由于官德自治的不能和官员德性的自私而须通过权力道德的法律强制和排解公私利益冲突来防惩腐败。求解美国经由政府道德法反腐败的法理逻辑,对我国当下转变反腐观念、创新反腐体系、提高反腐成效等都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何朝晖 《法制与社会》2014,(14):163-164
反腐倡廉是我国发展之必然,但是要取得反腐倡廉的持续有效性,需要法治之保障。法治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最优手段,以法治制衡权力,可以防止权力异化;法治可以规范政府权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法治可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确保民众反腐权利;法治可以促进依法严惩腐败,加强国际反腐合作。  相似文献   

11.
李慧 《犯罪研究》2010,(6):44-50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不断融入到反腐的全球浪潮之中,并发挥了超乎想象的作用力和影响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有技术支撑的公众反腐力量。但由于普通公众和侦查机关对于腐败的理解有差别,形成了腐败行为与腐败犯罪之分,如何能够将日趋高涨的网络反腐民间力量与检察机关专门反腐机构有效的结合起来就成为亟待处理的难题,然而不容置疑的是,如果民间反腐与官方反腐、权力反腐与权利反腐两股力量能实现有效结合,我国反腐斗争将会获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反腐力度与日俱增,一些手执权柄的领导干部绞尽脑汁不断创新腐败的新形式,期权腐败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犹如人体内的恶性毒瘤,叱咤风云,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给我国当前的反腐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鉴此,对期权腐败行为进行理性分析,挖掘其生成原因,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预防和减少期权腐败现象的发生,正是本文的旨意所在。  相似文献   

13.
何涛 《犯罪研究》2016,(2):88-92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反腐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严厉打击腐败行为的同时,通过完善法律制度、管理制度、经济制度等进行制度反腐、预防腐败犯罪也愈发成为共识.纵观我国当前的情况,大额现金消费的管理制度缺乏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建立一套大额现金消费的审查与备案制度对于及时洞察腐败行为的存在,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腐败势头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蔡宝刚 《法律科学》2013,31(2):102-111
腐败征侯群理论以“参与”和“制度”为观照轴心,从国际视野比较研究四种腐败类型的发生病理和矫治法理,有助于我们客观理性地看待和治理我国的腐败问题.面对我国的腐败丛生现象,唯有准确诊断腐败的发生病理,并在法治框架下迈向深度民主化、强化制度反腐价值、讲究反腐策略选择、加强反腐法理研究,才是当下急需端正的反腐理念和有效践行的治腐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专门创制政府道德法具体规范政府官员的从政道德行为.是美国“水门事件”后反腐败的重要理念转向、制度创新和成效改进。这种反腐路径的法理源于基督教道德原罪假说基础上的对官员道德的不信任.进而导出由于官德自治的不能和官员德性的自私而须通过权力道德的法律强制和排解公私利益冲突来防惩腐败。对此我国在反腐败观念上应做到四项更新:第一.优选德治反腐向优选法治反腐的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6.
理性看待网络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网络,使反腐热点信息和事件的观点互相碰撞、交锋和融合,在短时间内集聚广大网民的意见,最终形成并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给腐败分子及其腐败行为造成一种声势浩大的舆论压力,凸显其揭露、鞭笞和抑制腐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雷昀 《法制与社会》2015,(5):161-162
廉政公积金制度作为公务员的基本福利规范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对于保持公务员工作的公正性、提升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避免腐败的滋生和横行等都有积极作用.同时,这一制度作为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更是我国反腐倡康工作的重要步骤,可以帮助我国政府从源头上根治腐败行为,肃清公务员队伍,提升公务员的基本道德制度,满足其对于工作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更推动其较好的为群众服务.本文从中国制度反腐体系化建构角度出发,综合了康政公基金制度的发展,对其合理性进行了准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公积金制度的建构思考,以期对我国的廉政公积金制度建设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法治反腐     
法治反腐,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范围、方式、手段、条件与程序,为公权力执掌者创设公开、透明和保障公正、公平的运作机制,以达成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从而逐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在法治反腐中,程序反腐是最重要的,具有最大的优势,加强程序法制是反腐的上上策。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修改《行政诉讼法》扩大人民法院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推进政务公开、建立和完善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审核和公开制度、启动人大的质询监督制度以及加强和规范平面媒体和网络对腐败现象、腐败官员、腐败行为的监督是当前反腐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腐败既是一种社会综合症,又是在腐败心理作用下的能动结果。深入挖掘腐败形成心理演变过程,归纳其现象表征,分析其主观动因和外部诱因,提炼腐败产生的各类充分心理因素,进而更有针对性的提出反腐策略,能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后,短短一年多,数十名高官落马,中央反腐决心清晰可见。叫好的同时也要警醒,决心能成就一时之效,完善制度方可长治久安。反腐不仅需要自上而下,也需要自下而上。反腐需要动力和制度建设,而公众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反腐倡廉工作不是一场战役,也不是一次运动,而是要扎根于社会,根除腐败的社会土壤。因此,反腐倡廉根本出路是鼓励全民参与。“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只有充分实现公众的表达权、监督权,人民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才会提高,反腐成效才能提高。同时,反腐倡廉取得成效的根本标志是清廉文化扎根在全民心中,整个社会形成“人人不贪,人人反贪”的好风气。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官员从“不敢贪”向“不愿贪”、从“不愿贪”向“痛恨贪”转变。各种形式的腐败就如同在云开雾散、太阳普照之下的黑暗一样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